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孔流膿飄惡臭?別以為只是小問題!
最近門診來了兩位很典型嘅案例,都係中年男性,共通點係單邊耳朵長期流湯兼發出臭味,聽聲音越來越吃力,耳朵還會嗡嗡叫,甚至隱隱作痛。佢哋都拖到嚴重影響工作同生活品質先來求診。結果一檢查,發現耳朵裡嘅耳膜早就穿咗孔!患側耳朵嘅聽力比正常耳朵足足少了20到30分貝,等於講話要特別大聲先聽得清楚!
🩺 真實病例震撼:多年惡習釀成大禍
案例一:45歲公務員張先生
- 壞習慣起源: 從國中就迷上用硬梆梆嘅掏耳棒去挖耳朵,覺得很爽快。
- 受傷瞬間: 有次掏得太忘我,突然一陣劇痛鑽心,當下就知道不妙,但怕看醫生又覺得「應該沒那麼嚴重吧?」結果就沒處理。
- 惡化過程: 從那次之後,耳朵開始不定時流出濕濕黏黏嘅分泌物,還會飄出難聞嘅臭味,講話總覺得對方聲音矇矇的,開會時更常聽不清楚同事發言。
- 手術解密: 林宏儒醫師用超細嘅內視鏡,從耳道直接進入,完全唔需要從外面切開。取了他自己耳道附近一小塊軟骨膜(就像一層薄薄嘅保護膜),仔細補起耳膜上嘅破洞。傷口藏在耳道裡,外表完全看不出來,術後恢復也快。
案例二:48歲裝潢師傅曾先生
- 驚悚現場: 高中在工地打工時,旁邊師傅操作嘅釘槍突然「碰!」一聲巨響,釘子就打在離他頭部超近嘅木板上!當下耳朵刺痛到爆,腦袋嗡嗡響了好幾天。
- 忽略警訊: 過沒多久,耳朵也開始流湯發臭,但忙著工作又覺得「男人忍一忍就過」,就這樣拖了二、三十年!
- 複雜手術: 因為破洞太大又拖太久,耳膜周圍長出很多纖維化疤痕組織,單純小修補沒用。林醫師從他耳朵後方開一個小切口,取了一小塊筋膜組織(就是頭皮跟骨頭中間那層韌韌的膜),鋪在破損處當「支架」,讓耳膜細胞自己慢慢爬過來癒合。這種手術復原期比較長,至少要觀察一個月以上,期間要非常小心保護耳朵,不能進水也不能用力擤鼻涕。
🔍 耳膜穿孔元兇大公開!你常做的這些動作超危險
林宏儒醫師講得好明白:耳朵發炎搞到耳膜穿洞真嘅唔罕見!主要就係「外傷」同「感染」兩大類:
⚠️ 外傷型穿孔(物理破壞)
- 直接戳傷: 這絕對係排行榜第一名!尤其係沖涼洗頭後,耳道濕濕的,拿棉花棒、髮夾、甚至手指甲去挖,一個手滑就戳破耳膜。另外頭部嚴重撞擊(像車禍)導致顳骨骨折,也可能連帶扯破耳膜。
- 壓力爆破: 這個好多人沒意識到!
- 巨大聲響: 突然嘅爆炸聲(像鞭炮)、槍聲、KTV喇叭太近超大聲。
- 用力不當: 擤鼻涕時兩邊鼻孔一起捏緊、死命用力擤,壓力會從鼻子衝進耳朵,耳膜頂唔順就爆!
- 氣壓劇變: 飛機起降、潛水時,如果鼻塞或沒做好平衡耳壓動作(像吞口水、捏鼻鼓氣),內外壓力差太大,耳膜也會被壓破!
