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糖尿病傷口好得慢?揪出4大元兇!5招居家照護法,避免小傷口變大麻煩

衛福部的資料嚇死人!台灣每100個人裡頭,就有11個人有糖尿病。更揪心的是,血糖沒顧好的糖友裡頭,平均每10個人就有2個會因為腳部傷口好不了,搞到最後可能要截肢… 糖尿病足真的不是開玩笑的!為什麼糖友的傷口特別「搞剛」(難搞)?說穿了就是傷口癒合速度慢吞吞,細菌最愛這種環境,一不小心感染了,最慘可能敗血症、休克,連命都沒了,真的一點都不能大意!

目錄

  1. 為什麼糖友的傷口像龜速?
  2. 傷口好不了的4隻幕後黑手
  3. 血管塞住?傷口修復像「沒水泥的工地」
  4. 糖友必學!傷口照顧5大實戰守則
  5. 傷口快快好!5種關鍵營養素要吃夠
  6. 糖友傷口QA:該看哪科?什麼狀況快就醫?

為什麼糖友的傷口像龜速?到底要拖多久?

傷口久久不癒合,根本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招牌症狀」之一啦!如果你血糖長期像坐雲霄飛車一樣高高低低,血管壁就會像水管用久了積水垢,慢慢變硬、塞住(這就是周邊血管病變啦)。血液跑不順,身體的修復大隊(免疫細胞)和修補材料(養分、氧氣)就卡在半路送不到傷口現場,傷口當然好得慢!更慘的是,免疫力也跟著打瞌睡,細菌一看有機可乘,馬上入侵開派對,感染風險大增,最後可能得面臨截肢的艱難決定… 光想就頭皮發麻!

那… 到底要等多久傷口才會好? 老實說,這真的要看傷口有多嚴重,還有你有沒有認真配合治療。但糖友要有心理準備,這個復原馬拉松跑個3、4個月以上是常有的事!國際期刊《糖尿病研究臨床實踐》就講白了,糖友腳上潰瘍傷口想好一半,中位數是112天!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更直接,就算有乖乖治療,還是有一半的糖友傷口在12週內好不了!所以啊,耐心和持續照顧真的超級重要!

揪出兇手!4大原因讓小傷口變糖尿病足大麻煩

血糖沒管好,全身就像泡在糖水裡,各種併發症就會找上門,特別是血管和神經的問題。為什麼糖友腳上一個小小的破皮、水泡,最後可能演變成要命的糖尿病足?這4隻「幕後黑手」就是關鍵:

🕵️‍♂️ 元兇1:血管變硬又塞車 – 周邊血管病變

想像一下,血管就像身體的高速公路。血糖長期超標,這條公路就會硬化、狹窄,甚至大塞車(血管病變、動脈阻塞)。血液流不動,傷口最需要的氧氣、營養、消炎藥、修復細胞通通被卡在路上過不來。沒有補給隊,傷口當然只能躺平擺爛,復原速度慢得像烏龜爬!

🕵️‍♂️ 元兇2:免疫防衛軍罷工 – 免疫功能變差

高血糖環境簡直是免疫細胞的「安眠藥」!負責對抗細菌入侵的白血球士兵,在血糖超標時會變得懶洋洋、戰鬥力大減。糖友一旦有傷口,身體的防禦堡壘就出現漏洞,加上末梢血液循環本來就差(補給和援軍都來得慢),細菌感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好幾倍!感染一來,傷口就更難收口了。

🕵️‍♂️ 元兇3:體內破壞王暴走 – 自由基增加

血糖高、胰島素濃度也高時,身體就像點了火藥庫,會刺激產生一大堆搞破壞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專門攻擊健康的細胞,更糟的是,它們還會降低身體的抗氧化能力(等於拆掉你的滅火器)。負責生產胰島素的胰臟細胞,本身就很怕自由基攻擊,一被破壞,胰島素分泌更少,血糖更難控制,惡性循環!更直接的是,大量自由基也會傷害血管內皮,讓四肢循環更差,傷口復原雪上加霜。

🕵️‍♂️ 元兇4:修復工班沒效率 – 細胞罷工了!

傷口要癒合,靠的是兩大主力工班:「纖維母細胞」負責打地基、製造膠原蛋白填補傷口;「上皮細胞」則像鋪磁磚的師傅,負責在表面增生覆蓋,把傷口封起來。但是!高血糖就像工頭在擺爛,會讓這兩個重要工班動作慢吞吞、效率變差。地基打不穩、表面覆蓋慢,傷口當然好得比別人慢好幾拍!

⚠️ 傷口修復大停工?關鍵在「血管塞住養分斷炊」!

把傷口復原想像成「修房子」就很好懂啦!

