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台灣人都飽受膝蓋痛困擾,尤其上了年紀或愛運動的朋友。今天要分享一種免吃藥、免打針、免針灸的療法——遠絡醫學。這可不是什麼偏方,而是有系統的體流理論,連醫師都在用!
遠絡療法是什麼?中醫智慧新應用
「通則不痛,不通則痛」——這句話根本是台灣人最熟的中醫名言!
遠絡療法就是把這句話發揚光大。它認為身體就像河流,當「體流線」阻塞就會疼痛。傳統西醫看到膝蓋痛就治膝蓋,但遠絡醫師會像偵探一樣,從三次元症狀找出四次元病因。
跟西醫哪裡不一樣?
舉個真實案例:有位阿嬤治腰痛時,意外發現便秘好了、血糖也變穩!這就是因為:
- ⚕️ 西醫:頭痛醫頭,膝痛醫膝(常只能控制症狀)
- 🌿 遠絡:從全身體流找源頭(直接治療病因)
最厲害的是它有「四不一沒有」特色:
- ✖️ 不打針(怕針的安心啦)
- ✖️ 不吃藥(省去傷胃副作用)
- ✖️ 不針灸(非侵入超安全)
- ✖️ 不碰疼痛處(按其他地方就有效)
- ✅ 沒有副作用(男女老少都適用)
膝蓋痛DIY實戰教學(早晚各1回)
以下動作記得先瀉後補才完整!每回只要1分鐘左右,坐沙發看電視就能做。
🦵 膝蓋前側痛(跳躍者膝)
左膝步驟:
| 階段 | 操作要領 | 
|---|---|
| ❶ 瀉法 | |
| 藍點 | 手指深壓固定不動(像按壓開關) | 
| 紅點 | 同步深壓到底,往腳尖方向「有節奏推壓」 | 
| 時間 | 30-40秒後同時鬆開(像彈鋼琴的節奏感) | 
| ❷ 補法 | |
| 藍點 | 同樣位置固定壓住 | 
| 紅點 | 深壓後朝腳尖「傾斜15度」定住(微調角度即可) | 
| 時間 | 30-40秒同時鬆開(會感覺微微痠麻) | 
右膝要訣:
手法相同但換邊操作!重點在紅點推壓方向:
- 瀉法:往右腳尖節律性刺激
- 補法:朝右腳尖傾斜15度定住
💡 小提醒:深壓不是越用力越好!用指腹壓到「微痠脹」的程度最剛好。
🦵 膝蓋內側痛(鵝掌肌腱炎)
這種痛特別惱人,上下樓梯最明顯!
左膝內側痛:
| 階段 | 關鍵動作 | 
|---|---|
| ❶ 瀉法 | |
| 紅點 | 單手深壓往膝窩方向「快速有節奏」推壓 | 
| 時間 | 30-40秒後放開(像輕快彈手指) | 
| ❷ 補法 | |
| 藍點 | 固定壓住(定位錨點) | 
| 紅點 | 壓住後朝膝窩「傾斜15度」定住 | 
| 時間 | 30-40秒同步放開(感受氣血流動) | 
右膝內側痛:
手法左右對稱,注意方向:
- 瀉法:紅點往右膝窩推
- 補法:紅點傾斜朝向右膝窩
為什麼有效?體流線解密
當你按壓這些點,其實在調節三條關鍵體流線:
- 前側線:從大腿到腳趾(主司彎曲)
- 內側線:骨盆到腳踝(穩定關節)
- 後側線:臀部到腳跟(影響伸展)
👨⚕️ 醫師小講堂:
「很多人按完驚訝說:『都沒碰到痛處,怎麼膝蓋輕鬆了?』其實就像網路斷線,我們是重啟上游路由器!」
真實見證|台灣阿姨的膝蓋重生記
住台中的林阿姨(65歲)被退化性關節炎折磨多年,連拜拜蹲下都困難。試過打玻尿酸、吃止痛藥,效果越來越差。後來學了遠絡DIY:
- ✅ 第1週:上下樓梯「喀喀聲」減少
- ✅ 第3週:晨起僵硬時間縮短50%
- ✅ 第2個月:能跟團去阿里山健行
「現在早晚看八點檔時順手按一按,省錢又免跑醫院!」她笑著展示手機計步器:「昨天走了8千步喔!」
注意事項&加強效果技巧
想讓效果升級?搭配這些生活小習慣:
- 🌞 早上做:起床後喝溫水再做,氣血最活躍
- 🌙 晚上做:洗澡後身體放鬆時效果加倍
- 🔥 搭配熱敷:做完用熱毛巾敷膝蓋(避開急性發炎期)
- 🚫 避免NG姿勢:少翹二郎腿、別跪坐擦地
- 👟 選對鞋子:硬底鞋易加重膝蓋負擔(柔軟避震優先)
⚠️ 重要提醒:
若按壓時出現劇痛或麻木請立刻停止!
糖尿病患者操作前建議諮詢醫師
常見QA快問快答
Q:要做多久才有效果?
A:一般1-2週會有感,慢性痛可能需1個月。就像疏通水管,阻塞越久需要越多時間!
Q:可以每天做嗎?
A:早晚各1回剛好!過度刺激反而會讓體流線疲乏喔~
Q:經期或孕婦能做嗎?
A:避開經期前三天,孕婦建議諮詢專業醫師調整手法。
同場加映|膝蓋保養3大招
想延長膝蓋使用年限?這些習慣超重要:
- 吃出好膝蓋:
 多吃膠質食物(木耳、秋葵)+抗氧化蔬果(芭樂、菠菜)
- 強化肌力操:
 👉 坐姿抬腿:背靠椅坐直,慢抬小腿與地面平行(停留10秒)
 👉 每天3組,每組10次
- 避免傷膝動作:
 ✘ 突然深蹲 ✘ 盤腿坐 ✘ 提重物爬樓梯
🌟 關鍵觀念:
「疼痛是身體的求救訊號!遠絡幫你聽懂它在說什麼~」
養成早晚保養習慣,搭配正確生活型態,就算年紀增長也能擁有勇腳!下次膝蓋鬧脾氣時,別急著吞止痛藥,試試看這套「四不一沒有」的自然療法吧!
(本文手法節錄自陳炫名醫師著作,實作請以原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