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出國玩小心「無聲肝炎」!A型&E型肝炎4大高風險群,這種連疫苗都沒有

大家講到「病毒性肝炎」,腦中是不是立刻跳出B型肝炎?其實肝炎家族有五大病毒類型,其中 A型E型肝炎就像隱形炸彈,專門盯上愛出國玩的台灣人!最麻煩的是,E型肝炎連疫苗都沒有,今天就來拆解這個「病從口入」的無聲威脅…

🚨 台灣人別輕忽!為什麼A肝&E肝很危險?

你可能覺得:「台灣環境衛生不錯啊,這種肝炎很少見啦!」沒錯,根據疾管署統計,台灣A肝每年本土病例不到百例,E肝更少。但問題出在這裡:

「正是因為台灣感染率低,多數人體內沒抗體,一到高風險地區就變成超級肥羊!」

尤其東南亞、中國沿海地區的感染率可能是台灣的數十倍。去年就有台灣團客在越南吃海鮮火鍋後集體感染A肝,上吐下瀉緊急返台治療。更可怕的是…

🔥 病毒怎麼入侵?「糞口傳染」比你想的更狡猾

A肝和E肝病毒都靠糞便→口腔的路徑傳播,專業說法叫「糞口傳染」,其實就是台語說的「病從口入」。但別以為「我又不會去吃大便」,病毒根本防不勝防:

感染真實情境大公開

傳染途徑 真實案例場景 危險指數
汙染水源 旅館水塔長年未清洗,刷牙漱口中標 ★★★★★
生食海鮮 泰國路邊攤涼拌生蟹、生蚵 ★★★★★
帶病毒者處理食物 夜市攤商如廁後沒洗手直接做餐點 ★★★★☆
受汙染蔬果 用未處理糞便施肥的生菜沙拉 ★★★★☆
親密接觸 照顧病患後未徹底清潔就進食 ★★★☆☆

尤其海鮮是超級重災區!貝類會過濾大量海水,如果生長水域被汙染,病毒直接濃縮在體內。生魚片沾哇沙米?酒精和芥茉根本殺不死肝炎病毒,別再相信偏方啦!

👥 這4種人快對號入座!感染風險超高

(1) 出國狂熱族:行李箱總在備戰狀態

「我每年飛三次曼谷,路邊攤從沒拉過肚子!」—— 30歲上班族阿凱(感染A肝後住院兩週)

高風險地區紅燈警示:

  • 東南亞:越南、柬埔寨、印尼、菲律賓
  • 南亞:印度、尼泊爾、孟加拉
  • 中國:沿海城市、鄉村地區
  • 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魯、巴西

(2) 衛生習慣NG族:這些小動作超危險

  • 飯前洗手「沖水3秒」就當完成
  • 手機放餐桌配飯吃(手機表面細菌比馬桶多10倍!)
  • 用酒精噴手替代肥皂洗手(酒精對腸道病毒效果差)

(3) 生食愛好者:這些美食藏陷阱

⚠️ 高風險食物清單: ▸ 生醃海鮮:泰式生蝦、潮州生醃蟹 ▸ 未煮貝類:生蠔、淡菜、血蛤 ▸ 冷盤肉品:生火腿、煙燻鮭魚 ▸ 現切水果:東南亞路邊攤冰鎮水果 ▸ 生菜沙拉:自助餐檯上未煮沸的蔬菜

(4) 沒打疫苗族:E肝連疫苗都沒有!

目前只有A肝有疫苗(通常打兩劑,保護力20年以上),但E肝全球都還在研發中。更嘔的是:

  • 得過A肝不會免疫E肝(病毒型別不同)
  • B肝疫苗對A/E肝完全無效

🤒 症狀像感冒?出現「這個顏色」快就醫!

感染後約潛伏2-6週才發作,初期根本難察覺:

病程三階段警報

1️⃣ 隱形期(1-2週): ▸ 完全沒症狀 → 以為自己沒事繼續吃生食 ▸ 病毒默默在肝臟大量複製

2️⃣ 感冒期(第3週): ▸ 突然發燒、全身痠痛 ▸ 噁心嘔吐、拉肚子 ▸ 誤以為是「旅行者腹瀉」吃止瀉藥

3️⃣ 黃疸期(重症指標): ▶️ 眼白泛黃(最早發現處) ▶️ 尿液變茶色 ▶️ 皮膚搔癢 ▶️ 灰白色糞便

醫師提醒:「疲倦感是關鍵差異!普通感冒休息就好轉,肝炎疲勞是躺整天依舊虛脫無力」

🛡️ 自保全攻略:出國前中後這樣做

📅 出國前1個月準備

項目 具體行動
疫苗接種 A肝疫苗打兩劑(間隔6-12個月),最後一劑至少出發前2週打
行李清單 帶酒精棉片、旅行用肥皂紙、水壺型濾水器
飲食計畫 查好目的地「可生食認證」餐廳,標記避免的路邊攤

✈️ 旅途中生存法則

  • 洗手黃金20秒:用肥皂搓揉指縫、手腕,唱完兩次生日快樂歌才沖水
  • 飲水雙重防護:買瓶裝水→確認瓶口封膜完整→用吸管喝避免接觸瓶口
  • 點餐通關密語

    向服務生說:「請把海鮮徹底煮熟,做太生我會退菜」(當地語言存手機)

🏠 返台後警覺症狀

  • 4週內若出現莫名疲勞+茶色尿,立刻掛肝膽科
  • 就診時主動告知旅遊史:「我剛從XX回來,懷疑感染肝炎」

💊 治療真相:沒有特效藥!靠三招自癒

和感冒一樣,A肝&E肝無抗病毒藥物,治療重點在「減輕症狀+保護肝臟」:

居家照護關鍵

  1. 肝臟休息術: ▸ 絕對禁止熬夜!晚上11點前躺平 ▸ 連追劇打電動都要暫停(用眼耗肝血)

  2. 低脂飲食法: ▸ 避開炸雞、鹹酥雞、肥肉 ▸ 吃蒸魚、豆腐補充蛋白質 ▸ 地瓜葉、黑木耳助排毒

  3. 藥物地雷區: ✘ 別亂吃退燒藥(普拿疼傷肝) ✘ 避免保健食品(增加肝臟負擔) ✓ 醫師開的止吐藥飯前半小時吃

醫師叮嚀:「黃疸出現後約2-3週是高峰期,這時連便當都聞不得,備好蘇打餅乾小口啃」

❓ 熱門QA快問快答

Q:在台灣吃生魚片也會中嗎?
A:風險較低但非零!2022年澎湖曾發生E肝群聚感染,源頭是受汙染生蠔。建議選冷凍處理過的生食(冷凍可降低病毒活性)

Q:孕婦感染更危險?
A:E肝對孕婦致死率高達20%!懷孕第三期感染可能急性肝衰竭,有計畫赴疫區者務必避開生食

Q:得過會免疫嗎?
A:A肝終生免疫,E肝免疫期約數年(可能二次感染)

💡 台大醫師的良心建議

「門診最常看到兩種極端:一種是出國前狂打疫苗覺得無敵,結果在夜市用手抓食物吃中標;另一種是嚇到只吃泡麵,結果營養不良。防肝炎要聰明避險,記住三要原則:」

✅ 要熟食 → 海鮮煮到全白不透明
✅ 要分食 → 不用個人餐具舀公共湯
✅ 要洗手 → 沒水時用「濕紙巾+乾洗手」雙重清潔

尤其東南亞旅遊旺季將至,快把這篇存進手機,健康享受美食才是真享受!(肝膽科陳醫師)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