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耳朵痛拖一個月竟罹患扁桃腺癌!醫揭6大隱藏症狀:別當小毛病忽略

你有沒有過耳朵痛到受不了,以為只是發炎或感冒,結果拖著不去看醫生?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故事,發生在南投一位50歲的張先生身上。他耳朵痛了整整一個月,自己塗「小護士」軟膏想解決,結果痛感越來越嚴重,最後跑去醫院檢查,你猜怎麼著?居然是扁桃腺癌!這故事讓我嚇出一身冷汗,原來身體的小毛病,可能藏著大危機。下面我就來詳細講講這個案例,醫生也提醒大家,有6個症狀絕對不能輕忽,早點發現才能救自己一命。

張先生的驚魂記:從耳朵痛到癌症確診

張先生今年50歲,在南投一家工廠上班,平常菸不離手,每天都要抽個一包,下班後更愛跟朋友喝兩杯,啤酒、高粱輪著來。他自己也有糖尿病,血糖控制得馬馬虎虎,常常偷懶不吃藥。一個月前,他突然覺得右耳痛痛的,一開始以為是睡覺壓到或耳朵進水,沒太在意。痛感像針刺一樣,一陣陣來,尤其晚上更明顯,害他睡都睡不好。

張先生心想:「啊不就是耳朵發炎嘛,塗個藥膏就好。」他跑去藥局買了台灣人常用的「小護士」軟膏(就是曼秀雷敦啦),每天塗個兩三次。但奇怪的是,塗了一週,痛感沒減輕,反而越來越厲害,連吃飯講話都受影響。他這才緊張起來,跑去住家附近的診所看醫生。診所醫生檢查後說:「外耳道破皮發炎啦,開點消炎藥給你。」張先生乖乖吃藥,但又一週過去,耳朵痛到像火燒,根本沒改善。

在朋友勸說下,張先生跑去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掛耳鼻喉科。接診的吳昭寬醫師一聽他描述,就覺得不對勁。吳醫師回憶:「張先生一直喊耳朵痛,但我們檢查外耳道,完全沒發炎跡象,這太詭異了!」憑著多年經驗,吳醫師請張先生張開嘴巴,仔細看喉嚨深處。結果,在右側扁桃腺下緣,發現一個約3公分乘1公分的潰瘍傷口,表面紅腫還帶血絲。吳醫師當場做切片檢查,幾天後報告出來,確診是第二期扁桃腺癌。張先生聽到結果,整個人都傻了,他哭著說:「我只是耳朵痛啊,怎麼變癌症?」

幸好,吳醫師立刻安排手術切除腫瘤,搭配放射線治療。現在張先生復原狀況不錯,定期回診追蹤。他事後反省:「早知道就不該拖,菸酒也該戒了,差點害死自己!」這個案例讓我深刻體會,身體的警訊真的不能輕忽,下面來聊聊扁桃腺癌到底是啥,為什麼症狀這麼容易誤判。

扁桃腺癌是什麼?醫生詳解:症狀藏得深,易被當感冒

扁桃腺癌,聽起來好像很少見,其實在台灣越來越多。吳昭寬醫師解釋,扁桃腺就在喉嚨兩側,像兩個小肉球,平常幫我們對抗細菌病毒。但癌細胞一長出來,初期症狀超不明顯,等腫瘤變大侵犯周圍組織,才會冒出喉嚨痛之類的毛病。很多人以為是感冒或火氣大,自己買成藥吃,結果延誤治療。

為什麼耳朵痛會是扁桃腺癌?

