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越來越進步,台灣人越來越長壽,好多阿公阿嬤退休後還在職場打拼。不過應酬多、壓力大,身體難免出狀況。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骨質疏鬆、肌少症這些毛病,最愛找上銀髮族。別以為是小問題,顧好飲食才是根本之道!這篇就來教大家怎麼用「吃」來保養身體。
🍽️ 一、銀髮族常見毛病怎麼吃?營養師教你對症下餐
🔴 高血壓族群:跟重口味說再見!
- 重點原則: 少鹽、少油、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
- 鹽巴控制: 一天不要超過1茶匙鹽(約6公克),煮菜用蔥薑蒜提味比用鹽好
- 避開地雷: 醃漬品(醬瓜、鹹魚)、加工品(香腸、泡麵湯)、沾醬(沙茶醬、醬油膏)都要少吃
- 聰明選油: 改用橄欖油、苦茶油這類好油
- 生活配合: 戒菸戒酒,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讓心跳有加快(像快走、公園操)
💡 小提醒:買包裝食品一定要看「鈉含量」!選擇「低鈉」標示的更安心。
🟡 高血脂族群:跟油炸物保持距離!
- 重點原則: 拒絕油滋滋,選對好油脂
- 烹調方式: 清蒸、水煮、涼拌最推薦!紅燒、油炸、油煎能免則免
- 壞油OUT: 豬油、牛油、椰子油、人造奶油(乳瑪琳)少用為妙
- 好油IN: 煮菜用橄欖油、芥花油、堅果更健康
- 纖維很重要: 多吃全穀飯、蔬菜、水果幫助代謝油脂
- 醣類控制: 白飯、麵條、甜食別過量,尤其含糖飲料是大忌!
💡 小提醒:外食看到「酥」、「炸」、「煎」字樣的菜,像是炸排骨、煎魚肚,能避開就避開。
🟢 高血糖族群:甜食陷阱要小心!
- 重點原則: 穩定血糖是關鍵,精緻糖分要嚴控
- 醣類管理: 定時定量吃,全穀雜糧(糙米、燕麥)比白飯好
- 甜食警報: 蛋糕、餅乾、手搖飲能不吃最好。想吃甜?用代糖解饞
- 高纖助攻: 青菜每餐至少1碗,水果選芭樂、小番茄這類低升糖的
- 湯品選擇: 清湯比濃湯好,勾芡羹湯(像酸辣湯、玉米濃湯)少喝
💡 小提醒:吃水果直接吃比打成果汁好,果汁糖分高又沒纖維,血糖容易飆!
🦴 二、骨頭軟、沒力氣、頭暈暈?營養補充這樣做
💪 對抗肌少症:蛋白質是關鍵!
你有沒有覺得走路變慢、爬樓梯很喘、買菜提不動?小心是「肌少症」找上門!肌肉流失不是必然,吃對就能留住肌肉力。
- 優質蛋白質天天吃: 腎功能正常的話,每天每公斤體重要吃1.2克蛋白質。簡單算:60公斤長輩,一天要吃5-7份蛋白質食物(1份=1顆蛋/半盒豆腐/30g肉)。
- 蛋白質哪裡找?
- 早餐:雞蛋、無糖豆漿
- 午餐/晚餐:雞肉、魚肉(尤其是秋刀魚、鮭魚)、瘦豬肉、豆腐、毛豆
- 維生素D不能少: 幫助肌肉合成,曬太陽最天然!每週挑3-4天,早上10點前或下午3點後,曬10-15分鐘就夠。食物可吃黑木耳、曬過太陽的香菇、蛋黃、強化維生素D的牛奶。不夠?營養補充劑也是好幫手。
- 熱量要吃夠: 刻意吃太少,身體會分解肌肉當能量,反而更糟!
👍 營養師真心話:很多長輩怕膽固醇不敢吃蛋,其實一天一顆全蛋對大多數人是安全的,蛋白質品質超好!
🦴 預防骨質疏鬆:鈣質要補足!
台灣調查發現,長輩最缺的營養就是「鈣」!尤其不愛喝奶或有乳糖不耐的人更要注意。
- 乳製品聰明吃:
- 牛奶:分小杯慢慢喝(例如一次半杯),或加在麥片、咖啡裡。
- 替代品:無糖優格、起司片、乳酪絲、優酪乳,鈣質一樣豐富。
- 迷思破解:全脂奶 vs 低脂奶,新觀念認為差異不大,重點是「願意吃、吃得下」!
