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過這些經驗?走進廚房卻愣在原地:「奇怪?我進來要拿什麼?」遇到天天見面的鄰居張太太,名字到了嘴邊硬是卡住;明明走了十年的回家路,某天突然轉錯彎… 這些狀況隨著年紀增加越來越常發生,讓人忍不住擔心:「該不會是失智前兆吧?」先別自己嚇自己!日本醫學博士奧村步掛保證,多數健忘只是大腦正常「當機」,每天只要花5分鐘做個超簡單運動,就能有效活化腦力、預防失智!
💡 健忘分兩種!「暫時卡殼」vs「危險警訊」大不同
奧村步醫師講得很清楚,健忘其實有分「普通款」和「危險款」:
🤷♀️ 普通健忘(免驚!大腦正常運作中)
- 「進房失憶症」:走到客廳卻忘記要拿遙控器還是老花眼鏡
- 「名字斷片」:看到菜市場熟面孔攤販,明明常買菜卻一時叫不出名
- 「自動導航迷路」:騎車去超商買東西,回神發現騎往公司方向
為什麼會這樣? 奧村醫師解釋,當人腦同時處理多件事,會本能地「關掉」次要任務的記憶開關。就像電腦開太多視窗會當機,這種健忘事後通常想得起來,完全不用緊張!
⚠️ 危險健忘(提高警覺!建議就醫檢查)
- 「新記憶存不了」:女兒早上才說週末要回家,午餐後就完全忘記這回事
- 「熟練技能消失」:煮了30年的滷肉飯,突然忘記該放醬油還是糖
- 「習慣大改變」:平常擺盤三菜一湯,某天開始只做一道菜還不覺得奇怪
- 「化妝手殘」:沒換化妝品卻畫出左右不均的怪眉毛
- 「老馬不識途」:天天走的公園小路,突然完全不認得方向
工藤腦神經外科院長工藤千秋補充,40+女性要特別注意「隱性貧血」!很多媽媽族常頭痛、健忘,去醫院照MRI也找不出原因,一驗血才發現是缺鐵性貧血惹禍。他建議可煮「蛤蜊牛奶濃湯」補鐵:蛤蜊的鐵質加上牛奶的蛋白質,吸收效果比單吃更好!
👏 台灣醫師也推!「數到3拍手操」活腦秘訣大公開
日本流行的防失智運動改良版來啦!結合「肢體協調」+「計算判斷」,雙重刺激大腦神經。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私下透露,許多復健科也導入類似訓練,長輩做一個月就有感!
🚶♂️ 超詳細步驟分解(客廳就能做)
-
預備姿勢:
雙腳併攏站直(想像頭頂有線往上拉),手自然垂放身體兩側,視線看前方電視或牆上掛畫。 -
向右踏步:
右腳向右邊橫跨一步(約肩膀寬度),接著左腳立刻併攏,動作像當兵「向右跨一步」的分解動作,但放慢速度。 -
向左踏步:
換左腳向左邊橫跨一步,右腳快速併攏,回到起始姿勢。 -
關鍵拍手時機:
邊踏步邊大聲數數(1→2→3→4→5…),重點來了!只要遇到3的倍數(3、6、9、12…),嘴巴閉緊不出聲,用力拍手一次代替!
✨ 強化效果技巧(做對才有效)
- 數數節奏:保持穩定速度,像秒針走動「嗒…嗒…嗒」,建議每2秒完成「跨步+併腳」一組動作
- 拍手力道:雙手抬高到胸前,用「掌心微拱」方式擊掌,聲音要清脆(刺激聽覺回饋)
- 進階挑戰:熟悉後可改數「質數」拍手,或加入「前後踏步」變化路線
- 常見錯誤:
❌ 只動腳不數出聲(大腦少一層刺激)
❌ 拍手時順口念出數字(失去抑制衝動的訓練意義)
❌ 駝背或低頭(影響平衡易分心)
👵 真實案例:72歲陳阿嬤原本常忘記關瓦斯,每天早餐後跟著孫女做5分鐘。一個月後她笑說:「現在數到18不用想就拍手,昨天去全聯還記得要買孫子愛的布丁!」
🧠 為什麼「拍手操」對大腦這麼神?
- 強制多工處理:
腳要動、嘴巴要數、耳朵聽拍手聲、大腦還得計算倍數,逼得前額葉皮質全面啟動! - 抑制本能反應:
數到「3」本能想念出來,卻要緊急煞車改拍手,這動作能鍛鍊認知控制力,對抗大腦退化。 - 手眼協調強化:
拍手瞬間需精準對準掌心位置,活化小腦與感覺統合區。 - 空間感訓練:
左右踏步不撞到傢俱,無形中提升方向定位能力,改善「突然迷路」狀況。
📢 專家加碼提醒:這些習慣讓大腦更年輕!
- 早餐吃堅果:核桃、杏仁的Omega-3是神經細胞保護膜原料
- 曬太陽15分鐘:促進維生素D生成,降低失智風險達40%
- 改用手寫筆記:比手機打字更能刺激記憶區塊
- 玩需要策略的遊戲:像麻將、跳棋、桌遊(避免純運氣型)
- 每週吃2次深海魚:秋刀魚、鯖魚的DHA是腦細胞最愛燃料
💬 神經科醫師真心話:「與其吞一堆來路不明的補腦丸,不如每天認真做5分鐘健腦操。很多患者回診時跟我說,現在走到客廳都記得要拿遙控器了!」(真實診間對話)
❤️ 溫馨小語:健忘不是你的錯,動起來就有救!
別再因為一時忘記鑰匙放哪就焦慮整晚!多數健忘只是大腦善意提醒:「該休息充電囉~」從今天起,每天看電視廣告時間站起來做「數3拍手操」,簡單到穿拖鞋也能做。堅持兩週你會發現,不僅記性變好,連反應都變快了!快分享給老是喊「我剛剛要說什麼?」的家人吧~
🙌 阿公的改變:原本總記錯孫子幾歲的王伯伯,天天邊看八點檔邊踏步拍手。上個月家庭聚餐,他突然說:「阿明不是剛升國三嗎?這次段考數學要加油啊!」全家驚呆!(子女感動表示:比吃銀杏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