🦠 感染型穿孔(細菌侵蝕)
- 最常見係感冒、鼻竇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後,細菌病毒沿著耳咽管(連接喉嚨同中耳嘅管道)往上跑,引發急性中耳炎。中耳腔裡積滿膿液,壓力越來越大…
⚡ 關鍵轉捩點:急性中耳炎變慢性!聽力直線下跌
林醫師特別強調一個重要觀念:
- 急性中耳炎: 耳朵會紅腫熱痛,脹痛感明顯,但呢個階段耳膜通常仲係完整嘅。
- 惡化穿孔: 如果發炎太厲害,膿包積到頂唔順,身體嘅「自救機制」會啟動——讓耳膜自己穿個小洞,讓膿流出來減壓!這其實係身體嘅保護反應。
- 慢性化危機: 最關鍵嘅係穿孔後三個月! 如果三個月內,耳膜個破洞自己長唔埋,咁就代表中耳炎已經變成「慢性中耳炎」了。這個時候,聽力損失(20-30分貝)幾乎係必然嘅結果,而且耳道會反覆流膿發臭,嚴重影響生活。
🛡️ 保衛聽力大作戰!醫師教你關鍵對策
- 別鐵齒!有症狀快就醫: 耳朵痛、塞住感、聽力變差、流湯、聞到臭味…任何一種症狀出現超過幾天沒好轉,別拖!立刻找耳鼻喉科醫師。 不要自己判斷是「火氣大」或「太累」!
- 抗生素要食好食滿: 如果醫師診斷係細菌性中耳炎開咗抗生素,一定要按時食完整個療程(通常5-7日或更長),唔好覺得症狀好轉就自己停藥!殺唔死嘅細菌會變得更兇猛。
- 耳膜穿孔修補時機:
- 急性期穿孔:通常醫師會先治療感染,等發炎控制好,觀察1-3個月,很多小破洞會自己長好。
- 慢性穿孔(超過3個月未癒合):就需要像前面案例講嘅,考慮手術修補了。年紀輕、破洞小、耳朵沒長期發炎嘅人,修補成功率高。
- 30歲以下別怕永久損傷: 林醫師安慰年輕族群:現代抗生素好有效,30歲以下因為急性中耳炎搞到耳膜永久穿洞嘅案例非常少見。關鍵就係「及時治療+完整用藥」!
- 日常防護重點:
- 戒掉挖耳習慣! 耳垢會自己排出,耳道濕潤時絕對唔好用棉花棒去挖!頂多用毛巾輕輕擦乾外耳。
- 擤鼻涕請溫柔: 一次只擤一邊鼻孔,輕輕出力就好。用力過猛嘅衝擊波好傷耳!
- 巨大噪音要閃避: 放鞭炮、施工現場、超高分貝場所,能閃則閃,必要時戴耳塞。
- 搭飛機潛水注意: 鼻塞嚴重時避免。起降時多做吞口水、嚼口香糖、打哈欠或輕柔嘅「捏鼻鼓氣」動作(Valsalva maneuver)平衡耳壓。痛就唔好硬做!
- 感冒鼻塞快處理: 保持鼻腔暢通,減少細菌病毒逆流上耳朵嘅機會。
💡 醫師真心話:聽力是無價之寶!
林宏儒醫師語重心長咁講:「臭耳聾」(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唔係一兩日造成嘅。佢哋嘅門診中,好多患者都係拖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等到聽力明顯衰退、耳朵反覆發臭流膿,先願意面對。早期嘅耳朵發炎、偶爾流湯,真嘅唔好輕忽!耳朵入面嘅結構好精密,聽力一旦損失,就算補好耳膜,有時也無法100%回復到原本嘅敏銳度。
尤其係台灣健保資源咁方便,及時睇醫生、認真食藥,係保住你寶貴聽力最簡單有效嘅方法。千祈唔好為咗一時嘅怕麻煩或鐵齒,賠上未來嘅生活品質!記住,當你發現耳朵反覆濕濕臭臭、聲音聽起來變遙遠、總是有嗡嗡聲纏繞,就係身體發出嘅求救訊號,快點去找專業嘅耳鼻喉科醫師報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