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別再說「老了啦」!台大醫師揭:長輩5種狀況快找老年醫學門診,健忘失眠恐是健康警報

最近好多人在問:「老年醫學門診到底在看什麼?跟一般家醫科有差嗎?」說真的,這問題超重要!台大醫師就點出關鍵:老人家根本不是「老一點的成年人」,就像小兒科醫師常說的「小孩不是縮小版大人」一樣。阿公阿嬤的身體變化、心理需求,甚至每天要面對的生活挑戰,跟我們中年人完全不同啊!

銀髮族的煩惱,你真的懂嗎?

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身上帶著五六種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痛通通來),該怎麼和平共處?
  • 退休後突然沒事做,整天坐在沙發上發呆怎麼辦?
  • 老朋友一個接一個離開,心裡那種空虛感誰能懂?
  • 牽手五十年的老伴突然走了,日子要怎麼過下去?

這些都是老人家每天在面對的課題,而老年醫學科就是專門處理這些「老人限定」問題的專家。他們不只看病,還要把阿公阿嬤的身心狀態、生活需求全部兜在一起看!

🚨 出現這5種狀況,別猶豫!帶長輩掛老年醫學科

1. 多重疾病+吃一堆藥「像在開藥局」

如果家裡長輩超過65歲,同時有三高+心臟病+骨鬆好幾種病,每天吞十幾顆藥,還得跑心臟科、內分泌科、骨科…不同診間。這種時候最怕什麼?藥物打架啊! 有些藥混著吃會頭暈,有些會傷腎,但各科醫師不見得知道其他科開什麼藥。老年醫學門診就像用藥指揮中心,幫你把所有藥物清單攤開來檢視,砍掉重複的、調整劑量,絕對比讓長輩自己記「早上吃藍色、飯後吃白色」可靠多了!

2. 「老人症頭」連發:跌倒、失眠、憂鬱找上門

這些狀況超容易被忽略:

  • 一個月摔三次還說「地板太滑」
  • 半夜瞪天花板到天亮,白天卻在沙發度估
  • 體重莫名其妙一直掉,問他只回「吃不下」
  • 忘東忘西到連關瓦斯都忘記

這些真的不是「人老正常」!可能是憂鬱症、早期失智、營養不良,甚至是藥物副作用。老年醫學會用特殊評估工具抓出問題根源,總比整天提心吊膽好。

3. 身體功能「斷崖式下跌」卻找不到原因

最讓家屬崩潰的是這種:三個月前還能去公園散步,現在走三步就喘;原本自己煮飯沒問題,最近連微波爐都不會按…帶去各科檢查卻說「沒大問題」。這時候老年醫學的「周全性評估」就超有用!他們會檢測肌肉量、平衡感、認知功能,連買菜、搭公車這些日常技能都納入評估,找出那些隱藏的機能衰退警訊。

4. 80歲以上「高齡中的高齡」健康盤點

就算阿祖目前沒大病,只要年過80歲,都建議做一次全身健康總體檢。老年醫學會評估:

  • 🧠 腦力:玩牌算錢還行嗎?會不會重複問同樣問題?
  • 🦵 行動力:從椅子站起來要撐扶手嗎?五分鐘能走多遠?
  • 🥣 營養:假牙合不合?吞東西會嗆到嗎?
  • 🏠 居家安全:浴室有沒有防滑墊?半夜上廁所會撞到家具嗎?

這些細節累積起來,才是真正影響生活品質的關鍵!

5. 健康老人突然「走鐘」:記性變差、笑容消失

最讓人心疼的是這種:原本每天晨運、LINE長輩圖發超勤的活潑長輩,最近突然忘東忘西、不愛出門、整天發呆。家人總說「可能累了吧?」但台大醫師提醒:這很可能是憂鬱症或失智症早期徵兆!與其自己瞎猜,不如帶到老年醫學科做專業篩檢。

⚠️ 注意!這些「老人症狀」別再當正常老化

❗ 生病不發燒,反而精神差、吃不下

年輕人感冒會燒到39度,但老人家免疫系統沒力了,感染肺炎可能只表現「整天睡」「飯吃兩口就推開」。很多家屬以為是心情不好,拖到送急診才發現是嚴重尿道炎或肺炎!

