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這樣想過:「膝蓋痛就該少動,穿護膝緊緊包住準沒錯?」骨科醫師臨床發現,超過7成台灣人用錯護膝反傷膝! 膝關節是全身上下最「任勞任怨」的關節,每天承受走路、爬樓梯的壓力。很多人以為「不動」就能保護它,復健科王思恒醫師急搖頭:「關節就像齒輪,長期不運轉反而生鏽卡死!」
▍護膝不是萬靈丹!先搞懂三大關鍵作用
「阿伯啊,你護膝整天綁著,晚上睡覺也不拆?」門診常看到老人家把護膝當護身符。其實護膝主要功能是這三項:
- 急性期止痛:關節發炎腫脹時,適當壓力能減少晃動摩擦,像工人用三角巾固定手臂的概念
- 運動中支撐:爬山、爬樓梯時分散髕骨壓力,尤其髕骨外翻的人特別需要
- 保暖促進循環:冬天或冷氣房工作時,避免關節受寒僵硬,阿嬤買的軟式護膝就適合這用途
王醫師強調:「護膝是暫時的枴杖,大腿肌力才是自己的腿!」門診遇過年輕上班族,每天穿護膝爬辦公室樓梯,半年後大腿肌肉萎縮一圈,反而更依賴護膝惡性循環。
▍菜市場護膝能用嗎?醫師破解5大熱門QA
Q1:早市買的膚色軟護膝,阿嬤說便宜又好用?
錯! 這種無彈性、沒支撐條的護膝,只能當「關節暖暖包」。王思恒比喻:「就像用絲襪包膝蓋,跌倒時完全沒保護作用」。真正醫療級護膝需有側邊彈簧條+髕骨減壓設計。
Q2:護膝綁越緊越有安全感?
大錯特錯!綁太緊會阻礙血液循環,反而讓膝蓋更腫脹。正確鬆緊度是:
- 套上後能輕鬆塞進一根食指
- 皮膚不會出現壓痕或發紫
- 活動時不會上下滑動
Q3:穿在褲子外面比較方便?
千萬母湯!王醫師笑說:「這就像穿鬆垮垮的安全帽,撞到時早飛走了!」護膝直接貼皮膚才能固定關節位置,否則布料摩擦會移位。建議穿法:
- 坐著時套上護膝
- 把皺褶處從下往上拉平
- 確認髕骨正好在護膝洞口中央
Q4:護膝要24小時穿戴才有效?
除非是韌帶斷裂術後復健,否則日常穿戴反害肌力退化!黃金使用時機:
✅ 爬山/爬超過2層樓梯
✅ 久站工作(如老師、櫃姐)
✅ 打籃球、羽球等急轉運動
❌ 睡覺時(影響血液回流)
❌ 坐辦公室(每小時要活動)  
Q5:款式百百種怎麼選?記住「活動類型」口訣
- 散步買菜→ 套筒式基本款(厚度3mm內)
- 爬山健行→ 全包覆+雙側金屬條(王思恒推薦Bracoo關鍵在3D矽膠墊分散壓力)
- 球類運動→ 開洞型+防滑條(髕骨需更大活動空間)
- 術後復健→ 可調式綁帶款(隨消腫調整鬆緊)
醫師小筆記:試穿時做「深蹲到一半」姿勢,檢查護膝會不會卡住膝窩或上滑,材質要選網狀透氣+邊緣無縫線才不易摩擦破皮。
▍護膝搭配肌力訓練效果翻倍!三招懶人運動
光靠護膝治標不治本,王思恒教你在家練「護膝三寶肌群」:
| 動作名稱 | 訓練肌肉 | 銀髮族簡易版 | 上班族進階版 | 
|---|---|---|---|
| 坐姿抬腿 | 大腿前側 | 椅子上伸直腿 | |
| 腳尖往上勾10秒 | 踝綁500cc水瓶 抬15下換腳 | ||
| 臀橋夾枕 | 臀部+大腿後側 | 躺床屈膝抬臀 | |
| 膝蓋夾枕頭撐5秒 | 單腳抬起做橋式 停3秒慢慢下 | ||
| 靠牆深蹲 | 整個下肢 | 後背貼牆下滑 | |
| 到大腿微痠位置 | 手持寶特瓶 蹲到膝蓋90度 | 
每天做兩回,三個月後膝蓋年輕5歲! 70歲陳阿姨原本爬樓梯要抓扶手,訓練後能自己爬象山,她笑說:「現在護膝只有爬山才請出來當貴賓咧!」
▍護膝保養秘訣:這樣清洗壽命多2年
很多人忽略護膝會吸汗藏汙納垢,王醫師提醒:
- 手洗比機洗好:用冷水+中性清劑輕搓,別用力扭乾
- 陰乾避太陽:彈簧條遇熱易變形,曬太陽會讓彈性纖維脆化
- 檢查魔鬼氈:黏性變差就要換,否則運動中鬆脫很危險
真實案例:籃球少年沒清潔護膝,結果膝蓋長溼疹又搔又痛,比賽中途癢到抓破皮!
關鍵結論:護膝是「救急好幫手」不是「長期保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該動還是要動,搭配強化股四頭肌的居家訓練,再依照活動需求挑對護膝。下次看到菜市場護膝,記得跟阿嬤說:「咱膝蓋金貴,要穿就穿真正有保護的啦!」(衛部醫器輸字第004320號 / 北市衛器廣字第1100400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