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覺得,吃飯沒配碗熱湯就渾身不對勁?尤其天冷時來碗熱呼呼的湯,整個人都暖起來了,感覺超養生!但小心喔,很多你以為「清清如水」的湯頭,根本是膽固醇偷偷飆高的隱藏版殺手!
清湯藏陷阱!醫師太太的膽固醇驚魂記
肝膽腸胃科錢政弘醫師在節目上分享一個超寫實的案例,過年時他太太覺得自己「吃得很養生」,大魚大肉都少碰了,主要就是喝些羊肉爐、藥膳湯這類的補湯,想說暖暖身子又沒負擔。結果咧?健檢報告一出來,總膽固醇直接衝到230 mg/dL(正常最好低於200 mg/dL),當場嚇傻!
錢醫師點出關鍵問題:「很多人以為不吃湯裡的肉,只喝湯就很清淡、很健康,其實大錯特錯!」那些熬得金黃透亮或是乳白濃郁的湯頭,都是肉骨、骨髓、皮脂經過長時間熬煮,精華(或者該說是「油華」?)全都溶到湯裡去啦!你看起來清澈,喝起來順口,殊不知喝下去的滿滿都是動物性脂肪和膽固醇,根本是「隱形脂肪」的超級陷阱!
別不信邪!台灣每3人就有1人踩中高血脂地雷
根據國健署的統計數字,真的會讓你嚇一跳:台灣20歲以上的人,每3個就有1個有高血脂的問題! 最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感覺,平常也沒特別不舒服,等到健康檢查報告滿江紅,才驚覺:「怎麼會這樣?」回頭想想,可能就是每天飯桌上那碗「無害」的湯,日積月累在體內埋下心血管未爆彈。
湯品熱量排行榜大公開!誰是隱藏版油脂冠軍?
營養師夏子雯就曾在臉書上整理過常見湯品的熱量排行,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三跳!原來我們常喝的湯,熱量差距可以這麼大!以下是從相對低熱量排到高熱量的常見湯品:
| 湯品種類 | 熱量風險等級 | 備註說明 | 
|---|---|---|
| 昆布湯 | ★☆☆☆☆ 最低 | 海帶本身油脂極低,最清爽 | 
| 蔬菜湯 | ★★☆☆☆ 低 | 看用多少油炒菜,清煮較安全 | 
| 蕈菇湯 | ★★☆☆☆ 低 | 菇類鮮味足,但注意別放太多油或奶油提味 | 
| 藥膳湯 | ★★★☆☆ 中 | 藥材本身低脂,但常搭配雞肉、排骨熬煮 | 
| 豚骨湯 | ★★★★☆ 高 | 大量豬骨熬出,飽和脂肪驚人 | 
| 牛奶鍋湯底 | ★★★★☆ 高 | 牛奶+奶油,脂肪含量不容小覷 | 
| 麻油雞湯 | ★★★★★ 超高 | 冠軍候選!看似清實則油,一碗常破400大卡 | 
| 麻辣鍋湯 | ★★★★★ 超高 | 牛油+辣油,熱量油脂雙冠王 | 
看到重點沒? 那個麻油雞湯!看起來湯面也沒浮厚厚一層油,喝起來香醇順口,感覺很「補」很養生對吧?營養師夏子雯點破真相:一碗麻油雞湯的熱量常常輕鬆超過400大卡! 這熱量幾乎等於吃下兩碗白飯!裡頭的飽和脂肪更是讓膽固醇直線上升的元兇。其他像豚骨拉麵湯、濃郁的牛奶鍋湯底,也都是隱藏版的高油脂地雷區。
想喝湯不喝油?營養師親授4大安全喝湯妙招
難道愛喝湯的人只能忍痛戒湯嗎?當然不用這麼悲情啦!營養師夏子雯教大家4招超實用的「安全喝湯法」,讓你享受喝湯的幸福感,又能大大減少負擔:
- 
從「基底」就選對:蔬菜海鮮是王道! - 煮湯時,優先選擇蔬菜(蘿蔔、高麗菜、番茄、瓜類)、海帶、昆布、菇類,或是蛤蜊、鮮蝦、魚片等海鮮當主角。
- 這些食材本身油脂含量低,熬出來的湯頭自然鮮甜清爽無負擔,跟用大骨、雞骨、五花肉熬的湯底,脂肪含量天差地遠!
 
