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三年乾眼折磨,像有沙子在磨!
「醫生,我的眼睛真的快要受不了了!又乾、又痛,感覺像一直有沙子卡在裡面,點再多人工淚液都沒用,晚上還癢到睡不著…」年過50的孔小姐,一走進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謝旭東醫師的診間,就忍不住訴苦。她這雙眼睛的困擾,已經整整折磨她超過三年。
從虹彩炎到乾燥症,西醫治療卡關的無奈
孔小姐的故事,相信很多被乾眼症困擾的人聽了都會心有戚戚焉。她一開始覺得眼睛超級不舒服,跑到眼科檢查,醫師診斷是「虹彩炎」,開了類固醇眼藥水給她點。剛開始點好像有比較好一點,但沒多久又開始乾、痛、有異物感,反反覆覆,搞得她心情很鬱卒。後來換到大醫院再做更詳細的檢查,這次確診了是「乾燥症」。
雖然知道了病名,也乖乖按照西醫的指示點藥水、吃藥,但那種眼睛「卡卡」、乾澀、灼熱的感覺,就是如影隨形,怎麼也擺脫不掉。更慘的是,除了眼睛不舒服,她還開始睡不好,皮膚也變得超敏感,動不動就起紅疹、乾癢,抓也不是,不抓又難受。這種全身都不對勁的感覺,讓她決定試試看中醫有沒有辦法。
中醫怎麼看「乾燥症」?關鍵在「肝腎陰虛」生燥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解釋,西醫講的乾燥症,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統「搞錯對象」,跑去攻擊製造淚水、口水這些滋潤液體的腺體(像淚腺、唾液腺),結果就是眼睛乾、嘴巴乾、皮膚乾癢,甚至陰道也會乾澀。嚴重的話,連肺、腎臟、關節這些器官都可能發炎。
病人最常抱怨的就是眼睛乾到不行,像火在燒,有時還會紅腫、看不清楚。西醫的治療,主要就是點消炎眼藥水,或是吃一些促進淚液分泌的藥來緩解症狀,也會提醒病人少滑手機、少看電腦,減少眼睛疲勞。謝醫師坦言,這些方法雖然能暫時讓眼睛舒服一點,但常常是「治標不治本」。而且有些病人吃了西藥後,可能會出現狂流汗、口水變超多,甚至腸胃不舒服的副作用,難怪很多人會想尋求中醫的另一條路。
那中醫是怎麼理解乾燥症的呢?謝旭東醫師說,這在中醫屬於「燥症」的範圍。最根本的原因,常常出在「肝腎陰虛」和身體的「津液」(可以想像成身體的潤滑液)嚴重不足!中醫理論有句話叫「肝開竅於目」,眼睛跟肝的關係超級密切。當肝腎的「陰」(可以理解成滋潤、冷卻的能量)不夠了,身體就會像一台過熱的機器,內部產生虛火、燥熱。眼睛得不到足夠的「陰液」滋潤,當然就會乾澀、疼痛、發炎,像沙漠一樣!
中醫如何破解乾眼難題?內服外調雙管齊下!
面對孔小姐這樣複雜的狀況,謝旭東醫師的治療策略很明確:滋陰潤燥、清肝明目,同時也要處理她睡不好、皮膚癢這些連帶問題。
- 內服中藥:精準打擊燥火根源
- 「明目地黃丸」:這是照顧眼睛的經典方!主要任務就是大補肝腎的陰血,讓乾枯的眼睛重新得到滋養,就像幫眼睛澆水一樣,改善乾澀模糊,也幫助視力清晰。
- 「加味逍遙散」 + 「夏枯草」:孔小姐長期眼睛不舒服,心情一定很鬱悶,這會導致「肝氣鬱結」,讓身體更不順暢。加味逍遙散專門疏通肝氣,解除那種悶住的感覺。再加上夏枯草這味藥,它就像專門幫眼睛「滅火」的清道夫,有很強的清肝火、消眼睛紅腫發炎的效果。兩者搭配,能有效減輕眼睛的乾、痛、異物感。謝醫師也提到,這個組合對改善孔小姐的失眠,效果很不錯,因為肝氣順了,心神也比較安定。
- 針對其他乾燥症狀的加減:謝醫師補充,如果病人同時有嘴巴很乾、皮膚乾到脫屑,甚至乾咳等情況,中醫師通常會再加入像生地黃、麥冬、玄參這類「滋陰生津」的猛將,直接補充身體缺乏的津液,對抗燥熱。
 
