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阿北驚見「便便有血」拒做腸鏡!醫急喊:再拖恐錯過黃金治療期

「醫師啊,我那個糞便檢查說有血啦⋯⋯啊我前幾天吃鴨血鍋捏!是不是這個害的?」診間裡,七十歲的阿北捏著健保卡,眉頭皺得可以夾死蚊子。護理師悄悄跟我說,阿北在候診區踱步了半小時才鼓起勇氣進來。

原來阿北參加了國健署的免費大腸癌篩檢,報告上斗大的「糞便潛血陽性反應」嚇得他失眠好幾天。他搓著手指跟我討價還價:「不然我再驗一次啦,如果變陰性就當沒這事好不好?」

鴨血、豬血糕害我「假陽性」?醫破解食物迷思

看著阿北期待的眼神,我嘆口氣拉過電腦螢幕:「阿北你看,現在政府用的免疫法糞便檢查,跟古早的化學法差很多啦!」我拿出紅筆在紙上畫重點:

❗️ 傳統化學法: 
   ✓ 會被鴨血、豬血糕、牛肉影響
   ✓ 吃鐵劑或止痛藥也會誤判
   ✓ 偽陽性率高達30%以上

❗️ 新型免疫法:
   ✓ 只抓「人血」中的血紅素
   ✓ 動物血直接無視
   ✓ 準確度超過95%

「所以你上週吃的薑母鴨加米血?」我搖搖頭:「安啦!不會害你背黑鍋啦!」阿北聽到這明顯鬆了口氣,沒想到我下一句話又讓他僵住:「但正因結果可信,你才更該做腸鏡!」

重驗也沒用!醫曝殘酷數據:每20人就有1個中標

「吼~你們醫生就愛嚇人!」阿北賭氣似地別過頭:「啊我再驗一次如果是陰性,總可以了吧?」我直接調出衛福部最新統計圖表拍在桌上:

潛血陽性後續追蹤 比例 驚人真相
確診大腸癌 5% 每20人就有1人
發現癌前病變腺瘤 50% 每2人就有1人
完全正常 45% 仍需定期追蹤

「阿北你看!」我指著數字加重語氣:「就算你重驗變陰性,仍有30%機率是『假安心』! 因為腫瘤不是天天流血啊!」看他瞳孔地震,我趕緊補關鍵數據:「做大腸鏡揪出息肉當場切掉,能讓死亡率暴跌16%,這機會你甘欲放?」

腸鏡沒想像中可怕!阿北術後變身「勸做達人」

阿北沉默地走出診間,我從窗戶偷瞄到他坐在走廊反覆翻報告。兩個小時後,他突然「砰」地開門大喊:「好啦!拚一次啦!但醫師你要保證輕輕來喔⋯⋯」

檢查當天,麻醉師剛數到「3⋯」阿北就打呼了。20分鐘後我們在乙狀結腸找到0.8公分腺瘤,當場用電刀切除。三天後看報告時,阿北抓著切片報告衝向候診區的老伴:

「阿春啊!真的不痛啦!」他揮著報告像贏了彩票:「比你去燙頭髮還快!早知道這麼輕鬆三年前就該來做了!」阿嬤翻白眼吐槽:「是誰嚇到偷吃三天素才敢來?」

保命關鍵三步驟!醫籲:別用鴕鳥心態賭命

趁阿北夫妻鬥嘴,我趕緊衛教重點:

✅ STEP 1:50歲起每2年做糞便免疫檢查  
✅ STEP 2:若陽性「**6個月內必做腸鏡**」  
✅ STEP 3:切除息肉後「依醫囑定期追蹤」 

「很多人以為潛血陽性是『運氣不好』,」我指著螢幕上的息肉模型:「其實是身體給你最後逃生門啊!」研究顯示,從腺瘤演變成癌至少需5-10年,這段黃金時間每拖延1年,死亡風險就跳升7%

血便警訊自我檢測表

最後送阿北離開前,我塞給他自製的「腸道警訊紅綠燈」:

🟢 可先觀察:  
   - 單次糞便潛血陽性(仍要就醫)  
   - 吃火龍果後紅色大便  

🟡 一週內就醫:  
   - 連續兩次潛血陽性  
   - 排便習慣改變超過2週  

🔴 掛急診:  
   - 大便混「新鮮血絲」  
   - 莫名貧血+體重減輕  
   - 腹部摸到硬塊  

看著阿北小心摺好紙條放進皮夾,我忍不住叮嚀:「鴨血不會騙你,但腸癌會騙你沒事啊!」他揮揮手笑道:「知啦!明年帶阿春一起來檢查總行了吧?」

本文作者:洪暐傑醫師
現任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專精慢性病整合照護與癌症篩檢。常笑稱自己是「全台最囉嗦的醫師」,致力把艱澀醫學知識變成阿公阿嬤都聽得懂的生活智慧。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