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乳癌像B型肝炎一樣,從台灣地圖上消失!」這句話不是醫生說的,是台灣科技業大佬郭台銘,在2023年3月12日,他因為乳癌過世的前妻林淑如逝世12週年的紀念會上,紅著眼眶講出來的誓言。這個承諾背後,藏著一個丈夫、一個爸爸最深層的恐懼跟期盼。
乳癌有多恐怖?台灣女人的健康頭號殺手
先來看看乳癌在台灣有多猖狂?講數字最實在:
- 第一名殺手: 穩坐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一名的寶座,甩開大腸癌、肺癌好幾條街。
- 每52分鐘就中標: 平均下來,每52分鐘就有至少1個台灣女性被宣告罹患乳癌。等於你看完一集韓劇的時間,就多一個姐妹要開始抗癌人生。
- 發生率嚇死人: 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就有69.1人中鏢。這個數字不是冷冰冰的統計,它代表你身邊的媽媽、姐妹、同事、閨蜜,都可能成為其中一個。
- 死亡率排第四: 別以為發現早就能完全放心,乳癌還是台灣女性癌症死亡率第四名。早期發現很重要,但背後的恐懼跟治療的痛苦,沒經歷過的人真的很難懂。
郭台銘不是只會喊口號。他透過自己創辦的「永齡健康基金會」,跟頂尖的「台大癌醫中心醫院」正式攜手合作。目標?就是要複製台灣公衛史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消滅B型肝炎!
30年前的奇蹟:B肝疫苗怎麼救台灣?
想理解郭台銘的野心,一定要知道B肝疫苗的故事:
- 肝癌元凶: 30幾年前,B型肝炎病毒是台灣肝癌的最大禍首,多少人因此肝苦人生。
- 疫苗神救援: 當時政府推動新生兒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這個政策超級關鍵!
- 肝癌大降: 這招真的有效!幾十年下來,因為B肝導致的肝癌發生率大幅下降,幾乎可以說是「消滅」了B肝在台灣的威脅。這證明預防醫學的力量有多強大!
郭台銘跟台大癌醫中心院長鄭安理想做的,就是把這個成功的公式,套用到對抗乳癌上。但,事情有這麼簡單嗎?鄭安理院長講得很坦白:「乳癌的成因,比肝癌複雜一百倍都不止!」肝癌主要跟病毒有關,鎖定病毒攻擊就對了。但乳癌?牽扯到基因遺傳、荷爾蒙、生活習慣、環境因素… 一堆變數攪在一起,像一團打結的毛線,想找出頭緒,難度超高。
揪出最大「痛點」:為什麼女人不愛做乳癌篩檢?
計畫要成功,得先解決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很多台灣女性逃避乳癌篩檢? 鄭安理院長一針見血點出關鍵:「痛! 還有貴!」
-
「夭壽痛」的乳房X光攝影(Mammography):
- 做過的女生都知道,為了讓影像清楚,得用機器把乳房用力夾扁,那個痛真的不是普通等級,很多人做完一次就嚇到不敢再做第二次。
- 而且它還帶有輻射風險,雖然醫生都說劑量很低,但心裡總是有個小疙瘩。
- 這種不舒服的體驗,讓很多女性「能拖就拖」,結果拖出問題。
-
「貴桑桑」的乳房超音波(Breast Ultrasound):
- 超音波比較不痛,也沒有輻射,聽起來很理想對吧?問題是它很貴!
- 自費做一次要花不少錢,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更別說要定期做。
- 很多人覺得「我又沒怎樣,幹嘛花這個錢?」結果就是篩檢率拉不高。
鄭院長強調:「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方式,像去醫院抽血驗血糖、驗膽固醇那樣,快速、不太痛、價格大家也負擔得起,那願意定期檢查的女性絕對會暴增!」這才是建立「乳癌預防防護網」的基礎!
郭台銘的兩支箭:解決痛點 + 破解基因密碼
看清楚問題,計畫就分兩大步驟射箭:
第一支箭:終結「痛」與「貴」的篩檢惡夢
- 目標: 開發或引進革命性的篩檢技術。理想狀態是像「抽管血」或「吐口口水」那麼簡單、快速、無痛,價格也要夠親民。
- 最新進度: 永齡基金會已經準備好要從日本引進關鍵技術!聽說是非常先進的精準檢測方法。詳細計畫很快就會公布,而且最快一年內就要開始人體臨床試驗!這個速度在醫療研發領域,算是「坐高鐵」的等級了,可見郭董真的是「預算無上限」在支持。
- 想像未來: 如果成功,以後公司健檢、社區篩檢,可能多一項「乳癌風險抽血檢查」,輕鬆方便,女生們不再有藉口逃避。
第二支箭:大數據 + 基因定序,破解乳癌密碼
光有篩檢還不夠。要真正「消滅」乳癌,得徹底搞懂它為什麼發生。這就要靠:
- 建立超大資料庫: 當第一支箭成功,吸引超多女性加入定期篩檢計畫,就能累積海量的健康數據、影像資料。
- 基因定序神助攻: 郭台銘找來了世界頂尖的「華人基因」團隊助陣。這家公司厲害在哪?他們專精基因定序技術,而且目標很明確:拚命壓低基因檢測的成本! 讓更多人做得起。
- 找出癌症的「鑰匙」: 把大數據跟基因資料交叉分析,目標是找出:
- 哪些基因突變(像有名的BRCA1/BRCA2)特別容易導致乳癌?
- 不同基因型的人,適合什麼樣的預防策略?
- 能不能開發出針對特定基因弱點的預防藥物?
- 甚至找出更精準、副作用更低的治療方法(像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細胞治療)。
- 精準醫學大未來: 這整個佈局,就是為了發展「精準醫學」。未來不再是「所有乳癌都用同一套方法」,而是根據你的基因、你的身體狀況,「量身訂做」預防和治療計畫。
從「家屬的痛」出發:郭台銘最深的牽掛
郭台銘為什麼這麼拚?在記者會上,他講得很感性。前妻林淑如因乳癌早逝,是他心中永遠的痛。他說這個計畫,不只是為了紀念前妻,更是為了保護他生命中重要的女人們:
- 女兒郭曉玲: 有乳癌家族史,屬於高風險族群。郭台銘比誰都怕女兒重蹈覆徹。
- 現任妻子曾馨瑩: 以及他們年紀還小的女兒。他想給她們一個不用擔心乳癌威脅的未來。
「上醫治未病。」郭台銘最後用這句古話總結他的理想。真正厲害的醫生,是在疾病還沒發生前就阻止它。他希望透過這個龐大的乳癌預防計畫,讓台灣女性不再活在乳癌的陰影下,讓「乳癌」這個詞,有一天在台灣真的變成「罕見疾病」。
挑戰重重,但希望點燃
當然,沒人敢打包票這計畫一定會成功。乳癌成因太複雜,新技術研發充滿未知數,就算砸大錢也可能碰到瓶頸。醫學進步本來就是漫長的路。
但郭台銘展現的決心跟魄力,還有頂尖醫療團隊的投入,確實點燃了希望。特別是瞄準「篩檢痛點」這個策略,非常務實。解決了女性「不想做、不敢做、嫌太貴」的根本問題,後面的大數據、基因研究才有意義。
全台灣的女性(還有關心她們的家人),都在等著看,這場由科技大亨發起的「乳癌終結之戰」,能不能真的改寫台灣的健康地圖,讓「乳癌消失」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下一代能真實擁有的未來。這條路很長,但總要有人開始走。郭台銘,踏出了沉重卻充滿希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