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在家量血壓多看一眼!抓出心房顫動擋住腦中風

大家聽到「腦中風」三個字是不是心頭一驚?就算現在醫療很進步,這種突然殺到的疾病還是讓很多人嚇破膽。講到中風危險因子,大家都知道高血壓很要命,但你可能不曉得——「心房顫動」的人中風機率比平常人高出整整5倍!更恐怖的是,高血壓和心房顫動常常手牽手一起來,兩個加起來根本是中風的催命符啊!

為什麼心房顫動這麼危險?心臟偷偷養血栓!

先來搞懂什麼是心房顫動。高雄醫學大學心臟內科李坤泰醫師講得很明白,這可是最常見的心跳不規律問題,而且年紀越大越容易中招。想像一下:

  1. 正常心跳:心房規律收縮,把血液推進心室,心室再把血打出去全身跑
  2. 心房顫動時:心房像發抖一樣亂跳,血液流不動卡在心臟
  3. 致命危機:滯留的血液結成血栓,順著血流衝上腦部…砰!血管塞住就中風了

這種顫動無聲無息,很多人根本沒感覺,等到中風倒下才知道心臟早就出問題,你說是不是超冤?

量血壓順便做這件事!居家抓出心跳叛徒

想抓心房顫動難道要天天跑醫院?免啦!最簡單的方法就在你量血壓的時候:

👉 黃金雙檢步驟:

  1. 壓脈帶綁好啟動機器
  2. 螢幕跳出結果時別急著關!
  3. 盯住「心跳符號」或「脈搏數」旁邊有沒有閃現「AFib」字樣

現在很多家用血壓計超聰明,能同時分析你的心跳節奏。如果機器跳出「心律不整」或「AFib」警告,拜託千萬別當作機器壞掉!這可能是救你命的警報器啊!

👉 傳統把脈法:

如果血壓計沒這功能也別慌,伸出你的右手:

  1. 左手三指按在右手腕內側(大拇指下方)
  2. 靜下心數30秒脈搏跳動次數(記得乘2換算1分鐘)
  3. 重點感受: 跳動節奏是「咚—咚—咚」很規律?還是「咚…咚咚…咚」亂七八糟?

摸到心跳像跳電音一樣忽快忽慢,馬上去心臟科報到! 醫師用個簡單的心電圖就能真相大白。

血壓在家量最真實!破解白袍魔咒

說到量血壓,阿嬤都說:「去醫院給醫生量才準啦!」大錯特錯!你有沒有這種經驗:

在診間一坐下,護理師壓脈帶一綁——
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結果血壓飆到160!
回家自己量居然130?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 「白袍高血壓」!看到醫護人員就緊張,血壓自動飆高。居家定期量測才是真實數據,還能幫你揪出清晨血壓高峰(很多中風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 居家量血壓神隊友清單:

準備物品 關鍵要點
上臂式電子血壓計 認明「衛福部許可字號」,手腕式誤差較大別冒險
紀錄本/APP 手機拍結果也行,重點是記錄時間和數值
靜心5分鐘 量前別喝茶咖啡、不聊天、坐穩雙腳平放
黃金時段 早上起床1小時內+晚上睡前,各量2次取平均

高危險群注意!這些人也容易被顫動盯上

除了高血壓病友要特別警戒(得心房顫動機率是常人2倍!),符合這些條件的人也要繃緊神經:

  • 🚬 老煙槍:尼古丁會把心臟電路搞短路
  • 🍺 愛喝兩杯:酒精直接刺激心房亂放電
  • 🍰 三高戰士:高血糖高血脂都來參一腳
  • 🧓 65歲以上:年齡是最大危險因子
  • 🥩 體重超標:脂肪組織會分泌發炎物質攻擊心臟
  • 甲狀腺亢進:新陳代謝暴衝拖累心臟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不斷呼籲:量血壓時多花10秒看心跳! 抓到心房顫動就能提早用抗凝血藥預防血栓,配合血壓控制,中風風險直接砍半!

護心防中風實戰計畫!今天就能開始

與其提心吊膽,不如現在就建立防護網:

  1. 雙機監測制:每週至少3天早晚量血壓,同步記錄脈搏是否規律
  2. 手機備忘錄:發現異常心律立刻拍下機器警示畫面,就醫直接給醫師看
  3. 三高紅燈飲食:減鹽(每天<1茶匙)、少吃加工肉、補鎂(吃深綠色蔬菜)
  4. 心跳感知訓練:看電視時隨手把脈,培養對自己心律的敏感度
  5. 戒除顫動燃料:限酒(男<2罐啤酒/天,女減半)、絕對戒菸

特別提醒服用抗凝血劑的病友:定期回診絕對不能偷懶! 醫師要根據凝血功能調整藥量,吃太多可能流血不止,吃太少又擋不住血栓,精準用藥才是保命關鍵。

醫師真心話:別讓顫動的心跳成未爆彈

「很多患者以為按時吃降壓藥就安全了,結果忽略心房顫動這個隱形殺手。」臨床上看到太多悲劇:四、五十歲上班族血壓控制不錯,卻突然中風倒下,一查才知道心臟早就跳得不規律。血壓計上的小警示符號,可能是擋下中風的最後防線!

現在就檢查你的血壓計有沒有心律偵測功能,下次量壓時多停留5秒鐘。抓出亂跳的心房,別讓血栓有機會偷襲你的大腦!畢竟預防中風這件事,永遠不嫌太早,只怕知道方法卻不行動啊!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