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揭關鍵動作
你是不是有過這種經驗?早上起床一翻身,突然整個房間天旋地轉;或是洗頭時低頭就眼前發黑?別緊張!這可能是最常見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只要學會簡單的翻身療法,2週內高達9成的人都能明顯改善!
🌀 頭暈目眩的元凶:耳石離家出走啦!
這種頭暈來得又快又猛,但通常不超過2分鐘,最特別的是它:
- 不會伴隨耳鳴或聽力問題
- 特定姿勢才會誘發(例如:翻身、抬頭、低頭)
- 40-60歲女性最容易中招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是內耳裡的「耳石」在搞鬼!這些比芝麻還小的碳酸鈣結晶原本乖乖待在平衡器官裡,當它們脫落滾進半規管,就像彈珠在迷宮裡亂撞,一動頭就刺激神經引發暈眩。
觸發暈眩的日常動作Top5
- 早上起床翻身 – 超過6成患者最怕的動作
- 洗頭低頭 – 泡沫進眼睛時暈到抓不住蓮蓬頭
- 抬頭拿高處物品 – 廚娘們拿調味罐的惡夢
- 蹲下撿東西 – 站起來瞬間世界在旋轉
- 躺著看手機 – 現代人新興觸發姿勢
🛌 翻身療法:躺著做5步驟改善9成暈眩
日本權威醫師石井正則推薦的「翻身療法」超簡單,每天起床前花5分鐘躺在床上做:
圖解步驟(每個動作停留10秒)
- 平躺看天花板 👉 心裡默數10秒
- 頭慢慢轉右 👉 像有人叫你那樣自然轉(不是抬肩!)
- 轉回正面 👉 給耳朵休息時間
- 頭慢慢轉左 👉 角度不用大,舒服就好
- 回到正面 👉 完成1組
💡 關鍵技巧:動作要像樹懶一樣慢!每天重複5組,連續做2週就有感。很多阿嬤笑說:「這比公園甩手功還簡單!」
🏥 必學自救法:耳石復位術大解密
如果翻身療法效果不夠好,就要出大招—耳石復位術!最常用的是「Epley手法」,醫師會像幫你「喬頭部姿勢」:
- 先測試哪邊轉頭會暈
- 快速把你的頭轉向特定角度
- 配合身體翻轉讓耳石滾回原位
⚠️ 重要提醒:
- 治療後不能馬上開車(可能暫時更暈)
- 當天禁止平躺睡覺(建議墊高枕頭)
- 頸椎病患者要先告知醫師
台北陳醫師分享:「曾遇過阿姨做完哭著說『醫師你把我頭當魔術方塊轉』,但下一秒就驚呼不暈了!」不過這招只適用後半規管耳石脫落喔!
✨ 日常保養3招防復發
1. 反覆運動:暈也要練!
刻意做誘發暈眩的動作5次,例如:
- 抬頭看天花板➡️低頭➡️回正(1次)
- 每天早晚各練5組 「剛開始做會想吐,但忍過3天就習慣了」上班族小敏分享
2. 睡姿小技巧
- 用波浪型記憶枕固定頭部
- 起床前先在床上坐30秒
- 避免朝患側睡(哪邊轉會暈就少壓那邊)
3. 補對營養素
| 營養素 | 功效 | 食物來源 | 
|---|---|---|
| 維生素D | 穩定耳石 | 日曬20分、鮭魚、蛋黃 | 
| 鎂 | 調節神經傳導 | 深綠色蔬菜、香蕉、堅果 | 
| 銀杏葉 | 改善內耳循環 | 萃取物較有效(需諮詢醫師) | 
🚨 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雖然9成患者能自行改善,但若合併以下情況可能是中風前兆:
- ❗ 暈超過1小時不緩解
- ❗ 手腳發麻或無力
- ❗ 講話大舌頭
- ❗ 視力突然模糊
台中林醫師提醒:「曾遇過阿公以為是耳石脫落,結果是小腦出血!尤其三高患者更要小心。」
💡 耳石保健QA懶人包
Q:為什麼耳石會脫落?
A:老化、缺維生素D、女性更年期荷爾蒙變化都是常見原因,也有人是車禍撞擊後引發。
Q:做復位術會痛嗎?
A:完全不痛!但會有強烈暈眩感,像坐海盜船往下衝的感覺,通常30秒內緩解。
Q:復發率高嗎?
A:半年內約3成會復發,建議學會居家運動,復發時可立即自救。
Q:可以自己在家做復位術嗎?
A:強烈不建議!轉錯方向可能更嚴重,曾有阿伯看YouTube亂轉導致吐整天。
眩暈雖然可怕,但只要用對方法,9成以上都能改善。下次起床翻身頭暈時,別急著吃止暈藥,先試試簡單的翻身療法吧!記得持續做滿2週才有效,就像復健需要時間累積。如果還是沒改善,務必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喔!
🌟 本文重點摘要
- 特定姿勢短暫暈眩多是耳石脫落
- 翻身療法每天5組改善率達9成
- 耳石復位術需由專業醫師操作
- 合併神經症狀可能是中風警訊
- 補充維生素D+鎂可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