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暴食基因」其實很正常?醫學博士顛覆你的飲食觀
「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是設計來暴飲暴食的!」預防醫學權威鄭慧正醫師這句話,是不是讓你手裡的雞腿突然變香了?仔細想想,在農業社會之前,人類哪有天天三餐加下午茶?那時候獵到一頭鹿就狂吃三天,接下來可能餓好幾天,這不就是天然斷食嗎?所以啊,看到吃到飽餐廳就眼睛發亮的你,別再罪惡感爆棚啦!這根本是刻在DNA裡的生存本能。
為什麼現代人需要「刻意挨餓」?
重點來了!斷食不是要你當苦行僧,而是幫身體找回飢餓感的關鍵手段。鄭醫師比喻:「身體就像一家大公司,資源太豐富時,員工反而變冗員、效率差。」當你讓身體適度「窮」一下,所有細胞都會卯起來認真工作,把廢物清乾淨、修補受損組織,這就是醫學界說的自噬作用(autophagy)— 身體的自動大掃除模式!
胰島素為什麼要省著用?抗老核心大解密
鄭醫師最常提醒患者的金句:「胰島素是珍貴資源,要當惜福老人省著用!」為什麼這麼說?
- 胰島素阻抗是老化加速器:當你餐餐吃太飽,細胞對胰島素越來越無感,血糖降不下來,身體就會像泡在糖水裡生鏽,慢性發炎、血管老化全來了
- 基因決定改善方式:鄭醫師做基因檢測發現,自己靠運動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的效果差,所以更嚴格控制飲食(但他強調:運動再沒效也要做基本量!)
- 抗老=抗發炎+控血糖:所有老化疾病都跟這兩件事有關,而「省胰島素」正是關鍵解方
📍醫師認證運動基本盤:每周3天|每次30分鐘|心跳130下
「不用當健身狂魔,但連基本分都拿不到就說不過去啦!」— 鄭慧正醫師
每天3秒鐘自問「兩大保命題」
鄭醫師的養生法超簡單,只要每天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 問題1:今天「吃不餓了沒?」
「別再問吃飽沒!要問『吃不餓就好』」鄭醫師一語點破台灣人聚餐文化陷阱。當你餐與餐之間完全沒飢餓感,代表上一餐絕對吃過頭了!長期下來不只是胖,更可怕的是:
✓ 胰島素天天加班到過勞
✓ 高血壓、糖尿病排隊敲門
✓ 身體發炎像悶燒的火爐  
實戰技巧:
- 聚餐時先喝湯吃菜墊胃
- 主餐吃七分就放下筷子聊天
- 感覺「還能吃但不會餓」立刻停手
 「吃飽心情爽,放下筷子身體更爽!」鄭醫師笑說這就像存款概念,年輕時省胰島素,老了才有本錢用
❯ 問題2:蔬果吃夠「雙拳戰隊」了嗎?
「台灣人肉吃超夠,該擔心的是蔬果!」鄭醫師點出驚人數據:全台超過90%的人蔬果攝取不及格!衛福部標準「3蔬2果」怎麼吃?
| 類型 | 份量 | 每日目標 | 實物對照 | 
|---|---|---|---|
| 蔬菜 | 1份=半碗熟菜 | 3份 | 1.5個飯碗量 | 
| 水果 | 1份=1拳頭大 | 2份 | 兩顆拳頭 | 
為什麼蔬果是保命符?
✓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蔬果不足是全球十大死因
✓ 每年80萬人因缺蔬菜死於心臟病
✓ 100萬人因少水果中風喪命
「那些五顏六色的植化素,根本是天然抗老仙丹!」鄭醫師特別推薦當季台灣蔬果,像地瓜葉、芭樂、小番茄都是平價超級食物
斷食實戰懶人包|小資族也能做
擔心斷食很難?鄭醫師親授「無痛啟動法」:
✓ 初階版:12小時輕斷食
▶ 今晚7點吃完晚餐→明天早上7點再吃早餐
▶ 睡眠時間就完成一半,超適合上班族  
✓ 進階版:16:8斷食法
▶ 中午12點~晚上8點進食,其他時間只喝水
▶ 醫師提醒:早餐跳過要補優質蛋白質  
「飢餓感是身體的維修鬧鐘!」鄭醫師分享自身經驗,適當空腹後會發現:
- 味覺變敏感,食物原味更好吃
- 頭腦莫名清醒,工作效率提升
- 腰圍默默小一號,褲頭變鬆了
營養師加碼|吃不餓的聰明搭配
擔心吃不飽?這樣吃抗老又滿足:
便當這樣挑
▸ 飯量減半→換一顆拳頭大的燙青菜
▸ 炸排骨換滷雞腿→去皮減負擔
▸ 必加一份深綠色蔬菜(菠菜、芥藍)  
手搖杯救命招
▸ 改點無糖茶+加一份蘆薈或奇亞籽
▸ 水果飲料選「微糖+加纖」版本
▸ 珍珠減半,換仙草或愛玉口感  
抗老逆齡時間表|今天就能開始
鄭醫師強調:「抗老是馬拉松,不是衝百米!」簡單規劃每日行動:
| 時間點 | 行動 | 抗老效益 | 
|---|---|---|
| 起床時 | 喝300cc溫水 | 啟動代謝 | 
| 每餐前 | 問「吃不餓就好」 | 省胰島素 | 
| 下午茶 | 拳頭大水果取代蛋糕 | 補植化素 | 
| 晚餐後 | 散步15分鐘 | 降餐後血糖 | 
| 睡前2hr | 不再進食 | 延長空腹期 | 
「身體就像老夥計,你對它摳門點,它反而更耐用!」鄭醫師笑著總結。從今天開始,別再把胃當廚餘桶,餓了再吃、吃不餓就停,省下來的胰島素就是你未來的抗老本錢!
ℹ️ 本文改寫自《早安健康》8月號《空腹力革命》,更多精采內容全台便利商店及書店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