  • 「水泥、磚塊」 = 血液帶來的氧氣、養分、修復細胞。
  • 「送貨卡車走的路」 = 血管。
  • 「建築工人」 = 纖維母細胞、上皮細胞等修復細胞。

今天如果送貨的馬路大塞車甚至中斷(血管阻塞),水泥磚塊根本送不到工地(傷口處),就算請來全世界最厲害的建築工人(修復細胞),也只能乾瞪眼、沒材料可用,房子(傷口)當然修不好、修不牢!

🚨 高危險群注意! 如果你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年紀比較大、是洗腎病人,或是已經有糖尿病,那你就是「慢性下肢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最典型的警訊就是傷口怎麼顧都好不了。如果不及早處理血管塞住的問題,拖到後面,真的可能面臨要截肢的悲劇…

💪 糖友傷口怎麼顧?5大居家照護原則,守護你的腳!

糖友傷口復原就是比別人慢,這點真的要認清!也因為這樣,感染、潰爛、甚至截肢的風險也比較高。除了乖乖回診讓醫生看傷口、幫你管好血糖,自己在家每天的照顧更是決勝關鍵! 把握這5個原則,把傷口顧好,才能免於「失足」的危機!

原則1:每天當「傷口偵探」 – 密切觀察變化

  • 糖友每天洗澡後、換藥前,一定要仔細看傷口! 不是隨便瞄一眼哦,要認真看!
  • ⚠️ 出現這些危險訊號,別猶豫,馬上去醫院!
    • 傷口周圍紅、腫、熱、痛(發炎感染警報!)。
    • 傷口範圍變大變深(情況惡化!)。
    • 腳趾頭顏色變白、變黑、變暗紅或發紫(血液循環極差!組織快壞死!)。
    • 傷口分泌物變多,還飄出惡臭(嚴重感染!細菌在開趴!)。

原則2:清潔是基本功 – 溫柔洗淨傷口

  • 換藥一定要定時,別偷懶!
  • 清洗傷口,首選無菌的「生理食鹽水」,溫和不刺激。如果臨時沒有,可以用煮沸過、完全放涼的開水,或是未開封的瓶裝礦泉水應急。
  • 輕柔地把傷口上的膿、黃色分泌物、灰塵髒污沖洗掉。用力搓洗反而會傷害新長出來的肉芽組織!沖洗就好,乾淨最重要。

原則3:敷料藥膏別亂用 – 乖乖聽醫生的話

  • 傷口上蓋什麼敷料(紗布、人工皮、親水性敷料等)、擦什麼藥膏,通通要問過醫生!別自己當醫生!
  • 🚫 絕對禁止! 別再塗什麼紅藥水、紫藥水了!這些老方法會把傷口染色,醫生根本看不清楚實際狀況!
  • 🚫 超級危險! 千萬別聽信偏方,亂敷來路不明的草藥、中藥粉!這些東西沒消毒,可能帶一堆細菌,反而讓傷口感染爛得更嚴重!花錢又受罪!

原則4:周圍皮膚要「潤ㄙㄨㄣˋㄙㄨㄣˋ」 – 避免乾裂擴大傷口

  • 傷口旁邊的皮膚如果太乾燥,很容易裂開、脫皮,這裂開的縫隙就可能變成細菌入侵的新通道,讓原本的傷口範圍無故變大
  • 建議每天洗澡後,趁皮膚還微濕時,用無香精、低刺激的乳液嬰兒油,輕輕塗抹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避開開放性傷口本身!)。保持皮膚滋潤有彈性,就像幫傷口築起一道保護牆。

原則5:鞋子襪子別「ㄍㄧㄥ ㄍㄧㄥ」 – 給腳ㄚ舒適空間

  • 擠腳的鞋子、太緊的襪子,會壓迫到傷口和周圍血管,讓血液循環更差,傷口更難好!
  • 選鞋秘訣:
    • 材質: 軟皮、透氣布面優先。
    • 鞋頭: 寬楦頭,讓腳趾能自由活動,不會互相擠壓。
    • 鞋跟: 低跟、平穩為主,避免高跟鞋增加腳掌壓力。
    • 尺寸: 鞋子穿好後,腳跟貼緊,腳趾最前端距離鞋尖應該還有約1~1.5根手指寬的空間才舒適!傍晚腳微脹時去試穿最準。
  • 選襪秘訣:
    • 材質: 純棉、透氣、吸汗佳。避免尼龍等不透氣材質。
    • 鬆緊: 襪口、尤其是襪頭絕對不能太緊!穿上後不會在皮膚上勒出明顯痕跡才算合格。現在有專門為糖友設計的「糖尿病專用無壓迫襪」也是好選擇。

🍽️ 吃對才有本錢修復!5類營養素助攻傷口快快好

血糖失控,血管阻塞、神經病變這些併發症就虎視眈眈,傷口當然難好。除了按時吃藥、三餐定時定量、規律運動,「吃對營養」更是傷口修復的彈藥庫! 平時也要細心呵護雙腳(擦乳液、指甲別剪太短),減少受傷機會。萬一有傷口,更要加強補充這些關鍵營養:

關鍵1:熱量要夠 – 沒能量怎麼蓋房子?

