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棒掏耳竟送急診?英國男子腦部遭細菌侵蝕險死
你可能覺得掏耳朵超舒服,但你知道這個小動作可能讓你住進加護病房嗎?最近英國有個超扯案例:31歲的年輕男生,居然因為用棉花棒清耳朵,搞到昏迷送急診!醫生開刀發現他腦部被細菌侵蝕,元兇就是卡在耳朵裡五年的「棉花棒殘骸」!
💥耳道裡的隱形炸彈:棉花棒殘留釀大禍
這個英國男生五年來耳朵深處反覆發炎,但他沒料到平常的掏耳習慣正在埋禍根。直到某天他突然昏倒,送醫檢查才驚覺:
- 耳道深處卡著發霉的棉花碎塊
- 細菌從耳道侵蝕到頭骨
- 引發「壞死性外耳炎」(惡性外耳炎)
- 緊急手術清出膿瘡和腐爛組織
- 術後還得連打兩個月抗生素才撿回一命
日本永倉耳鼻喉科院長永倉仁史醫師受訪時直言:「這種案例在診間根本不算罕見!」很多人以為棉花棒很柔軟很安全,但其實:
⚠️ 棉花頭容易脫落卡在耳道死角
⚠️ 潮濕環境讓黴菌&細菌狂繁殖
⚠️ 耳道皮膚被抓破產生傷口
⚠️ 嚴重感染會侵蝕頭骨直達腦部
🔥高風險群注意!糖尿病患掏耳可能致命
日本德島縣醫師會發出警告,有三類人掏耳朵特別危險:
- 糖友族:高血糖會破壞微血管,耳朵傷口難癒合
- 銀髮族:免疫力下降,細菌入侵速度更快
- 耳道狹窄者:棉花更容易卡在深處
更可怕的是「壞死性外耳炎」的併發症:
▸ 永久性聽力損傷
▸ 顏面神經麻痺(嘴歪眼斜)
▸ 腦膜炎
▸ 顱骨骨髓炎
▸ 敗血症休克
醫師強調:「當你掏耳朵痛到會抽氣、甚至流出黃色分泌物,絕對要立刻掛急診!」
📊驚人數據!棉花棒傷耳案件五年暴增
日本國民生活中心統計嚇壞所有人:
年度 | 掏耳受傷比例 | 主因 |
---|---|---|
2019 | 52% | 棉花棒刮傷耳道 |
2023 | 48% | 棉花頭殘留耳中 |
追加案例 | 每週3-5件 | 家長幫幼兒清耳出事 |
最常見的意外是:「棉花頭卡在耳朵拿不出來」、「耳膜被戳破聽力受損」、「耳道刮傷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有媽媽用棉花棒幫寶寶清耳朵,結果棉絮黏在耳膜上,最後要全身麻醉開刀!
🛡️醫師親授「安全掏耳4守則」免工具也能清
看到這裡先別慌!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直接說:「健康成人根本不需要特別清耳朵!」耳屎其實會自己排出來。但如果你實在忍不住,日本權威醫師教你這樣做:
✅ 安全版DIY清耳步驟
- 戒棉花棒:改用擰乾的紗布巾裹小指
- 嚴守1cm法則:手指頂多伸進耳洞口1公分(約指甲長度)
- 單向擦拭:輕輕由內往外「帶」出耳垢,絕不往內捅
- 每月限3次:耳道太乾淨反而容易發癢
🚫絕對禁止行為
❌ 用髮夾/鑰匙/原子筆掏耳(急診室常見凶器!)
❌ 採耳館讓人用金屬耳扒深挖
❌ 用雙頭棉花棒旋轉(棉絮超容易脫落)
❌ 耳朵進水時用棉花棒吸(會把水推更深)
🌿天然清耳法:洗澡後1分鐘搞定
其實最安全的方法是:
- 洗澡時讓溫水自然流入耳道
- 洗完頭用毛巾「按壓」吸乾耳廓水分
- 側頭單腳跳讓殘水流出來
- 吹風機距30cm用微風吹耳洞口(溫度切記要低!)
耳鼻喉科醫師笑說:「多數人來門診清耳屎,都是被棉花棒推進去結塊的!」
🚑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耳朵的死亡警訊
如果你有下列狀況,別猶豫立刻掛耳鼻喉科:
🔺 耳朵飄出臭味或酸味
🔺 按壓耳屏(耳洞口軟骨)會劇痛
🔺 耳道持續滲出黃綠色液體
🔺 突然聽不清楚+耳朵有悶塞感
🔺 半邊臉部麻麻的或嘴角歪斜
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初期可能只覺得「耳朵癢癢的」,但細菌其實已在侵蝕骨骼!
💡醫師的救命提醒
「很多人以為耳屎是髒東西,其實它像耳道的防護罩!
能擋灰塵、殺菌、維持酸鹼值。
你越拼命挖,耳朵越會分泌更多耳屎來保護自己,
根本是惡性循環啊!」—永倉仁史醫師
現在就檢查你的化妝台!快把棉花棒移到「危險物品區」,別讓這根小東西成為健康未爆彈。分享給愛掏耳朵的親友,下次耳朵癢時,放下棉花棒,捏捏耳垂更安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