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警訊別輕忽
「醫生啊!阮尪整隻腳痛到袂振動!」急診室裡,一位阿嬤驚慌地指著推床上的阿公。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李政翰醫師回憶這個印象深刻案例:「阿公的腳摸起來親像冰塊,連脈搏都摸嘸,皮膚還出現詭異的暗紫色…」
原來阿公早就有走路腳痛的毛病,但總覺得是「老番癲」不以為意。直到連坐著休息都劇痛難耐,送醫才發現從腹部到大腿的動脈全部塞住,差點就要截肢!
🩸 什麼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比你想的更危險!
簡單說就是腳的血管中風!當膽固醇斑塊在動脈血管壁越堆越厚,就會像水管生鏽堵塞,血流不過去。李政翰醫師比喻:「這就像灌溉渠道堵住,下游的稻田肯定枯死!」
高危險群排行榜
- 老煙槍:抽1包菸超過10年,風險暴增6倍
- 糖友注意:糖尿病患發生率比常人高4倍
- 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脂沒控制好
- 65歲以上:血管自然老化就像舊水管易阻塞
- 家族病史:父母有心血管疾病要特別小心
📌 醫師小提醒:門診中約3成患者根本沒症狀!等有感覺時往往血管已堵70%以上
🚨 腳中風的7大死亡信號 最後一點最易忽略
下肢動脈阻塞是漸進式惡化,不同階段有不同警訊:
階段 | 關鍵症狀 | 危險程度 |
---|---|---|
初期 | 腳容易冰冷、腳毛莫名脫落 | ⭐⭐ |
中期 | 走200公尺就腳痠痛(間歇性跛行) | ⭐⭐⭐ |
晚期 | 休息時也痛、傷口久不癒合 | ⭐⭐⭐⭐ |
危症 | 腳趾發黑壞死、完全沒脈搏 | ⭐⭐⭐⭐⭐ |
最容易被忽略的3個早期徵兆:
- 腳毛突然變稀疏:毛囊缺氧導致脫落
- 腳指甲長超慢:每月長不到0.5mm要警覺
- 左右腳溫差大:用手背摸明顯感覺溫度不同
李政翰醫師感嘆:「曾遇過阿伯腳趾發黑還以為是灰指甲,自己買藥膏擦,結果拖到要截肢…」
💉 最新治療方式曝光 打通血管免開刀
當阿公被確診從腹主動脈到股動脈全阻塞,醫療團隊決定用「雙路徑心導管」搶救:
- 手腕+鼠蹊部雙穿刺:同步從上下夾擊
- 導管像挖隧道:用0.035mm細導絲鑽通堵塞段
- 斑塊大掃除:先用氣球撐開,鈣化處用旋切刀刮除
- 塗藥球囊防復發:在血管壁釋放抗癌藥物防再阻塞
「打通那瞬間,阿公馬上說痛楚減一半!」李政翰醫師笑著回憶。現在新型塗藥球囊可降低50%復發率,比傳統氣球更有效。
🛡️ 保腿全攻略 3招自救法必學
1. 戒菸控三高是根本
「菸油會讓血管內皮像被潑硫酸!」李醫師強調,戒菸2年風險就降3成。三高控制標準:
- 血糖:飯前<130mg/dL
- 血壓:<140/90mmHg
- 血脂:LDL<100mg/dL
2. 疼痛也要走!神奇運動法
頻率:每天2次(早/晚各1回)
強度:走到微喘仍可說話程度
方式:
1. 快走直到疼痛出現
2. 休息至疼痛消失
3. 重複循環30分鐘
「別怕痛!這種缺血訓練反而能刺激側枝循環。」李醫師解釋就像開闢替代道路。
3. 高危群必做無痛篩檢
推薦兩項關鍵檢查:
- 踝肱指數(ABI):腳踝/手臂血壓比值<0.9即異常
- 都卜勒超音波:看血流速度與阻塞點
📌 50歲以上+任1危險因子,每年該檢查1次
❗ 這些情況快掛急診
當出現以下任何症狀,24小時內沒處理就可能截肢:
⚠️ 腳趾突然變紫黑色
⚠️ 持續劇痛連嗎啡都壓不住
⚠️ 腳完全沒知覺不能動
李政翰醫師沉痛表示:「曾經有患者痛到打119,卻因沒家屬簽字延誤手術,最後整隻腳壞死…」
🌟 醫生的暖心叮嚀
「很多長輩怕麻煩子女忍痛不說,等送醫時血管已像年久失修的水管全堵死。」李醫師呼籲:
- 子女多注意父母走路是否變慢、常喊腳痠
- 冬天泡熱水腳前務必先用手試水溫
- 糖尿病患者每天檢查腳底有無潰瘍
血管阻塞是全身性警報!統計顯示下肢動脈阻塞患者5年內心肌梗塞機率高達20%,保腳就是保命。現在就拉起爸媽褲管看看腳毛是否稀疏,可能正是救命關鍵!
本文病例經改編,個資已去識別化。治療方式請諮詢專業醫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