孔小姐的治療成果:找回眼睛的舒適感!
孔小姐乖乖配合治療,效果可以說是「漸入佳境」:
- 半個月後:她感覺最明顯的是「眼睛好像沒那麼乾了!」點眼藥水的次數開始減少,而且晚上也比較好入睡了,不像之前翻來覆去。
- 四個月後:變化更大!她依賴眼藥水的頻率大大降低,從原本天天點好幾次,變成大概一星期只點一到兩次就夠了。更讓她驚喜的是,原本困擾她的皮膚乾癢、紅疹問題也改善很多,晚上更是能一覺到天亮,整體生活品質提升不少!
不只吃藥!日常保養是關鍵:中醫師教你護眼三穴道 + 潤燥茶
謝旭東醫師特別強調,對付乾燥症引起的乾眼問題,光靠吃藥絕對不夠!日常的飲食、作息、保養習慣,扮演超級重要的角色。他把這些撇步整理得很清楚:
1. 飲食禁忌:這些「地雷食物」要閃開!
- 絕對要少吃:麻辣鍋、鹽酥雞、炸雞排、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 這些辛辣、油炸、屬性燥熱的食物,吃了就像在身體裡「火上澆油」,會讓陰虛燥熱的問題更嚴重!蔥、薑、蒜、韭菜這些雖然是煮菜常用的辛香料,但也要適可而止,不要狂吃。
- 建議多吃:
-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像是紅蘿蔔(煮過更好吸收)、菠菜、地瓜葉、茼蒿、南瓜、雞肝(適量)。維生素A是維護眼角膜健康、製造淚液的重要原料!
-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深海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魚油(可諮詢醫師建議補充)、亞麻籽、亞麻仁油、核桃。Omega-3能幫助穩定淚膜,減少眼睛表面的發炎反應,對抗乾澀感很有效!
 
2. 生活習慣:睡飽動好,氣血才暢通!
- 絕對要睡飽:熬夜是最傷肝陰的!盡量在晚上11點前上床睡覺,讓肝臟好好休息、修復,才能製造足夠的陰血滋養眼睛。
- 適度運動:不需要激烈跑跳,像是快走、太極拳、八段錦、瑜伽這類溫和、能讓身體微微出汗的運動就很棒。目的是促進全身氣血循環,把營養送到眼睛(和全身乾燥的地方),同時也幫助代謝廢物。
3. 眼睛日常保養:熱敷 + 穴道按摩,超有感!
- 溫熱毛巾敷眼:每天早晚洗臉時,用溫熱(不燙手)的濕毛巾輕輕敷在閉起來的眼睛上,大概 5-10分鐘。這個簡單動作能促進眼周血液循環,軟化可能堵塞的瞼板腺(分泌淚液油脂層的腺體),讓淚水更穩定,減少蒸發。
- 護眼三穴道按摩:謝醫師大力推薦按摩手上的三個「護眼明星穴道」,它們能改善眼睛周圍的氣血循環,減輕發炎,長期按還有明目的效果。最佳按摩時機是睡前,雙手都要按,每個穴位按壓約 3分鐘,按到有微微痠脹感就好,不用按到痛。
🖐️ 手上護眼三穴道詳細圖解(自己就能按!)
- 
液門穴 – 你的天然眼藥水開關 - 位置在哪:把手掌朝下,看手背。在你的無名指和小指之間,往手腕方向摸,會摸到兩根手指骨頭交會的凹陷處(大約在指縫根部,赤白肉交界的地方)。
- 怎麼按: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指腹肉多比較不痛),對準液門穴,輕輕畫圈按揉。力道適中,有痠脹感即可。
- 為什麼有效:中醫認為液門穴有清熱、生津的效果,按壓它就像啟動身體製造「天然滋潤液」的開關,對緩解眼睛乾澀特別好。
 
- 
珠圓穴(又稱「大骨空」) – 專剋眼睛疲勞紅癢 - 位置在哪:看你的大拇指。在拇指背面,第一節指骨(靠近手掌的那一節)和第二節指骨(靠近指尖的那一節)交接的橫紋(關節紋路)上。橫紋的正中央是中魁穴,而珠圓穴就在這條橫紋的左右兩側,距離中點約半個大拇指寬(約0.5寸)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個。
- 怎麼按:這招手法比較特別。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像夾子一樣夾住你拇指背面的那個指節橫紋(就是珠圓穴的位置),然後手指左右來回扭轉(像在輕輕擰毛巾那樣)。會感覺拇指關節被溫和地活動到。
- 為什麼有效:珠圓穴是改善眼睛問題的經驗效穴,特別針對眼睛過度疲勞、乾澀紅癢、甚至結膜炎不舒服,按壓它能快速緩解不適感。
 
