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肚子輕碰就爆痛!醫揭『腸子長膿包』切腸保命真相

這不是普通肚子痛! 65歲的廖伯伯過年前連續幾天左下腹悶痛,原本以為吃壞肚子,自己吞了幾顆胃藥。沒想到疼痛越來越劇烈,到後來連衣服摩擦肚皮都痛到飆淚,家人半夜趕緊衝急診。電腦斷層一照,醫師臉色凝重:「腸子破洞了,要立刻開刀!」緊急手術切掉20公分大腸,才從鬼門關搶回一命。原來兇手是臺灣中老年人越來越常見的『大腸憩室炎』

💥 腸子長出「小膿包」?圖解憩室炎奪命過程

什麼是憩室?為什麼會發炎?

亞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解釋,想像大腸就像一條橡皮水管,用久了可能在某些地方「凸」出小囊袋,這就是「憩室」。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個:

  1. 長期纖維吃不夠:現代人愛吃精緻澱粉、少吃蔬菜,糞便像硬石子,腸子得用力收縮才能推動
  2. 年紀大腸壁變薄:就像橡皮管老化,腸壁肌肉層變脆弱,壓力大時就容易鼓起小包

重點來了! 這些小囊袋平時根本沒感覺,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腸子有憩室。但當糞便卡進囊袋排不出來,就像垃圾堆在死角發臭生菌,細菌大量繁殖就會引爆急性發炎,這就是「憩室炎」。

🚨 從悶痛到腸破洞!醫曝『拖不得3階段』症狀

林敬淳醫師分享臨床觀察,憩室炎惡化速度超乎想像:

階段 典型症狀 危險性
初期 左下腹定點悶痛(像吃壞肚子) 易誤吃胃藥延誤就醫
爆發期 痛到冒冷汗、碰肚皮像觸電 恐已形成膿瘍
致命期 高燒、僵硬如木板腹、惡心嘔吐 腸穿孔引發腹膜炎

最可怕的是誤診率超高! 廖伯伯就是典型案例:

「前三天只是左下腹抽痛,自己買成藥吃。第四天突然痛到蜷曲在床上,兒子幫他擦汗碰到肚子,他當場慘叫飆淚,送到急診時肚子硬得像石頭,電腦斷層顯示腸子破洞,腹腔都是糞水…」

🛑 切腸保命!哪些人非動刀不可?

林敬淳強調,輕度憩室炎用抗生素和低渣飲食大多能控制,但出現這些警訊就別猶豫:

  • 腸子破洞:糞水漏滿腹腔引發腹膜炎(像廖伯伯案例)
  • 膿瘍超過5公分:抗生素打不進去,必須引流
  • 反覆發作超過3次:每次發炎腸壁就結痂變厚,恐阻塞
  • 廔管形成:發炎侵蝕隔壁器官,可能形成腸膀胱廔管(小便有糞渣)

手術真相大公開: 切腸不是想像中恐怖!現在多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傷口僅3-4個小洞。醫師會切除發炎腸段,再把健康腸子接起來。多數患者術後一週可出院,三個月後就能正常飲食。

🥦 便便軟Q是關鍵!台大營養師的『保腸菜單』

要防憩室炎,高纖飲食是鐵則!但很多人吃錯方法:

台灣人最常犯的3大纖維迷思

  1. 以為吃水果就好 ➜ 其實蔬菜纖維量是水果2倍
  2. 愛喝蔬果汁 ➜ 濾掉渣等於喝糖水
  3. 突然狂吃纖維 ➜ 腸道不適應反而脹氣

營養師私房保腸攻略:

  • 早餐:地瓜燕麥粥+1碟燙青菜(淋橄欖油更好吸收)
  • 午餐:五穀飯配滷海帶+半碗毛豆炒菇
  • 點心:奇亞籽布丁(奇亞籽10g+無糖優格150g)
  • 晚餐:糙米飯+蒜炒地瓜葉+味噌豆腐湯

    關鍵技巧: 每餐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後澱粉,纖維吸收效果更好!

🚫 肚子痛別亂吞藥!醫警告『3種要命行為』

林敬淳醫師門診常見患者犯這些錯:

  1. 當腸胃炎治:狂吃止瀉藥導致便便更硬,卡死憩室
  2. 自行買抗生素:吃不足天數培養出抗藥菌
  3. 痛就灌浣腸劑:恐刺激發炎腸道破裂

腹痛自救SOP:

  1. 記痛點:憩室炎多痛在左下腹(和盲腸炎相反)
  2. 停固體食物:改喝流質讓腸休息
  3. 勿熱敷:發炎時熱敷會加劇腫脹
  4. 速掛急診:劇痛+發燒絕對不能拖!

🔍 切完腸就沒事?醫籲必做『保命檢查』

驚人事實:憩室炎患者罹患大腸癌機率比常人高30%! 林敬淳解釋:「發炎反應會刺激細胞病變,加上腸道結構改變更難發現腫瘤。」他強烈建議:

  • 術後4-6週安排大腸鏡檢查
  • 每年做糞便潛血篩檢
  • 若出現血便、體重莫名下降,立刻回診

銀髮族特別注意! 65歲以上每2人就有1人有憩室,平常要:

  • 每天喝體重x30c.c.水量(例:60公斤喝1800c.c.)
  • 散步時順時針揉腹促進蠕動
  • 便祕時吃火龍果配優格勝過瀉藥

💡 腸道壽命決定你的壽命!3招養出強韌腸

最後傳授保腸終極心法:

  1. 纖維增量技巧:白飯混1/3糙米→適應後改1/2,比突然吃全糙米更易接受
  2. 排便神姿勢:腳下墊小凳,身體前傾30度,減少排便用力
  3. 腸道按摩術:睡前平躺,用指腹從右下腹→上腹→左下腹畫問號按壓

林敬淳醫師語重心長說:「很多患者像廖伯伯,開完刀才後悔年輕時少吃蔬菜。其實每天多一碟燙青菜、把白吐司換成全麥,就能讓你的腸子多用20年!」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