❗ 跌倒≠不小心!可能是多重問題警報

老人家跌倒八成以上有潛在病因!可能是:

  • 血壓藥導致姿勢性低血壓(站起來眼前發黑)
  • 白內障看不清楚階梯
  • 糖尿病神經病變腳麻沒知覺
  • 甚至輕度中風導致平衡感變差

隨便歸咎「沒走好」可能錯過治療黃金期!

❗ 吃藥像吃飯?當心「隱形殺手」潛伏

這數字很驚人:65歲以上長輩平均每天吃6種藥!但很多人不知道:

  • 💊 安眠藥+肌肉鬆弛劑:可能半夜爬起來夢遊跌倒
  • 💊 止痛藥+銀杏:開刀前沒停用恐大出血
  • 💊 三高藥+葡萄柚汁:像吞了雙倍劑量傷腎臟

老年醫學門診有個超強技能:「減藥藝術」。有些藥對年輕人有效,但老人代謝慢反而易中毒。醫師會勇敢說:「這顆藥弊大於利,我們試試非藥物治療!」

🩺 老年醫學「周全評估」在做啥?比你想得更細!

老年醫學門診的評估不只量血壓、聽心跳,根本是銀髮族生存狀態全解析!包括:

評估項目 實際檢查內容
腦力測驗 畫時鐘測試、短期記憶問答(早餐吃什麼?)、算數能力(100-7等於?)
情緒檢測 用老人憂鬱量表揪出「假裝開心」的長輩
行動力觀察 計時起立行走測試、觀察有無小碎步或拖腳
生活功能 能否自己洗澡穿襪?去郵局匯款會不會被騙?
營養狀態 量小腿圍度、抽血看白蛋白、問「一餐吃幾口飯?」
社會支持網 子女住多遠?有鄰居幫忙嗎?經濟是否依賴老人年金?

最暖心的是:醫師看完報告不會只說「你失智了」,而是跟家屬討論: ▸ 如果判斷力下降,財產怎麼保管才安全?
▸ 走路不穩的話,家裡要加裝哪些扶手?
▸ 吃不下肉怎麼辦?推薦高蛋白營養補充品…
這種「治療計畫包山包海」 的模式,就是老年醫學的核心價值!

💡 帶長輩就診前必看!家屬該準備什麼?

想讓門診更順利,記得帶齊這些:

  1. 所有藥袋和保健食品(連維他命、鈣片都要!)
  2. 最近三個月檢查報告(尤其肝腎功能數據)
  3. 手機錄影:拍下長輩走路不穩的樣子、忘記關瓦斯的瞬間
  4. 日常觀察筆記
    • 一週跌倒幾次?在什麼情境?(轉身/上下樓)
    • 半夜醒來幾次?會不會認不得廁所在哪?
    • 最近常說「活著沒意思」嗎?

特別提醒:如果長輩只有單一慢性病(如單純高血壓),控制得穩又沒併發症,其實不用特別轉掛老年醫学科。但若出現前面提到的5種狀況,真的別再拖啦!

台大醫師真心話:「很多家屬說『阿嬤只是老啦』,結果檢查出甲狀腺低下,吃藥兩週就改善健忘;還有阿公被當『老番癲』,其實是重複用藥導致幻覺…這些案例太多太多了。『老了啦』這句話,可能害長輩錯過治療黃金期!

當你發現長輩功能明顯衰退、藥越吃越多、笑容越來越少,與其自己焦慮猜測,不如讓老年醫學團隊當你的神隊友。他們不只治病,更幫銀髮族找回有尊嚴的生活品質,這才是真正的「健康老化」啊!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