Categories 醫護病症

走路腿酸坐一下就好?小心「腳中風」找上你!血管阻塞6大徵兆別輕忽

走路痠到走不動?別以為只是筋骨問題!

阿伯去菜市場買菜,走沒幾步就覺得小腿痠到爆炸,非得找椅子坐一下才能繼續走。大家都笑他「欠鍛鍊」,結果檢查才知道是血管塞住了!這種「走一走要休息」的狀況,台語叫「跛腳」,很多人以為是腰椎骨刺或坐骨神經壓到,但其實「腳的血管中風」也會這樣啦!

什麼是「腳中風」?血管堵住的恐怖後果

「腳中風」就是醫學講的「下肢動脈阻塞」,跟心肌梗塞道理一樣,只是發生在腳的血管。血管像水管,用久了會生鏽(就是血管硬化),如果膽固醇那些垃圾卡在裡面,血流不過去,肌肉就會缺氧喊救命!

  • 慢性阻塞(慢慢塞住)
    一開始只是走路會痠痛,尤其爬坡或走快特別明顯。坐個幾分鐘好像又好一點,但繼續走又發作。這時候很多人以為是「年紀大退化」,錯過黃金治療期!拖久了連晚上睡覺都會腳痛,傷口好不了,腳趾發黑,嚴重可能要截肢保命。

  • 急性阻塞(突然塞死)
    這更恐怖!整隻腳瞬間冰冷冷、痛到像被刀割、蒼白沒血色、摸不到腳踝脈搏。這是急症! 6小時內沒打通血管,肌肉會壞死,醫生想救都來不及,只能截肢…

腳痛=血管塞住?3招簡單自我檢測

同樣是走路腳痛,怎麼知道是血管問題還是脊椎問題?神經外科醫師和血管外科醫師教你這樣分辨:

症狀特徵 下肢動脈阻塞 (腳中風) 脊椎狹窄壓迫神經
疼痛時機 走路運動才痛,休息就好 站著或走路痛,坐著躺著也未必舒服
姿勢影響 彎腰、坐著不會特別舒服 彎腰(如推菜籃)疼痛會減輕
摸脈搏 腳背、腳踝脈搏微弱或摸不到 脈搏正常
腳部外觀 冰冷、蒼白、腿毛變少 通常溫度顏色正常
傷口復原 腳部小傷口難癒合 不影響傷口復原

居家檢查小技巧

  1. 比脈搏:同時摸手腕脈搏和腳踝(腳背上方)脈搏,如果腳的跳動明顯比手弱很多,危險!
  2. 抬腿測試:躺平把腳抬高45度,幾十秒內腳底板就變蒼白,放下後變紫紅,可能是血流不足。
  3. 怕冷指標:天氣一變冷或吹冷氣,腳特別冰、痠痛加劇,也是警訊!

高危險群注意!這些習慣讓血管提早報廢

  • 老菸槍:尼古丁直接傷害血管內皮,讓血管硬得像水管!
  • 糖友注意:血糖高會讓血管壁糖化,比一般人早10年塞住!
  • 三高族:高血壓、高膽固醇是血管殺手連環套。
  • 60歲以上男性:統計上最常中招,女性停經後風險也飆高。

台北醫院衛教特別提醒:「腳中風不像腦中風那麼嚇人,很多人痛到不能走還以為是『老症頭』,拖到腳指發黑才就醫,往往要截趾甚至截肢!」

保命關鍵:打通血管+日常保養5大招

治療面不能拖:
醫生可能會用「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或放「支架」保持暢通。嚴重阻塞甚至要「繞道手術」(接一段人造血管)。 重點是:只要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一走要休息),就該掛血管外科檢查!

生活保養超重要:

  1. 每天必走30分:別因為走會痛就不走!醫師說這是「訓練側枝循環」,就像開替代道路。走到微痠休息,緩解再走,分段累積。
  2. 嚴控三高:血糖、血壓、血脂達標比吃補藥有用100倍。
  3. 戒菸戒酒:抽一支菸血管收縮半小時,酒精影響代謝。
  4. 腳部保暖:冬天穿厚襪、泡溫水(不超過40度)。血管遇冷收縮,疼痛會大爆發!
  5. 傷口零容忍:腳有破皮、香港腳,立刻處理!血管阻塞者一個小傷口可能爛成蜂窩性組織炎。

飲食重點:吃對食物讓血管回春

  • 少吃炸物與豬油:飽和脂肪是血管阻塞元凶,改用苦茶油、橄欖油。
  • 吃魚代替紅肉:秋刀魚、鯖魚的Omega-3是血管清道夫。
  • 高纖食物打頭陣:蔬菜、全穀類幫膽固醇打包帶走。
  • 維他命B群:促進代謝,尤其B3(菸鹼酸)有助改善循環。

韓國金尚東教授強調:「很多病人問要不要吃通血路藥?不如先做到每天走路、戒菸、控血糖!這些才是真正救血管的行動。」

別讓「坐一下就好」誤你一生!

很多人覺得「走路痠痛是正常的」,尤其長輩總說「老了就是這樣」。但現在你知道:那可能是血管在喊SOS!當腳痛合併摸不到脈搏、腳冰冷蒼白、傷口難好這6大徵兆, 馬上去掛血管外科,別等到腳趾發黑才後悔莫及。保養血管從今天開始,該走的路認真走,該戒的菸酒勇敢斷,你的腳會陪你走更長遠的路!

醫師最後叮嚀:脊椎問題也可能合併血管阻塞!如果腰也痛腳也麻,建議同時看神經外科與血管外科,別讓兩種病互相掩護耽誤治療。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