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保養

刮痧前必看!中暑捏印堂秒知道 醫師警告:這樣刮當心越刮越虛

🌞台灣熱到像烤爐!141人熱傷害就醫 中暑人數5年飆升

這幾年夏天真的熱到讓人崩潰,全台變身大型烤爐!光今年7月上旬,因為熱傷害衝急診的就超過141人次,比去年暴增5成。衛福部統計更發現,熱痙攣、熱昏厥這類熱傷害案例,5年來持續攀升。最可怕的是「中暑」會要人命,體溫飆到40度以上可能造成器官衰竭,真的不能輕忽!

🤏「捏印堂」10秒檢測法!中醫獨門密技大公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周宗翰中醫師傳授超簡單檢測術:

用大拇指和食指在兩眼中間的「印堂穴」快速捏一下(或來回搓揉),如果馬上浮出一條紅線,八成就是中暑啦!

其他中暑徵兆還包括:

  • 頭暈目眩像坐雲霄飛車
  • 肩頸硬得像石頭
  • 狂灌水還是口渴到不行
  • 手腳痠軟沒力氣
  • 莫名想吐或拉肚子
  • 心悸胸悶喘不過氣

🧐刮痧原理大解密!刮出的紫斑不是瘀血?

中暑時體內積熱,周宗翰醫師強調刮痧能「把熱邪逼出來」:

刮出的「痧」其實是經絡裡的代謝廢物,中醫叫它「痧毒」。這些毒素卡住氣血循環,久了會引發病變,所以才說「百病皆可發痧」!

刮痧 vs 瘀血 關鍵差異

狀況 普通瘀血 刮痧出痧
疼痛感 越動越痛 刮完反而不痛
活動力 受限難動 筋骨變靈活
顏色 暗紅腫脹 紫紅斑點

✋刮痧必學3要領!工具選錯恐纖維化

🔴 正確工具:

絕對禁用硬幣、鐵湯匙!周醫師警告:「粗糙材質會刮傷真皮層,反覆刺激可能造成皮膚纖維化。」建議用瓷器刮板搭配潤滑油(萬金油、嬰兒油都可)。

🔴 標準手法:

「從後頸順著肩膀往下刮,單向輕刮別來回搓!」周醫師示範:「刮到微紅就停手,目的是把上衝的暑氣往下導。」

🔴 頻率控制:

「等痧色完全消退(約5-7天)才能再刮。」強迫天天刮會傷氣血,越刮越虛弱!

⚠️刮痧4大禁忌!做錯反引風寒

合元中醫賴鎮源院長急喊卡:

  1. 絕對不能吹風:刮完毛孔張開,吹電扇冷氣會讓寒氣入侵
  2. 禁止碰冷水:2小時內別洗澡,尤其忌沖冷水
  3. 補水要喝溫的:溫水加鹽或薑湯最佳,冰水是大忌!
  4. 5類人禁止刮痧
    • 血糖過低或空腹
    • 熬夜疲勞到虛脫
    • 皮膚有傷口潰爛
    • 凝血功能異常者
    • 緊張到冒冷汗的人

周宗翰醫師補充:「刮完馬上有暈眩感,快喝糖水平躺休息!」

💆‍♂️按「風池穴」防中暑!上班族必學保命技

不用刮痧也能防頭暈!周醫師親授穴位保養:

  1. 雙手掌心貼耳,指尖朝上
  2. 大拇指自然落點在後腦凹陷處
  3. 用指腹輕壓「風池穴」畫圈按摩 「每天按3分鐘,促進頭部氣血循環,暑氣就不容易積在頭頂啦!」

🆘中暑分3階段!出現這些症狀快送醫

周宗翰醫師提醒:「肥胖者、熬夜族、腹瀉脫水者」最易中暑!嚴重度分級:

階段 體溫 關鍵症狀 處置方式
先期 <37.5℃ 狂流汗、注意力渙散 陰涼處休息
輕度 >38.5℃ 臉潮紅、皮膚灼熱 物理降溫+就醫
重度 失控飆高 冷汗無汗、抽搐昏倒 立即送急診

⚡️重度中暑會意識模糊,千萬別硬灌水!快打119並用冰袋敷頸部、腋下、鼠蹊部降溫。

🌿中醫調理防暑氣!這些體質要小心

易中暑3類人

  1. 肉肉族:脂肪層像保溫衣,散熱效率差
  2. 夜貓族:心肺功能弱,排汗機制失常
  3. 拉肚子族:脫水導致汗腺罷工

周醫師建議:「容易中暑的人,夏天喝薄荷綠茶比冰飲更有用!薄荷能打開毛孔散熱,綠茶生津止渴又不傷胃。」(胃寒者改喝烏梅汁)

❓刮痧迷思破解Q&A

Q:刮越黑越有效?
錯!出痧顏色取決於體質,硬刮到發黑可能傷氣血。

Q:刮完能運動嗎?
至少休息2小時!刮痧後毛孔開泄,流汗易受風寒。

Q:小孩能刮痧嗎?
3歲以下不建議,改用「揪痧」:食指中指彎曲夾皮膚輕提,較溫和。

💡中醫師小叮嚀:刮痧是「急救招」非保養!常覺得快中暑的人,平時用藿香正氣散調理脾胃才是治本之道~(用藥前請諮詢醫師)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