這點最讓人料想不到!吳醫師說,喉嚨和耳朵共用部分神經,像第九和第十對腦神經。扁桃腺一潰爛發炎,疼痛訊號會「反射」到耳朵,讓你覺得是耳朵在痛。張先生就是這樣,以為耳朵出問題,結果禍源在喉嚨。這種痛感通常是單側的(像張先生只有右耳痛),而且持續不癒,塗消炎藥根本沒用。

高風險族群:40歲以上要特別小心

扁桃腺癌好發在40歲以上的人,張先生50歲就中標。風險因子包括:

  • 抽菸喝酒:像張先生菸酒不離身,菸裡的毒素直接刺激喉嚨黏膜,酒則會讓細胞病變。吳醫師警告,每天抽超過10根菸或喝兩杯酒,風險飆高。
  • 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這跟口交習慣有關,HPV病毒會潛伏在扁桃腺,慢慢引發癌症。台灣近年因性觀念開放,案例變多。
  • 慢性病如糖尿病:張先生有糖尿病,免疫力較差,身體修復力弱,癌細胞容易壯大。 其他像長期吃檳榔、口腔衛生差的人,也得提高警覺。吳醫師嘆氣說:「很多人以為喉嚨痛是小case,拖到晚期才來,治療就難了。」

醫生曝6大症狀:輕忽不得,快自我檢查

扁桃腺癌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吳昭寬醫師特別列出6個關鍵警訊,大家要牢記:

  1. 單側喉嚨痛超過兩週:不是感冒那種雙邊痛,而是固定一邊喉嚨痛,吃止痛藥也沒用。
  2. 頸部腫塊固定不動:摸脖子側邊有硬塊,不會痛,但壓了也不移位,這可能是淋巴轉移。
  3. 扁桃腺不對稱腫大:照鏡子張嘴看,如果一邊扁桃腺明顯比另一邊大,或形狀怪怪的,要小心。
  4. 耳痛治不好:像張先生那樣,單耳痛持續不癒,尤其沒伴隨聽力問題或分泌物。
  5. 扁桃腺潰瘍或出血:喉嚨深處有傷口,吃東西時痛到爆,甚至痰中帶血。
  6. 張口困難:嘴巴張不大,像被卡住,這表示腫瘤已壓迫肌肉。 吳醫師強調,這些症狀中一個出現,就該趕快掛耳鼻喉科。他分享,門診裡三成患者都像張先生,先當耳朵發炎處理,結果錯過黃金期。早發現,存活率差超多:第一、二期五年存活率大於45%,但拖到晚期,掉到三成以下。

治療與預後:手術為主,別怕就醫

萬一確診扁桃腺癌,怎麼辦?吳醫師說,治療分階段:

  • 初期(第一、二期):以手術切除為主,把腫瘤和周圍組織清乾淨。術後搭配放射線治療,殺死殘留癌細胞。張先生就是這樣處理,恢復快,副作用小。
  • 晚期(第三、四期):腫瘤變大或轉移時,得用放射線加化學治療同步進行。這過程較辛苦,可能喉嚨乾痛、吞嚥困難,但能控制病情。 預後方面,吳醫師鼓勵大家:「只要早點發現,扁桃腺癌不算最兇猛的癌症。五年存活率初期有45%以上,很多人術後正常生活。」他提醒,治療後要定期追蹤,戒菸戒酒,控制好糖尿病等慢性病。

預防關鍵:生活習慣改一改,定期檢查保平安

從張先生的故事,學到最重要一課:預防勝於治療。吳醫師給出實用建議:

  • 戒菸戒酒:這是最有效的防癌法。台灣人愛應酬,但少喝一杯酒、少抽一根菸,就能降風險。
  • 注意口腔衛生:每天刷牙兩次,用牙線清潔,避免細菌累積在扁桃腺。台灣潮濕,容易滋生細菌。
  • 安全性行為:減少HPV感染風險,口交時用保險套。
  • 定期健檢:4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喉嚨檢查,尤其有抽菸習慣的人。吳醫師說:「簡單張嘴看幾秒,就能救一命。」
  • 控制慢性病:像糖尿病,乖乖吃藥、量血糖,免疫力才不會掉鏈子。

最後,吳醫師呼籲:「身體不會無緣無故痛,耳朵痛、喉嚨痛超過兩週,別自己當醫生。快去找專科醫師,檢查一下安心多了。」張先生現在重生後,常跟朋友宣導:「別像我一樣鐵齒,痛一個月才去醫院,差點來不及!」希望這篇文章幫大家提高警覺,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啊!

(故事基於真實案例改編,細節已匿名化處理;諮詢參考:吳昭寬醫師衛教資料)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