- 非乳製品補鈣高手:
- 傳統豆腐(加石膏製作的,看成分表有「硫酸鈣」)、小魚乾、黑芝麻、深綠色蔬菜(芥藍、紅莧菜)。
- 維生素D助攻: 沒維生素D,鈣難吸收!記得要搭配上面提到的曬太陽或補充維生素D。
- 必要時用鈣片: 真的飲食吃不夠或有嚴重骨鬆問題,請醫師或營養師評估是否需要補充鈣片。
🚫 注意:咖啡、茶(尤其濃茶)喝太多會影響鈣吸收,要適量喔!
🩸 改善貧血:鐵質吸收有訣竅!
很多長輩容易頭暈、臉色蒼白、容易累,可能是「缺鐵性貧血」,尤其牙口不好少吃肉或吃全素的人。
- 補鐵食物紅榜:
- 動物性(吸收好):豬肝、瘦肉(牛肉、豬里肌)、鴨血、文蛤
- 植物性:紅莧菜、紅鳳菜、紫菜、黑芝麻、紅豆、黑豆、皇帝豆
- 維生素C神助攻: 飯後吃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鐵質吸收率翻倍!
- 素食者重點: 刻意多吃含鐵蔬菜,每餐飯後一定要配高C水果。
- 避免干擾鐵吸收: 吃飯時少喝茶、咖啡,它們會把鐵質「綁走」。
- 嚴重貧血看醫生: 如果血紅素太低,光靠飲食可能不夠,醫師會開鐵劑補充。
💡 小技巧:用鐵鍋、鑄鐵鍋炒菜,特別是煮酸性的食物(如番茄炒蛋),能增加一點食物中的鐵質!
🥢 三、銀髮族外食求生術!麵店、自助餐這樣挑最安心
自己煮飯買菜洗切煮太累,中午外食省時又省力?阿公阿嬤最愛去麵店跟自助餐,只要會挑,外食也能吃得均衡健康!
🍜 麵店聰明選:
- 麵體選擇: 陽春麵、意麵這類白麵條營養較單一,改選蕎麥麵、全麥麵更好,或請老闆「麵少一點,青菜多一點」。
- 一定要加料: 光吃麵不夠!加點一份燙青菜(選深綠色),再點份豆干、滷蛋或一份瘦肉(像嘴邊肉、肝連肉,選瘦的)。
- 湯頭陷阱: 羹湯類(肉羹、花枝羹) 通常勾芡又高鈉,是最NG選擇!改點清湯,像青菜豆腐湯、蘿蔔湯、冬瓜薑絲湯,簡單清爽。
- 調味自己控: 桌上醬料罐少碰!真要加,烏醋比醬油好,或用點白胡椒粉提味。
🍱 自助餐聰明夾:
- 主食: 首選糙米飯、五穀飯、地瓜飯。白飯也可以,但份量控制半碗~8分滿就好。
- 主菜(蛋白質): 優先夾蒸魚、滷雞腿(去皮)、涼拌豆腐、滷豆干。避開炸排骨、炸雞排、糖醋肉這類裹粉油炸的。
- 副菜(蔬菜): 至少選2-3種不同顏色蔬菜!深綠色(地瓜葉、空心菜)、橘紅色(紅蘿蔔、南瓜)、白色(冬瓜、白菜)都要有。蒸、煮、涼拌、清炒的比油亮亮的炒青菜好。
- 烹調方式: 看到「炸」、「酥」、「糖醋」、「蜜汁」這種字眼,跳過就對了!選「蒸」、「煮」、「燉」、「涼拌」、「炒」的菜色。
- 進階選擇: 如果預算夠,找找看有沒有主打「銀髮餐」或「養生餐」的餐廳,通常更注重少油少鹽和營養均衡。
😋 沒胃口怎麼辦?
- 善用天然調味: 請老闆加點薑絲、蔥花、蒜末、九層塔、香菜、檸檬汁提味,開胃又健康。
- 沾醬小技巧: 如果食物真的淡,用小碟子裝一點點醬油或辣椒醬,「沾著吃」比直接淋上去用更少。
- 找人吃飯更香: 約社區老朋友一起吃飯,聊天心情好,不知不覺就吃光光!
