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皮膚癢到睡不著?73歲阿伯靠這5穴位擺脫抓流血惡夢!

還記得陳伯伯第一次走進診間的樣子,73歲的他被女兒攙扶著,全身包得密不透風。一掀開衣服我嚇到了——從臉到腳佈滿抓破的血痕,有些傷口還滲著組織液,舊結痂混著新抓痕,整個人像被砂紙磨過似的。女兒紅著眼眶說:「盧醫師,我爸每晚癢到爬起來洗血衣,這種日子過了五年啊…」

醫療背景的他試遍西藥都無效

「類固醇藥膏我用了十幾種,抗組織胺當糖果吃,就是壓不住這癢!」身為退休護理師的陳伯伯苦笑。最折磨的是半夜爆發的劇癢,常常無意識抓到滿床血漬,得偷偷爬起來換床單。我檢查發現他連頭皮都有裂傷,下肢皮膚更是暗沉粗厚像樹皮。

中醫對症下藥關鍵在這兩字

把脈時發現他脈象又細又快,舌頭紅得像草莓,這是典型的「血虛有熱」!簡單說就是身體在發炎火燒,偏偏血液滋潤度不足。我先開涼血配方

  • 🌿 生地黃+生石膏:幫皮膚降溫滅火
  • 🌿 苦參+白蘚皮:外洗止癢收傷口
  • 💊 早晚搭配紫雲膏修復傷口

驚人轉折發生在第二週

回診時陳伯伯興奮捲袖子:「你看!胸口不癢了,能睡到天亮!」原本滲血的傷口開始收乾結痂。持續治療兩個半月後,背部紅疹消了九成,手臂恢復正常膚色,只剩小腿還有淡淡暗沉。這時我調整藥方加入川芎、當歸溫通血路,就像幫皮膚灌溉營養。

為什麼異位性皮膚炎這麼難搞?

這種病根本是「皮膚的憂鬱症」!壓力大就爆發,換季時更癢,台灣潮濕氣候更是幫兇。臨床發現超過五成患者有過敏家族史,常合併氣喘或鼻炎。中醫認為問題出在:

  • 🧬 先天防禦差(衛氣不足)
  • 🫀 脾胃虛弱濕氣重
  • 🔥 急性期=風濕熱邪作亂
  • 🥀 慢性期=血虛乾燥像沙漠

四種體質對症下藥才有效

類型 皮膚狀況 關鍵藥材
風熱型 紅疹抓破血、乾燥脫屑 荊芥+金銀花→滅火退紅
濕熱型 流湯流水、糜爛結痂 黃柏+地膚子→收乾傷口
脾虛型 暗沉水泡、疲倦脹氣 白朮+薏仁→排濕健脾胃
血虛型 粗厚苔蘚化、色素沉澱 當歸+赤芍→補血潤膚

必學5穴位自救法

陳伯伯每次針灸完都說:「像給皮膚喝冰水!」重點穴位這樣用:

  1. 曲池穴:手肘彎起橫紋盡頭,清熱乾燥止癢神器
  2. 血海穴:膝蓋內側上方三指,專治濕疹滲液
  3. 三陰交:腳踝內側四指處,肝脾腎同調改善乾裂
  4. 大椎放血:低頭頸後凸骨處,洩全身熱毒(需醫師操作)
  5. 風市穴:站立時手貼腿,中指點到處是止癢開關

皮膚敏感人必守3鐵則

  1. 洗澡地雷別踩:水溫超過38℃會溶掉保護油脂!改用無香料皂液,重點部位清潔就好

  2. 保濕品這樣選:認明「無防腐劑+無抑菌劑」標籤,洗完澡3分鐘內塗抹鎖水

  3. 發物黑名單

    • 🚫 芒果、荔枝等熱性水果
    • 🚫 蝦蟹等帶殼海鮮
    • 🚫 鴨鵝等燥肉
    • ✅ 可改吃冬瓜、薏仁等利濕食材

現在陳伯伯來回診都穿短袖,笑著說:「早知道早點來,白痛五年!」他的例子告訴我們,皮膚問題要從體內滅火+體外修護雙管齊下。下次癢到受不了時,不妨按按曲池穴+血海穴救急,記得搭配正確保養,才能真正告別血淚交織的夜晚!

貼心小提醒:中藥需經醫師辨證使用,本文案例僅供參考,實際治療請諮詢合格中醫師。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