  • 很多糖友為了控糖,這不敢吃、那不敢碰,結果熱量吃太少!身體連基本運作的燃料都不夠,哪還有額外能量去修復傷口、合成膠原蛋白?
  • 怎麼吃? 請醫生或營養師幫你算個人化熱量需求。大原則:
    • 體重正常:每天每公斤體重約需 30~35大卡
    • 體重過輕:需要更多,約 35~40大卡
    • 體重過重:目標是維持體重或溫和減重,但仍需攝取足夠營養,不可過度節食!

關鍵2:優質蛋白質 – 傷口修復的「磚塊鋼筋」

  • 蛋白質是製造新組織、修補傷口最基礎的材料!膠原蛋白、免疫細胞、修復細胞都需要它!
  • 怎麼吃? 優先選擇低脂的「優質蛋白質」:
    • 動物性: 雞胸肉、魚肉(特別是深海魚)、蝦子、貝類、雞蛋(蛋白為主,蛋黃適量)、低脂牛奶、無糖優格。
    • 植物性: 豆腐、豆干、豆漿(無糖)、毛豆。黃豆製品是植物性蛋白質的佼佼者!

關鍵3:維生素A – 皮膚黏膜的「守護神」

  • 缺乏維他命A,傷口癒合效果大打折扣!它能幫助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就像保護牆),也是免疫系統的重要幫手。
  • 怎麼吃? 從這些食物攝取:
    • 動物性(直接型維生素A): 雞蛋(蛋黃)、肝臟(適量,注意膽固醇)。
    • 植物性(β-胡蘿蔔素,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 紅蘿蔔、菠菜、地瓜葉、空心菜、南瓜、紅黃甜椒、芒果、木瓜。記得搭配一點油脂一起吃(例如用一點好油炒),吸收效果更好!

關鍵4:維生素C – 膠原蛋白的「生產大隊長」

  • 維他命C是合成膠原蛋白的關鍵推手!沒有它,纖維母細胞也做不出足夠的膠原蛋白來填補傷口。它還能幫助血管新生,把養分送到傷口。
  • 怎麼吃? 新鮮蔬果是王道!但維他命C怕熱又容易流失,生吃或快炒最好:
    • 高C水果: 芭樂(尤其是紅心芭樂)、奇異果、草莓、柑橘類(柳丁、橘子、葡萄柚)、鳳梨、木瓜。
    • 高C蔬菜: 甜椒(紅黃椒含量超高)、青花菜、苦瓜、芥藍菜、番茄(生吃較佳)。

關鍵5:礦物質戰隊 – 各司其職的「修復小幫手」

  • 多種礦物質在傷口修復中都扮演小螺絲釘的角色,缺一不可:
    • 鋅 (Zn): 加速細胞分裂生長,促進表皮修復。食物來源: 牡蠣、蛤蠣等貝類、瘦肉、南瓜籽、堅果(適量)、全穀類。
    • 鐵 (Fe): 血紅素的重要成分,負責運送氧氣到傷口處。缺鐵會讓傷口缺氧,修復變慢。食物來源: 紅瘦肉(牛肉、豬肝)、深綠色蔬菜(菠菜、紅莧菜)、豆類。搭配維他命C食物一起吃,吸收更好!
    • 銅 (Cu): 協助鐵的利用,也參與膠原蛋白的交聯,讓結構更強韌。食物來源: 堅果、種子、全穀類、牡蠣、內臟(適量)、黑巧克力(高可可%)。
    • 鎂 (Mg): 參與體內數百種酵素反應,包括蛋白質和膠原蛋白的合成。食物來源: 深綠色蔬菜、堅果、種子、全穀類、香蕉、黑巧克力。
  • 怎麼吃? 飲食均衡多樣化,天天五蔬果,適量攝取堅果種子、全穀雜糧,通常就能補足。若擔心不足,可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 糖友傷口QA時間:該看哪科?什麼狀況別再拖?