💬 重點心法:銀髮飲食三部曲!
- 吃得下: 優先考慮食慾和咀嚼能力,煮軟切小、用天然香料提味。
- 吃得夠: 確保吃到足夠的熱量(避免消瘦)和各類食物(飯、肉、菜)。
- 吃得對: 針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三高、骨鬆等),選擇適合的食物種類與烹調方式。
🌞 四、營養師設計!銀髮族活力早餐食譜:煎餅堅果漿套餐
早餐是一天活力的開始!推薦這份在家輕鬆做、營養滿分的組合:
🥤 堅果芋頭漿(約1人份)
- 食材:
- 綜合堅果(無調味) 1 湯匙(約10g)
- 芋頭 55公克
- 無糖豆漿 240cc
- 做法超簡單:
- 芋頭洗乾淨、削皮,切成小塊丟進電鍋蒸熟(外鍋放半杯水)。
- 蒸熟的芋頭、綜合堅果、無糖豆漿通通倒進果汁機。
- 攪打均勻就好啦!喜歡綿密口感就多打幾秒。溫熱喝或冰涼喝都讚!
- 營養亮點: 提供優質植物蛋白質(豆漿)、好油脂與維生素E(堅果)、膳食纖維與碳水化合物(芋頭),還有天然香甜味!
🫓 毛豆煎餅(約1人份)
- 食材:
- 新鮮帶莢毛豆 25公克(或冷凍毛豆仁約2湯匙)
- 鮮奶 30cc
- 雞蛋 半顆
- 中筋麵粉 15公克(約1.5湯匙)
- 食用油 1茶匙(約5cc)
- 調味料: 鹽 少許 或 蜂蜜 少許(看個人喜好)
- 步驟:
- 毛豆處理: 毛豆去莢取出豆仁。如果是生毛豆仁,泡水30分鐘吸飽水,丟進滾水煮10分鐘後撈起泡冷水降溫(保翠綠)。用冷凍毛豆仁更方便,退冰或稍微燙熱即可。
- 打毛豆泥: 煮好的毛豆仁 + 鮮奶 倒進果汁機或食物調理機,打成滑順的毛豆泥。
- 調麵糊: 毛豆泥倒進碗裡,加入中筋麵粉和半顆打散的雞蛋,攪拌均勻。如果太稠(難攪動),加一點點水調整。
- 調味: 喜歡鹹的加一點點鹽;喜歡微甜的加一點點蜂蜜。攪勻。
- 煎餅: 平底鍋或小煎鍋開中小火預熱,倒入1茶匙油抹勻鍋底。倒入麵糊(想做小圓餅或一大片都可以)。煎到表面看到小氣泡出現、邊緣凝固,就可以小心翻面。兩面都煎到金黃上色就完成囉!
- 營養亮點: 毛豆是植物性蛋白質冠軍,還有葉酸、鐵質!搭配雞蛋和牛奶,蛋白質更完整,麵粉提供能量。口感軟嫩好入口。
📊 套餐營養分析(約1人份)
- 總熱量: 約 320 大卡
- 蛋白質: 約 18.5 公克 → 幫助維持肌肉!
- 脂肪: 約 18 公克 → 大部分來自好油脂(堅果、毛豆)
- 醣類: 約 28 公克 → 提供穩定能量
- 六大類食物份數:
- 全榖雜糧類:約 1.75 份 (芋頭+麵粉)
- 豆魚蛋肉類:約 2 份 (豆漿+毛豆+蛋)
- 乳品類:約 0.125 份 (鮮奶)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約 2 份 (堅果+煎餅用油)
👵 阿嬤小撇步:毛豆煎餅一次可以多做幾片,冷藏起來。隔天早上用烤箱或電鍋稍微加熱,一樣好吃!堅果芋頭漿打好放冰箱,冰冰喝也很消暑。
💖 結語:健康老化,從每一口開始!
照顧銀髮族的飲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掌握「均衡、適量、對症」的原則,了解三高、骨鬆、貧血該注意的飲食重點,學會在外食中挑選健康的選項,再加上在家簡單動手做營養早餐。讓長輩們不只是吃得飽,更能吃得營養、吃得有活力,真正享受樂齡生活,健康呷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