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血糖坐雲霄飛車害你餓到懷疑人生!營養師曝進食前必看「升糖指數階級表」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早餐才吃完一個小時,肚子又咕嚕咕嚕叫,或是下午嘴饞吃了兩片餅乾,結果反而越吃越餓,最後忍不住掃光整包?這可不是你意志力不夠,根本是血糖在跟你玩「雲霄飛車」啦!

為什麼會「越吃越餓」?原來身體在惡性循環

先別急著怪自己貪吃,這種「餓鬼纏身」的感覺,背後其實是血糖在搞鬼!讓我們把身體想像成一台精密運作的機器:

  1. 肚子餓信號: 當血糖濃度降低,大腦就會發出「該吃東西囉!」的警報,這就是飢餓感的來源。
  2. 吃下碳水化合物: 你吃下麵包、餅乾、白飯、水果等含醣食物。
  3. 血糖急速爬升: 特別是精緻醣類(像白吐司、蛋糕、糖果),它們就像坐火箭,「咻~」一下讓血糖飆很高。
  4. 胰島素大軍出動: 身體一看血糖衝太高,趕緊派出「降血糖特攻隊」— 胰島素,拼命工作要把血糖降回安全範圍。
  5. 用力過猛釀災情: 問題來了!如果你短時間吃進太多、升太快的精緻糖類,胰島素會被嚇到「剎不住車」,分泌過量。它為了完成任務,不只處理剛吃進去的糖,連血液裡原本穩定供應的血糖也一起狂降…
  6. 血糖暴跌,餓感炸裂: 結果就是血糖像坐雲霄飛車從高點「俯衝」而下,甚至跌得比吃之前還低!這時大腦又急了:「危險!血糖太低!快補充能量!」於是更強烈的飢餓感襲來,讓你覺得明明才吃過,卻餓到可以吞下一頭牛
  7. 惡性循環啟動: 你忍不住又抓起手邊的高糖零食塞進嘴裡… 然後血糖再次飆高→胰島素再次過度反應→血糖再次暴跌→你更餓… 就這樣沒完沒了。

這就是為什麼你會覺得「越吃越餓」的真相!根本是血糖劇烈波動引發的惡性循環。

胰島素長期作戰的隱憂

如果常常讓血糖這樣大起大落,胰島素天天疲於奔命,久了它可能就「累壞了」或「不敏感了」,也就是所謂的「胰島素阻抗」。這可是糖尿病前期的重要警訊,千萬不能輕忽!

破解飢餓循環的關鍵:認識升糖指數(GI值)

想擺脫這個餓鬼循環,你一定要認識一個超級重要的概念— 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簡稱 GI 值)

GI值是什麼?食物變血糖的速度表!

簡單說,GI值就像食物變成血糖的速度比賽成績單

  • 高分(高GI): 表示這種食物吃下肚後,會被消化得超級快,血糖瞬間飆升(像坐雲霄飛車衝上去)。通常 ≥ 70。
  • 中分(中GI): 消化吸收速度中等,血糖上升比較平穩。通常 56-69。
  • 低分(低GI): 消化吸收很慢很慢,血糖是溫和、緩緩地上升(像平穩的摩天輪)。通常 ≤ 55。

升糖指數階級表(常見食物版)

GI值等級 數值範圍 常見食物舉例(台灣常見款) 對血糖的影響
低 GI 55 以下 全脂牛奶、無糖豆漿、燕麥(原片非即溶)、大部分葉菜類(地瓜葉、空心菜、高麗菜)、小番茄、蘋果、芭樂、奇異果、柚子、全麥麵包(真全麥)糙米飯義大利麵(煮 al dente)、雞蛋、豆腐、堅果(無調味)蒟蒻愛玉/仙草(無糖) 血糖上升緩慢、平穩,飽足感持久
中 GI 56-69 麥片粥(非即溶)、全麥吐司(市售常見款)地瓜芋頭玉米香蕉(稍熟)芒果鳳梨葡萄烏龍麵米粉(乾)冬粉法國麵包披薩(薄皮)鬆餅 血糖上升速度中等
高 GI 70 以上 白飯/白粥白吐司法國麵包(部分)貝果饅頭麻糬糯米製品(油飯、粽子)西瓜荔枝龍眼即食麥片玉米片蘇打餅乾洋芋片蛋糕甜甜圈砂糖蜂蜜含糖飲料(手搖飲)葡萄糖 血糖急速飆升,易引發劇烈波動

重點提醒:

  • 烹調方式很重要: 同樣是麵條,煮得軟爛的麵GI值比保留點口感的(al dente)高很多。馬鈴薯泥GI值比烤馬鈴薯高。
  • 成熟度有差: 香蕉越熟GI值越高。
  • 加工度是關鍵: 精製程度越高(如白米vs糙米、果汁vs水果),通常GI值越高。
  • 單獨吃 vs 搭配吃: 這個表是「單獨」吃該食物的GI值參考。實戰中搭配蛋白質、好油脂、纖維,能有效降低整體升糖反應!