因為腳上一個小傷口沒顧好,最後走到截肢的案例真的不少,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血糖控制太差,導致腳部血液循環爛到不行。別小看一個小傷口,在糖友身上可能演變成潰爛見骨的糖尿病足!想保住雙腳,平時就要當個「足部偵探」,每天檢查腳底板、腳趾縫有沒有破皮、水泡、紅腫、黴菌感染(香港腳)等問題。家裡也要備好無菌紗布、棉棒等基本護理工具,學會自救,才能降低截肢風險!

Q1:糖尿病傷口該掛哪一科?

  • 第一步:新陳代謝科 (內分泌科)。 只要有糖尿病相關的不舒服,建議先回來找你的新陳代謝科醫師。醫生會幫你評估:是不是血糖沒控制好引起的?有沒有其他全身性問題?神經、血管狀況如何?
  • 第二步:整形外科 (或足部傷口特別門診)。 如果傷口在腳上(糖尿病足)、已經潰爛感染、或需要清創/手術處理,新陳代謝科醫師通常會幫你轉診給整形外科醫師。他們是處理複雜傷口、感染、甚至截肢/重建的專家。有些大醫院也有專門的「足部傷口照護中心」或「高壓氧治療中心」。

Q2:腳出現哪些狀況,糖友一定要快看醫生?

  • 別輕忽的皮膚問題: 腳底長了厚厚的「雞眼」或硬硬的「繭」,或是嚴重的「香港腳」(脫皮、發癢、水泡)、「灰指甲」(指甲變厚變黃變形)、「甲溝炎」(指甲邊邊紅腫化膿)。這些看起來是小問題,但對糖友來說都是感染破口的高風險點!
  • 傷口惡化警訊: 等到傷口已經開始痛、腫、發紅發熱,甚至變黑、流膿發出臭味,這時通常感染已經很嚴重了!治療會變得更複雜、更花時間心力。所以,在傷口還沒潰爛之前(開放性傷口出現前),一發現不對勁就快就醫!

Q3:糖尿病足的傷口真的會害我截肢嗎?

  • 答案是:有可能!而且風險不低! 血糖如果長期失控,會引起全身性、而且常常是「回不去了」(不可逆)的併發症。大小血管病變和周邊神經病變是最直接影響腳部的。
    • 血管病變: 血液送不到腳趾末端,傷口沒養分修復,組織會慢慢壞死(發黑、發紫)。
    • 神經病變: 腳的感覺變遲鈍,受傷了、鞋子磨腳了,自己都沒感覺,等到發現時傷口常常已經很大很深、甚至感染了。
  • 這種情況下,一個小傷口(例如剪指甲不小心剪到、被鞋子磨破皮、被小石頭刺到)如果沒及時處理好,感染會快速擴散,嚴重時整隻腳甚至小腿都可能壞死,為了保住性命,截肢就可能成為不得不的選擇。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Q4:在家照顧糖尿病傷口,需要準備哪些工具?

  • 基本配備:
    • 無菌紗布敷料: 不同大小尺寸,用來覆蓋傷口。
    • 無菌棉棒: 用來清潔傷口、塗抹藥膏(有醫生開藥時才用)。
    • 透氣膠布 (紙膠布為佳): 固定紗布用,比較不傷皮膚。
    • 生理食鹽水: 清潔傷口首選。小瓶裝或單次使用塑膠針筒裝最方便衛生。
  • 清潔替代方案: 如果臨時沒有生理食鹽水,可以用煮沸過、完全冷卻的開水,或未開封的瓶裝礦泉水(注意礦物質含量別太高)。
  • 💊 藥物注意: 除非醫生有開立專門的抗生素藥膏或修復藥膏,否則千萬不要自己亂塗藥! 什麼「小護士」(面速力達母)、「一條根」、「祖傳草藥膏」、「不明中藥粉」通通不要用!這些東西可能刺激傷口、引起過敏,或根本沒消毒帶菌,反而讓傷口更糟!

💡 結論

糖友們請記住:腳上只要有傷口,就是大事!每天都要像檢查愛車一樣仔細檢查你的雙腳。留意傷口有沒有變糟的徵兆(分泌物變多、味道難聞、紅腫熱痛、顏色變異)。穿對合腳舒適的鞋襪,是預防受傷的第一道防線! 保持傷口清潔、預防感染,才能阻止小傷口變成大麻煩。最根本、最重要的關鍵,還是「血糖控制」! 血糖穩定了,血管、神經、免疫力才有機會維持正常功能,傷口才能順利修復。除了按時吃藥、定期量血糖、調整飲食、保持運動習慣,國健署也叮嚀糖友們,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完整的足部檢查!讓醫生仔細看看你的皮膚、摸摸腳的脈搏、檢查感覺神經,幫你盯緊腳部的血液循環和任何可能的傷害。顧好你的腳,才能繼續走更長遠的路!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