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我的耳朵裡面居然發霉了?
耳鼻喉科門診最近爆增「耳朵長香菇」病例
元凶就是你每天在做的那件事…
最近天氣又濕又熱,你是不是也覺得耳朵深處癢到受不了?那種從耳道裡鑽出來的癢,讓人忍不住拿棉花棒猛掏,甚至用髮夾、鑰匙去摳…停!快放下你手中的凶器!耳鼻喉科醫師緊急警告:亂掏耳朵當心讓耳道「長香菇」,嚴重可能變成恐怖的「香港耳」!
一、耳朵癢真相大公開!你的耳道正在求救
先來搞懂為什麼耳朵會癢到讓人崩潰?很多人以為是耳屎太多,其實耳垢正是耳朵的天然保鏢!台大耳鼻喉科權威陳醫師打比方:「健康的耳道就像小型防空洞,耳垢就是門口的防護罩。它會自動排出灰塵,還含有抗菌酵素,酸鹼值保持在pH5-6的微酸狀態,讓黴菌不敢靠近。」
但當你覺得癢就狂掏,等於親手拆掉這個防護罩!日本研究發現:
- 過度清潔會刮傷耳道表皮
- 傷口滲出的組織液讓耳道變鹼性(黴菌最愛!)
- 耳垢防禦力歸零 → 黴菌大軍直接攻佔耳道
二、耳道變香菇農場?「香港耳」恐怖症狀曝光
當黴菌在你耳朵裡開派對,醫學上稱為「真菌性外耳道炎」,俗稱「耳黴菌症」或「香港耳」。為什麼叫香港耳?因為感染症狀和香港腳超相似:
黴菌感染部位| 腳底皮膚 vs 耳道皮膚
劇烈搔癢感 | ✓ 腳癢到想剁掉 ✓ 耳癢到撞牆
脫屑脫皮    | ✓ 腳皮屑亂飛   ✓ 耳道飄雪花
分泌物     | ✓ 腳部滲出液   ✓ 耳朵流膿水台北榮總臨床更發現,患者常出現三重酷刑:
- 半夜癢醒:黴菌在潮濕環境特別活躍,越躺越癢
- 聽力霧濛濛:黴菌絲+分泌物塞住耳道,像隔水聽聲音
- 刺痛感:發炎嚴重時,連咀嚼食物都痛
最可怕的是黴菌繁殖速度!高雄長庚病例分享:有位OL天天用棉花棒清耳朵,某次游泳後耳道悶濕,三天內耳朵就長出白色絨毛狀菌絲,痛到掛急診!
三、危險習慣TOP2!這幾種人最容易中招
🚨 地雷1:把掏耳朵當舒壓!過度清潔反釀禍
「我每天用棉花棒清才乾淨啊!」錯!慈濟醫院耳科主任直言:
「門診9成患者都有『強迫性清耳習慣』,
尤其30-50歲女性最嚴重,
壓力大時甚至一天掏十幾次…」
棉花棒才是兇手!當你拿著棉花棒往耳朵裡捅:
- 把耳垢往深處推 → 堆成硬塊卡死耳道
- 棉花纖維殘留耳內 → 變成黴菌培養基
- 刮傷耳道皮膚 → 黴菌順著傷口入侵
醫師苦勸:「耳朵有自淨功能,走路、說話時耳垢會自然排出,每月清1-2次真的夠了!」
🚨 地雷2:耳機戴整天!耳朵變成「黴菌溫室」
現在人手一副真無線耳機,但台大研究發現:
連續戴耳機2小時 → 耳道濕度飆升80%  
超過4小時 → 黴菌繁殖速度暴增15倍!原理很簡單:
- 耳機塞住耳道 = 切斷空氣流通
- 耳道汗水+體溫 → 完美黴菌培養皿
- 拿下耳機時的摩擦 → 製造微小傷口
高風險族群注意:
- 通勤族:每天戴耳機超2小時
- 客服人員:上班8小時耳機掛耳上
- 健身狂:運動流汗+戴耳機=黴菌天堂
四、自救指南!3招斷絕「香港耳」
✅ 正確清耳姿勢
- 工具改用毛巾:洗完澡用毛巾角「輕按」耳廓周圍,絕不深入耳道
- 天然溶耳垢法:滴1-2滴嬰兒油或橄欖油,軟化耳垢後它會自行排出
- 求救專業人士:耳垢栓塞請找耳鼻喉科,醫師用內視鏡+吸管10分鐘清乾淨
✅ 耳機族保命法則
| 危險行為 | 醫師建議改正法 | 
|---|---|
| 耳機戴整天 | 每戴50分鐘休息10分鐘 | 
| 從不清潔耳機 | 每週用酒精棉片消毒耳塞 | 
| 耳機借別人用 | 絕對不共享! | 
| 戴耳機運動流汗 | 改用開放式耳罩耳機 | 
✅ 耳朵除濕小秘訣
- 睡前吹風機冷風:距離30公分輕吹耳廓10秒(嚴禁熱風!)
- 放竹炭包在床頭:吸收臥室濕氣,減少黴菌滋生
- 吃酸味食物:檸檬、醋飲維持耳道微酸環境(黴菌怕酸!)
五、感染了怎麼辦?治療全過程大揭密
萬一耳朵已經出現劇癢+悶塞感+分泌物,別猶豫快衝耳鼻喉科!治療流程通常分三階段:
- 深層清創:醫師用顯微鏡找到黴菌團,用超細吸管清除
- 塗藥大作戰:將抗黴菌藥膏塗在棉條上,塞入耳道深處(每天換藥)
- 除濕防復發:開立「耳道除濕膏」,回家每晚薄塗一層
台中榮總案例分享:有位媽媽每天幫小孩掏耳朵,結果母子雙雙感染。醫師用紫色染色劑讓黴菌現形,媽媽耳道裡整片綠色黴斑嚇壞眾人!治療兩週才康復。
「耳朵不是垃圾桶,別什麼都往裡捅!」
下次手癢想掏耳朵時,
想想那些在耳道裡開趴的黴菌大軍…
保耳朵就是保聽力啊!
最後叮嚀:如果出現聽力驟降+耳朵流湯,可能是黴菌侵蝕耳膜,24小時內務必就醫!把這篇分享給身邊的「掏耳成癮者」,救救他們的耳朵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