- 
動動手「撈油花」:湯匙、吸油紙是好幫手! - 不管是家裡自己煮的湯,還是在外面點的湯,上桌後別急著喝!先拿個乾淨的湯匙,輕輕地、仔細地把浮在最上面那一層亮晶晶的油脂撈掉。別小看這個動作,隨手撈個幾下,就能去掉不少脂肪。
- 如果覺得湯匙撈不夠力(尤其是那種細微的油花),廚房紙巾或專門的吸油紙更好用!輕輕鋪在湯面上再拿起,效果超明顯。
 
- 
「鹹度」是隱形殺手:高鈉傷腎又傷心! - 很多湯為了提味,鹽巴、味精、醬油、豆瓣醬狂加,喝起來超夠味,但鈉含量也爆表!高鈉不只讓你水腫、血壓升高,長期下來傷腎又增加心血管負擔。
- 自己煮湯:起鍋前再調味,並且一點一點加,嚐到夠味就好,別下手太重。多用天然辛香料(蔥、薑、蒜、洋蔥、胡椒、香菇)提鮮。
- 外食喝湯:如果覺得湯明顯很鹹,那就…淺嚐即止吧!或者加點熱開水稀釋也是方法。
 
- 
「顏色濃稠」是警訊:清澈見底最安心! - 記住一個簡單原則:湯的顏色越清澈、質地越不濃稠,通常代表油脂或額外添加物(如麵粉、奶油、勾芡)較少,熱量相對較低。
- 反之,像濃白的豚骨湯、牛奶湯底,金黃油亮的雞湯,或是濃稠勾芡的羹湯類,通常都暗藏了高油脂或高澱粉。看到這種湯,心裡就要自動拉警報,少喝一點為妙!
 
降膽固醇只少油還不夠!「這個」吃不夠照樣紅字
很多人發現膽固醇過高,第一個反應就是:「啊!要少吃油!」錢政弘醫師提醒,這觀念只對了一半!還有一個超級關鍵卻常被忽略的因素——「膳食纖維」吃太少啦!
看看國健署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報告,不管哪個年齡層的台灣人,每天吃的膳食纖維通通沒達到建議量!錢醫師分享他太太後來成功把膽固醇降回正常的秘訣,除了注意湯品的油脂,更重要的是「把纖維補足」!
她開始刻意多吃山藥、芋頭、地瓜這類高纖又營養的根莖類食物,取代部分白飯。錢醫師解釋,膳食纖維就像體內的清道夫,特別是水溶性纖維,能在腸道中抓住膽酸和食物中的膽固醇,把它們打包帶出體外,不讓身體吸收太多。腸道菌叢分解纖維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也有助調節肝臟的膽固醇代謝。
「與其拼命不吃油,不如努力多吃『菜』!腸道顧好了,自然幫你把多餘的油脂和膽固醇代謝掉,這才真正治本!」 – 錢政弘醫師強調
聰明吃纖維這樣做:
- 三餐都要有蔬菜: 每餐至少拳頭大的熟蔬菜,深綠色蔬菜(地瓜葉、菠菜、青江菜)尤其好。
- 主食換成全穀雜糧: 把白飯、白麵包換成糙米飯、五穀飯、燕麥、藜麥,或直接吃烤地瓜、蒸芋頭當主食。
- 水果帶皮吃: 蘋果、梨子、桃子洗乾淨後連皮吃,纖維更多。芭樂、奇異果、小番茄也是纖維好來源。
- 豆類、堅果適量加: 毛豆、黑豆、黃豆製品(豆腐、豆漿),以及無調味堅果種子(杏仁、奇亞籽) 都富含纖維和好油脂,適量加入日常飲食。
結語:喝湯要幸福,更要喝得聰明!
愛喝湯不是罪,它是台灣人飲食文化裡溫暖的記憶。關鍵在於「挑對湯、去浮油、控鹹度、補纖維」!別再被看似無害的清湯騙了,避開那些「隱形脂肪」的超級地雷。學會營養師的4招安全喝湯法,把高纖食物變成餐桌上的主角。這樣才能安心享受熱湯的幸福感,不讓膽固醇偷偷作怪,顧好你的心血管健康,繼續喝湯喝到老!下次舉起湯匙前,記得先想想這篇的提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