營養師教你4招 穩住血糖、終結惡性飢餓

知道飢餓元兇和GI值後,破解之道就清楚啦!核心目標就是:避免血糖坐雲霄飛車,讓它像平穩的摩天輪一樣升降!

第1招:早餐絕對不能只啃麵包!「黃金三角組合」是關鍵

  • 地雷早餐: 單獨一個菠蘿麵包、一塊蛋糕、一杯甜甜的奶茶或果汁。這根本是高GI炸彈組合!
  • 救星早餐 – 黃金三角:
    • 優質蛋白質: 荷包蛋、茶葉蛋、無糖優格、無糖豆漿、起司片、雞胸肉。
    • 好澱粉(優先選中低GI): 真全麥吐司(一片就好)、一小碗燕麥粥(非即溶)、半條地瓜、一小碗糙米飯。
    • 大量蔬菜(增加纖維): 生菜沙拉(醬料選油醋)、燙青菜、小黃瓜、大番茄。外食族可多買一份燙青菜加進來。
  • 舉例:
    • 便利商店:茶葉蛋+無糖豆漿+地瓜+一盒生菜沙拉(醬減半)。
    • 早餐店:全麥吐司夾蛋(不加美乃滋)+ 一杯無糖豆漿 + 額外點一份燙青菜(或請老闆多夾生菜、番茄、小黃瓜)。

第2招:空腹絕對別碰「精緻糖炸彈」

肚子餓到咕咕叫的時候,千萬別拿這些當第一口食物:

  • 絕對NG: 蛋糕、甜甜圈、餅乾、糖果、巧克力(尤其牛奶巧克力)、含糖飲料(手搖飲、汽水)、果汁。
  • 為什麼? 空腹時胃空空,這些高糖分、高GI的食物瞬間被吸收,血糖飆升幅度最大,後續胰島素反應過度、血糖暴跌也最劇烈,餓感來得又快又猛!餓的時候先吃顆水煮蛋、喝杯無糖豆漿或抓一把堅果墊胃,都比吃甜食好。

第3招:聰明挑食物,高GI食物不是不能吃,但要「會配」&「放對時間」

  • 避免單吃高GI食物: 不要單獨吃一碗白飯配醬瓜,或只吃一片白吐司。
  • 神奇降GI搭配法:
    • 加蛋白質: 吃白飯?配塊滷豆腐、煎魚或雞肉。吃麵包?夾蛋、夾起司、抹無糖花生醬(純花生)。
    • 加好油脂: 在飯菜裡加點橄欖油,吃吐司配一小把堅果或抹點酪梨。油脂能減緩胃排空和糖分吸收速度。
    • 加大量纖維: 吃飯配一大盤青菜!吃麵時多加點蔬菜配料。纖維像網子一樣,能包覆住糖分,讓它慢慢釋放。
  • 順序很重要 – 口訣:「湯菜肉飯」:
    1. 先喝湯(清湯為主): 暖胃,增加一點點飽足感。避開濃湯、羹湯(常勾芡又高油)。
    2. 大口吃菜: 先吃足量的蔬菜(最好佔餐盤一半),纖維墊底,有效減緩後續糖分吸收。
    3. 吃蛋白質: 再吃豆魚蛋肉類,提供飽足感和穩定血糖的基礎。
    4. 最後吃澱粉: 這時才吃你的白飯、麵條、地瓜等主食。因為前面已經有纖維和蛋白質打底,這時吃澱粉,血糖上升的速度就會明顯變慢。而且通常吃到這時,也不會狼吞虎嚥吃過量澱粉了。
      • 真實體驗: 試試看午餐先扒半碗飯配肉,跟先吃一盤燙青菜+幾塊肉,最後才吃半碗飯的感覺,飽足感和餐後精神真的差很多!