- 
三間穴 – 通暢眼周氣血、消紅腫 - 位置在哪:手微握拳(像輕輕握雞蛋那樣)。看食指內側(靠拇指這一側)。在食指第二掌指關節(就是食指根部那個凸起來的骨頭)的後方,靠近拇指方向,會摸到一個凹陷處。按下去通常有明顯痠脹感。
- 怎麼按:微握拳,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指尖(稍微用點力),垂直按壓這個凹陷處(三間穴)。可以定點按壓,或搭配小範圍揉按。
- 為什麼有效:三間穴屬於大腸經,有清瀉大腸熱、通暢經絡的作用。中醫認為「大腸與肺相表裡」,肺又主皮毛,開竅於鼻,但熱邪上攻很容易影響到眼睛。按壓三間穴能幫助疏散頭面部的熱氣,減輕眼睛的紅、腫、熱、痛。
 
謝醫師小叮嚀:按壓穴道貴在持續!每天睡前花個10分鐘,好好按一按這三個穴位,邊看電視邊按也行。不要按到破皮,感覺「舒服的痠」最重要。通常認真按個一兩週,就會開始感覺眼睛比較輕鬆!
4. 茶飲保養—「菊花潤燥茶」:滅火安神,滋潤全身
除了按摩,謝旭東醫師也推薦乾燥症困擾的朋友,可以在家自製這款溫和又滋潤的茶飲,幫身體「補水」兼「滅火」。
- 材料(藥房都買得到):
- 甘菊花 3錢 (約11克) – 主角!養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專家。
- 桑葉 1錢 (約3.7克) – 清肺潤燥的好幫手,還能疏散風熱。
- 百合 2錢 (約7.5克) – 生津潤燥的能手,重點是它還能「寧心安神」,對抗乾燥症常伴隨的煩躁失眠特別有效。
 
- 做法(超簡單):
- 把三種藥材稍微沖洗一下(如果買的是乾淨藥材可省略)。
- 放進茶包袋或濾網中。
- 放到保溫杯或大杯子裡,加入500CC的滾燙熱水。
- 蓋上蓋子,讓它悶泡10-15分鐘,讓藥材的精華溶出來。
- 拿掉茶包/濾網,就可以喝了!溫溫的喝最舒服。
 
- 怎麼喝:
- 一週喝 2-3次 就夠了,不需要天天喝。
- 建議在飯後一小時左右飲用,比較不傷胃。
 
- 效果:
- 菊花負責「養肝明目、清熱」,對付眼睛乾紅癢。
- 桑葉加強「生津潤燥」,滋潤口鼻和皮膚。
- 百合雙管齊下,一邊「潤燥」一邊幫你「安定心神、助好眠」,改善心煩睡不著的問題。
 
- 誰不適合喝?注意事項:
- 正在感冒(尤其是怕冷、流清鼻水、喉嚨痛的風寒感冒)的人,先暫停。
- 懷孕中的媽咪,任何中藥茶飲使用前務必先諮詢妳的產檢醫師和中醫師。
- 如果喝了覺得胃脹脹不舒服或有點拉肚子(可能體質偏虛寒),就先停止。
- 體質超級敏感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的人,最好先給中醫師看過再決定是否適合喝。
 
總結:對抗乾眼燥症,耐心調理是王道!
謝旭東醫師最後語重心長地說,乾燥症(特別是乾眼症)真的不是點點藥水就能立刻斷根的問題。它反映了身體內部「肝腎陰虛、津液不足」的失衡狀態。西醫在控制急性發炎上有其角色,但要從根本調理體質,減少復發,提升整體生活品質,中醫的辨證論治和整體調養提供了另一條重要的路徑。
孔小姐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結合:
- 精準的內服中藥(如滋補肝腎的明目地黃丸、疏肝清熱的加味逍遙散搭配夏枯草),
- 嚴格忌口(避開辛辣燥熱食物),
- 規律作息與運動(睡飽、適度動),
- 堅持每日的眼周保養(熱敷 + 護眼三穴道按摩),
- 適度飲用潤燥茶飲(如菊花潤燥茶),
這種「多管齊下、內外兼修」的方式,才能真正有效「滅燥火、養肝腎、潤眼目」,讓乾澀卡卡的眼睛,和伴隨而來的全身乾燥不適,得到長久的緩解。這需要耐心和時間,但只要方向正確,持之以恆,像孔小姐一樣找回眼睛和身體的舒適感,絕對是可能的!如果你的眼睛也飽受乾澀疼痛之苦,別再只是狂點眼藥水,試試中醫這套全方位的調理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