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驗?蹲下去撿個東西,一站起來突然眼前一片黑,整個人暈到差點跌倒?這時候,很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啊,我一定是貧血了,得趕緊補鐵!」先別急著吞鐵劑啦!高雄榮總家醫科薛光傑醫師就提醒,這種狀況常常跟血壓不穩有關,搞不好你根本不是貧血喔!今天就來好好聊聊血壓這檔事,教你用簡單3招穩住它,讓你不會再被眼前發黑嚇到挫咧等。
血壓多少才叫正常?原來每個人標準不一樣
很多人一聽到血壓,就只記得那個「120/80」的數字,好像超過就是高血壓,低於就是低血壓。但薛醫師說,這觀念大錯特錯啦!醫學上雖然把收縮壓小於120、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mmHg)當成理想參考值,但這就像衣服尺寸一樣,每個人的「合身血壓」都不一樣啦!
- 為什麼120/80只是參考? 因為血壓高低跟心臟打血力道、血管彈性都有關。薛醫師分享一個門診案例:有位小姐從年輕時血壓就維持在80/40左右,遠低於120/80的標準,但她活跳跳,運動不喘、不頭暈,這種就叫「生理性低血壓」,對身體完全沒影響喔!
- 血壓飆高不是老人專利:別以為只有阿公阿嬤才會高血壓!薛醫師點出,年輕人如果腎臟結石或腎動脈狹窄,也可能血壓狂飆。好消息是,只要治好這些病,血壓自己就會乖乖降下來,根本不用吃藥。
- 量血壓要從小養成習慣:薛醫師強力建議,從18歲、20歲成年開始,就要固定量血壓。別等到頭暈目眩才來緊張啦!尤其家族有高血壓病史,或你家小孩超愛吃鹽酥雞、沾醬油、嫌湯不夠鹹,這些重口味習慣可能跟腎臟問題掛鉤,更該提早監測。
所以啊,下次量血壓看到數字偏低,先別自己嚇自己。薛醫師強調:「血壓沒有絕對標準,重點是你有沒有不舒服!」但反過來說,如果你平時血壓都80/40,突然跳到120/80,對別人算正常,對你已經是警訊囉!特別是懷孕媽咪要注意,如果後期收縮壓比前期高超過35mmHg或舒張壓高過15mmHg,可能是妊娠高血壓,會影響胎盤血流,得趕緊找醫生報到。
眼前發黑不是貧血?醫師教你分辨「病理性低血壓」
剛剛說的那種蹲下站起眼前發黑,醫學上叫「姿勢性低血壓」,是血壓不穩的常見症狀。但薛醫師警告,這跟貧血是兩碼子事啦!貧血通常伴隨臉色蒼白、容易累,但血壓問題會有這些獨家信號:
- 病理性低血壓的症狀:手腳像冰棒一樣冷、整天懶洋洋沒元氣、稍微動一下就喘、變換姿勢時眼前發黑或頭暈。這些都是身體在喊救命喔!
- 背後藏著大病風險:薛醫師解釋,病理性低血壓可能是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甚至休克的徵兆。如果沒找出原因,長期忽略會讓血管彈性變差,增加中風或心血管疾病風險。
- 簡單自我檢測法:下次蹲站時眼前發黑,試試這招:先坐著量一次血壓,站起來後1分鐘內再量一次。如果收縮壓降超過20mmHg或舒張壓降超過10mmHg,很可能就是姿勢性低血壓在搞鬼啦!
那如果沒這些大病因素,為什麼血壓還是亂飄?薛醫師說,八成是「自律神經失調」在搗蛋!身體調控血壓的開關秀逗了,平衡點設太低。這時候,光吞補品沒用,得從根本調整生活習慣。
3招穩住血壓!醫師親授飲食運動秘訣
薛醫師在門診常遇到病人哀嚎:「血壓低到頭暈,到底該怎麼辦?」他笑說,其實不用吃貴森森的藥,靠日常3招就能改善。這些方法超接地氣,在家就能做,而且實測超有效!
第一招:吃對食物補對營養,血壓穩穩不亂飄
- 維生素B、C是關鍵:薛醫師點名,長期吃素或營養不均的人,容易缺維生素B和C,這會讓血管收縮無力。建議多吃芭樂、柑橘、深綠色蔬菜,或喝稀釋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
- 鹽分不用怕,適量就好:別再死守「低鹽飲食」啦!薛醫師說,病理低血壓的人煮飯時可以多加點鹽,幫助留住水分升血壓。但記得避開利尿食物,像西瓜、薏仁、冬瓜湯,這些會讓你狂跑廁所,血壓越降越低。
- 蛋白質要吃夠:尤其是動物性蛋白,像雞蛋、瘦肉、魚肉,能修復血管彈性。薛醫師分享案例:有個年輕上班族天天吃素,手腳冰冷到像冰庫,後來每天加一顆蛋和一杯牛奶,兩週後血壓就穩多了。
第二招:運動不流汗無效!30分鐘這樣動最剛好
- 有氧運動是基本盤:薛醫師強調,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像快走、騎腳踏車,能刺激血液循環。重點是強度要抓到「有點喘但還能講話」的程度,微微出汗就夠了,別拼到上氣不接下氣喔!
- 末梢循環加強運動:針對手腳冰冷,薛醫師推薦超簡單兩招:
- 拍掌運動:雙手用力互拍100下,每天早晚各一次,促進手掌血液流動。
- 腳底按摩:光腳踩按摩球或高爾夫球,來回滾壓5分鐘,立刻暖呼呼。
- 避免激烈運動:別學人家狂跑馬拉松或重訓!薛醫師警告,過度激烈會讓血壓暴跌。曾有病人健身到暈倒,就是沒抓準強度啦!
第三招:生活小習慣大改變,自律神經不失控
- 姿勢變換要慢動作:起床或蹲站時,記得分三段動作:先坐穩30秒,再扶東西站起停10秒,最後才放手走動。薛醫師笑說:「像樹懶一樣慢就對了!」
- 水分喝夠別憋尿:每天喝2000cc溫水,少量多次喝。尤其早上起床先喝一杯,能防血壓驟降。薛醫師提醒,憋尿會刺激迷走神經,讓血壓瞬間掉喔!
- 穿彈性襪輔助:如果常站著工作,薛醫師建議穿醫療級彈性襪,加壓下肢防血液淤積。選大腿款比小腿款更有效啦!
血壓低到暈倒?醫師警告:快就醫別拖!
最後,薛醫師嚴肅提醒:如果血壓低到曾經暈倒或失去意識,就算只有幾秒鐘,絕對不能當小事!這可能是心律不整、心臟瓣膜問題,或腦神經病變的警訊。他碰過一個案例:大學生打球時突然昏倒,以為只是血糖低,結果檢查發現是陣發性心房顫動,差點出大事啦!
所以啊,穩住血壓不只防頭暈,更是保命關鍵。薛醫師叮嚀:
- 居家備台血壓計,每週量2次(早上起床後1小時內最準)。
- 紀錄數字變化,就醫時帶給醫生看。
- 搭配均衡飲食和運動,三個月後回診追蹤。
總之,蹲下站起眼前發黑,先別自己當醫生亂補鐵啦!從今天起,用醫師教的3招調整生活,血壓穩了,頭不暈手不冷,人生就是彩色的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