第4招:點心選擇要心機,低GI是王道

下午茶或嘴饞時,別再抓餅乾、蛋糕了!選擇低GI、高纖或含蛋白質的點心:

  • 超推選擇: 無糖希臘優格+一小把莓果、一顆蘋果或芭樂、一小把綜合堅果(約拇指一小把)、水煮蛋、無糖豆漿、無糖愛玉/仙草。
  • 偶一為之: 選擇中GI水果(如一小根香蕉、一小碗鳳梨),但記得搭配幾顆堅果或一小杯無糖優格。

中醫觀點:脾胃好,血糖穩,餓不擾

中醫認為這種「易餓」的狀況,常跟「脾胃功能失調」有關。脾胃負責消化吸收運送養分,就像身體的後勤補給中心。如果脾胃虛弱或濕熱內阻,食物消化吸收不良,養分無法有效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中醫稱之為「氣」),就容易出現「胃火旺」或「消穀善飢」(吃很多卻容易餓)的現象。穩血糖的飲食原則,其實跟中醫保養脾胃的觀念不謀而合:

  • 定時定量,細嚼慢嚥: 減輕脾胃負擔。
  • 少吃生冷、油炸、甜膩: 這些食物易生濕、阻礙脾胃運作。
  • 多吃平性、健脾食物: 如四神湯(茯苓、山藥、蓮子、芡實)、小米粥、南瓜、地瓜(適量)。
  • 穴位按摩: 平時可按壓 「足三里」(膝蓋外側凹陷下四指寬處)、「內關」(手腕橫紋中點上三橫指,兩筋之間),有助調理脾胃、和胃降逆。

外食族、上班族實戰攻略

知道原則,但上班趕時間、只能外食怎麼辦?沒問題!這樣做:

  • 自助餐是你的好朋友:
    • 先夾滿滿一盒各種顏色的蔬菜(深綠色葉菜、菇類、木耳、花椰菜、紅蘿蔔等)。
    • 夾1-2份手掌心大小的優質蛋白質(滷雞腿、蒸魚、滷豆腐、豆干、炒蛋)。
    • 最後再盛「半碗」或「拳頭大小」的糙米飯(若有白飯,就減少份量)。記住口訣:「菜肉飯」
  • 麵攤/小吃店:
    • 點乾麵或湯麵時,主動說:「青菜多一點!」或額外加點一盤燙青菜。
    • 選擇有蛋白質的麵:餛飩麵、雞絲麵、肉燥麵(肉燥算油脂蛋白質,但選瘦一點的),比單純陽春麵好。
    • 麵量請老闆減少一點,或自己吃一半就好(搭配青菜和蛋白質就夠飽)。
  • 便利商店:
    • 組合餐:沙拉(油醋醬)+ 茶葉蛋/雞胸肉 + 無糖豆漿/無糖優格 + 一小條地瓜或半根玉米。
    • 避開:單個麵包+含糖飲料的組合。
  • 下午茶會議:
    • 主動提議訂購:綜合水果盒(選芭樂、小番茄、蘋果、奇異果)、無糖優格杯、原味堅果包。
    • 避開:蛋糕、甜甜圈、餅乾、含糖飲料。若非得吃,淺嚐一小口,並搭配一杯無糖茶或黑咖啡。

擺脫餓鬼循環,身體會感謝你!

當你開始運用「看GI值、聰明搭配、掌握順序」這三大心法,你會發現:

  • 飢餓感不再暴衝: 餐與餐之間不再餓到心慌手抖、脾氣暴躁。
  • 精神更穩定: 血糖平穩,不會飯後想睡、下午大崩潰。
  • 食慾變好控制: 不會被突如其來的餓鬼打敗,亂吃高熱量零食。
  • 長期健康加分: 減輕胰島素負擔,是預防胰島素阻抗、糖尿病的重要一步,體重管理也更輕鬆!

記住,控制血糖不是要你餓肚子或完全不吃喜歡的食物(像白飯、水果),而是要學會「怎麼聰明地吃」。從下一餐開始,試試看「湯菜肉飯」的進食順序,感受一下身體的不同。擺脫血糖雲霄飛車,跟惡性飢餓說掰掰,吃飽又吃巧,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本文概念參考營養師杯蓋粉絲專頁分享之血糖波動原理,並由營養師觀點擴充實用生活化建議與台灣在地化飲食舉例)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