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胃腸好,人不老」,這句話真的超有道理!你想啊,消化系統就像身體的後勤部隊,脾胃顧得好,營養吸收沒煩惱,自然比較少生病啦!台灣濕氣重、生活壓力又大,腸胃鬧脾氣的人一堆。別擔心!跟著營養師的五大黃金守則,用吃的就能把脾胃養得壯壯的~
🟨 招數1:黃色食材是養胃王牌!
中醫五行裡頭,脾胃屬「土」,土的代表色就是溫暖的黃色!所以直覺看到黃澄澄的食物,多半對脾胃很友善:
- 南瓜:綿綿甜甜的南瓜,煮成濃湯超好吸收,溫和滋養胃氣,台灣秋冬盛產最適合!
- 地瓜:膳食纖維豐富,幫助腸道蠕動又補脾,烤地瓜、地瓜粥都是懶人養胃好選擇。
- 小米:比白米更溫和好消化,煮成小米粥,胃不舒服時吃特別舒服。
- 玉米:香甜玉米筍或玉米粒,清炒或煮湯都行,幫你補補脾胃的元氣。
- 木瓜:含有酵素幫助消化,飯後吃一點點(別冰的喔)對腸胃很友善。
台灣當季吃法:秋冬來碗熱呼呼的南瓜地瓜小米粥,養胃又暖身,超對時!
🥬 招數2:這些「非黃色」護胃高手也別錯過!
不是黃色的就沒用?才不是咧!這些食材也是顧脾胃的隱藏版冠軍:
- 山藥:黏滑的口感就是寶!健脾養胃首選,磨泥煮粥或燉湯都讚。
- 薏仁:台灣濕氣重最需要!幫助健脾祛濕,記得選小薏仁(洋薏米)更好消化。煮綠豆薏仁湯去糖更健康。
- 牛蒡:纖維多多,促進腸道蠕動,切絲炒或煮茶都不錯。
- 芋頭:鬆軟好入口,補益脾胃,蒸熟吃或煮甜湯(少糖喔)。
- 蓮藕:生吃清熱,熟吃健脾開胃,蓮藕排骨湯是經典養生菜。
- 白扁豆:中醫很愛的健脾化濕食材,煮湯或燉粥時加一把。
阿嬤的智慧:四神湯(茯苓、淮山、蓮子、芡實)就是集結健脾高手的經典湯品!
🍋 招數3:壓力大沒胃口?「酸味」是你的救星!
工作忙到爆、心情鬱卒,整個吃不下?中醫說這是「肝木剋脾土」啦!壓力搞到肝氣不順,連帶影響脾胃罷工。這時來點天然酸味就對啦:
- 水果醋:用台灣水果做的鳳梨醋、梅子醋,加水稀釋飯前喝一點,開胃又解鬱。
- 米醋:料理時加一點點提味,溫和不刺激。
- 烏梅:生津止渴又開胃,選無糖或低糖的,泡成烏梅汁或直接含一顆。
小提醒:酸是拿來「勾引」食慾、調理肝氣的,不是叫你狂喝酸喔!適量就好,胃酸過多的人更要小心。
🚫 招數4:甜食?真的母湯吃太多!
中醫說「甜入脾」,但這是說天然的甘甜(像地瓜、南瓜的甜),不是手搖飲、蛋糕那種精緻糖!吃太多甜食:
- 會讓脾胃「過勞」,反而虛弱沒力氣。
- 容易生濕氣,台灣濕氣夠重了,別再雪上加霜!
- 讓你脹氣、消化不良,肚子整天咕嚕叫。
嘴饞怎麼辦? 改吃天然甜味食物!蒸地瓜、烤南瓜、一小把枸杞,滿足想吃甜的慾望又不傷脾胃。
❄️ 招數5:冰品冷飲…拜託能閃就閃!
這點對台灣人超重要!天氣熱就狂嗑冰、喝冷飲?這根本是脾胃的頭號殺手!
- 冰品、冷飲:直接澆熄脾胃的「火」(陽氣),功能馬上當機!
- 生冷食物:生菜沙拉、西瓜、哈密瓜、涼拌菜,都算「涼性」,吃多一樣傷脾胃。
- 後果很嚴重:消化不良、肚子悶脹、食慾差、濕氣排不掉虛胖、整天累累沒精神… 很多人的「喝水都會胖」就是脾胃被冰壞了!
超實用替代方案:
- 喝常溫水或溫水,真的比冰水解渴!
- 想吃水果?退冰到常溫,或稍微蒸/煮過(像煮蘋果)。
- 愛喝飲料?改喝常溫無糖茶(如麥茶、普洱茶)、溫熱的桂圓紅棗茶。
脾胃顧得好,健康沒煩惱! 這五大招其實不難,重點在持續做。從今天開始,多選黃色跟護胃食材、壓力大時加點天然酸、跟甜食冰品保持距離。把脾胃這個「後勤部長」養強壯了,身體自然有本錢對抗疾病,氣色也會跟著亮起來唷!💪
文字/陳至真(營養師) 編輯/曹仲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