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多賺一台iPhone
又到報稅季啦!不管是第一次報稅的小菜鳥,還是繳稅多年的老司機,每年這時候最關心的就是:「怎樣讓國稅局少扣我一點錢?」告訴你個小秘密──你買的保險其實是隱藏版節稅神器!今天就來手把手教你怎麼用保費聰明抵稅,操作得當甚至能多退出一台iPhone的錢呢!
🔍 一、節稅二選一 選錯方法直接虧錢
報稅時你有兩種選擇(二選一不能混搭):
| 扣除方式 | 適合對象 | 保險抵稅 |
|---|---|---|
| 標準扣除額 | 單身、保險買得少的人 | 完全不能抵 |
| 列舉扣除額 | 有買保險/房貸/捐款的人 | 可抵2萬4千元 |
👉 關鍵重點:想用保險抵稅一定得選「列舉扣除額」!我去年就遇過客戶阿明,他買了3萬多塊保險卻勾錯欄位,白白損失退稅機會,真的虧超大!
💡 二、保險抵稅黃金守則 這幾招多數人不知道
▍守則1:2萬4千元額度怎麼算?
- 全民健保費:不限金額全額扣除(超重要!)
- 其他人身保險:勞保、國保、壽險、意外險、旅平險等,合計上限2萬4千元
- 隱藏版公式:總扣除額 = 健保費 + min(其他人身保險費, 24,000元)
舉個實例:
陳小姐去年繳了:
- 健保費 $15,000
- 壽險 $18,000
- 意外險 $5,000
實際可扣 = 15,000 + min(18,000+5,000, 24,000) = 15,000+23,000 = 38,000元
▍守則2:哪些保險能抵?哪些是地雷?
✅ 可抵稅的「人身保險」:
- 勞保/國民年金(政府辦的必抵!)
- 壽險(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都行)
- 意外險(包含意外醫療)
- 旅行平安險(出國玩順便節稅)
- 長照險(近年超夯的退休規劃險種)
- 醫療險(實支實付、癌症險都算)
❌ 不能抵的「財產保險」:
- 汽機車強制險/第三人責任險(車險全軍覆沒)
- 住宅火險/地震險(房子相關都不行)
- 寵物險(毛小孩保費哭哭)
- 手機保險(摔機自己認賠)
▍守則3:保單名字寫誰才有效?
被保險人限這3種人(同申報戶內):
- 你本人(納稅義務人)
- 配偶(幫老公老婆買都可抵)
- 直系親屬(父母/子女,但兄弟姐妹不行!)
📌 真實案例:小林幫哥哥買醫療險,報稅時想抵稅被國稅局打槍。切記!旁系親屬絕對不行,就算住一起也一樣!
🚨 三、90%人踩中的3大地雷
▍地雷1:國外保單不能抵!
最近流行打工度假或海外工作,很多人會在當地買保險。但根據國稅局規定:
「非台灣境內投保的保單」 通通不能列舉扣除!就算保費再高也沒用。
▍地雷2:繳費證明搞丟了?
每年4月記得做這件事:
- 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費繳納證明」
- 核對姓名/身分證字號(寫錯無法抵)
- 檢查保單性質(確認是人身保險)
▍地雷3:自動續約沒注意到
很多人設定信用卡自動扣款,結果:
- 忘記停掉不需要的保單
- 超出2萬4額度的部分白白浪費
- 建議:每年3月整理保單明細,多餘的保障及時調整
🧮 四、實戰教學!四種家庭這樣節稅最聰明
▍情境1:單身小資族
- 年收入 $600,000
- 健保費 $10,000
- 醫療險+意外險 $15,000
可扣金額 = 10,000 + 15,000 = 25,000
省稅效果:若適用5%稅率 → 省$1,250
▍情境2:雙薪頂客族
- 夫妻各自保費:健保$12,000+其他險$20,000
聰明操作:
把保費較高者當納稅義務人,兩人保費合併計算
可扣 = (12,000×2) + min(20,000+20,000, 24,000) = 24,000 + 24,000 = 48,000
比單獨報多省 $1,200!
▍情境3:三代同堂家庭
- 申報扶養父母+2子女
- 全家健保費總和 $45,000
- 其他保險費:大人$30,000 + 小孩$18,000
可扣額 = 45,000 + min(30,000+18,000, 24,000) = 45,000+24,000 = 69,000
秘訣:超出24,000部分可優先用在低保障成員
💰 五、進階技巧 保費規劃結合退休理財
▍技巧1:用「長照險」加倍節稅
- 長照險保費可計入扣除額
- 每人每年另有 $12,000特別扣除額
雙重優勢:既有保障,又能多抵稅
▍技巧2:保單繳費時間點操作
如果今年保費快超出24,000:
- 把部分保單「提前」或「延後」繳費
- 避免集中在同一年度爆額
▍技巧3:青壯年幫父母投保
幫高齡父母買醫療險:
- 保費由你支付 → 可計入你的扣除額
- 同時強化父母醫療保障
雙贏公式:孝親 + 節稅 + 風險轉嫁
📣 專家真心話:節稅重要 但別本末倒置!
認證理財顧問葉俊佑提醒:
「很多人為了抵稅狂買保險,結果買了一堆用不到的保障。先檢視自身需求,再搭配稅務規劃才是正解!」
最後提醒3個報稅重點:
- 扶養親屬要確認共同生活事實(國稅局會查!)
- 2025年新增「手機報稅3.0」可直接上傳保險費證明
- 列舉扣除文件保留5年以防補稅
搞懂這些眉角,明年報稅季你就能笑著看存款變多啦!記得把這篇存起來,到時候照著操作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