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糖尿病友必看!血糖穩穩的5大飲食秘訣,吃飽吃好沒煩惱

「醫生啊,我有糖尿病,是不是以後飯不能吃、水果不能碰、甜食更要完全戒掉?」在診間,這幾乎是每位剛確診糖友的共同心聲。台灣糖尿病人口真的不少,除了跟體質遺傳有關,後天生活習慣像是愛吃重口味、精緻澱粉、含糖飲料不離手,加上懶得動,代謝越來越差,都是讓血糖失控的幫兇。很多糖友因為怕血糖飆,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結果搞到營養不均衡,身體反而更虛弱、沒元氣!其實啊,糖尿病飲食不是「不能吃」,而是學會「怎麼聰明吃」!掌握關鍵原則,你一樣可以享受美食,吃得滿足又健康。

破解迷思!糖尿病飲食不是處罰,是健康新起點

迷思一:「得了糖尿病,白飯、麵食統統要戒掉?」
錯!完全不吃澱粉,身體缺乏能量來源,反而可能導致低血糖,頭暈、冒冷汗更危險。重點是「選擇好澱粉」和「控制份量」。

迷思二:「水果只能吃芭樂?其他都太甜?」
不只芭樂啦!很多水果都能吃,關鍵在於「份量控制」和「選擇低GI值」的水果。像大顆蘋果吃半顆就好,小顆的可以吃一顆,柳丁一次一顆也很OK。

迷思三:「吃少一點,血糖就會比較低?」
這超危險!餓過頭反而可能讓下一餐失控暴食,血糖像坐雲霄飛車。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才是王道。

血糖穩妥當!你一定要知道的5大飲食秘訣(超詳細版)

秘訣1:改變進食順序 ▶️ 先菜再肉最後飯,血糖上升慢吞吞

為什麼有效? 先吃一大碗青菜(尤其是深綠色葉菜),裡面的纖維像網子一樣,可以包住後面吃進來的糖分和脂肪,讓它們消化吸收的速度變慢,血糖自然不會「咻」一下衝上去。而且纖維很有飽足感,先吃菜就不容易吃過量。

具體怎麼做?

  1. 第一步:先吃「一碗半到兩碗」的各種蔬菜: 清炒的、涼拌的、燙青菜都可以。優先選葉菜類(地瓜葉、空心菜、菠菜)、菇類、木耳、筍子、花椰菜等纖維高的。
  2. 第二步:吃足量的蛋白質: 豆干、豆腐、豆漿(無糖)、魚肉(清蒸最好)、雞肉(去皮)、瘦肉、蛋。份量大約是「一個掌心大小+厚度」。
  3. 第三步:最後吃「適量」的全穀雜糧類: 糙米飯、五穀飯、燕麥、或是帶皮的烤地瓜、南瓜。份量控制在「大約半碗到2/3碗」(用一般飯碗量)。如果當餐有水果,也在這階段吃,份量約「一個拳頭大」。

小叮嚀: 外食族也適用!便當先狂吃配菜,肉吃完,最後再扒幾口飯就好。

秘訣2:著重餐次分配 ▶️ 少量多餐定時吃,血糖不坐雲霄飛車

為什麼有效? 一次吃太撐,身體要分泌大量胰島素來應付,血糖波動劇烈。改成少量多餐,讓身體工作量平均,血糖曲線比較平穩,胰島素也能更有效率工作。

具體怎麼做?

  • 三餐定時: 盡量固定時間吃早餐、午餐、晚餐,不要跳過任何一餐,尤其早餐一定要吃。
  • 三餐之間加小點心: 把一天需要的食物份量,分一些到點心時間。例如:
    • 早餐:07:30
    • 早點心:10:30 (例如:無糖優格+一小把堅果 或 一顆水煮蛋)
    • 午餐:12:30
    • 午點心:15:30 (例如:一小片全麥吐司 或 一份低GI水果如蘋果半顆)
    • 晚餐:18:30
    • 晚點心(必要時): 如果晚餐吃得早,或睡前感覺有點餓,可以在睡前1-2小時補充一份小點心。這對預防夜間或清晨低血糖特別重要!
      • 推薦:一杯240cc的無糖/低糖高纖豆漿、一杯溫牛奶、1-2片蘇打餅乾、一小碗無糖燕麥粥。
  • 份量控制: 點心是「點到為止」,不是另一頓正餐!目的是維持血糖穩定,不是吃到飽。正餐的份量也要相對減少一點,避免整天熱量爆表。

秘訣3:澱粉來源要慎選 ▶️ 吃對好澱粉,血糖不煩惱

為什麼有效? 不是所有澱粉都一樣!精緻澱粉(白飯、白麵包、白麵條)消化超快,血糖升得快。好的複合性澱粉(全穀、豆類)富含纖維,消化慢,血糖上升溫和,還提供更多營養。

具體怎麼做?

  • 首選「全穀雜糧」: 把白飯換成糙米飯、五穀米、燕麥、藜麥。白吐司、白麵包換成全麥吐司、雜糧麵包(注意看成分,全麥粉要排第一)。
  • 多吃「豆類」好澱粉: 黃豆、黑豆、紅豆、綠豆、鷹嘴豆、皇帝豆…這些豆類超棒!它們有豐富的蛋白質抗性澱粉水溶性纖維,對控制血糖非常有幫助。可以煮雜糧飯時加一把豆子,或是在沙拉裡放些鷹嘴豆,喝無糖豆漿也很好。
  • 根莖類「替換」主食: 地瓜、南瓜、芋頭、山藥、蓮藕,這些也是好澱粉來源。但要記得!吃了它們,飯就要減量。例如吃了一個拳頭大的烤地瓜,當餐的飯可能就只能吃1/4碗或不吃了。
  • 絕對要避開的「地雷澱粉」:
    • 精緻糖和單醣類: 砂糖、方糖、蜂蜜(雖然天然但升糖快)、含糖飲料(手搖杯、汽水、果汁!即使是100%純果汁,去掉纖維後糖分吸收超快)、運動飲料。
    • 精緻澱粉製品: 白吐司、白麵包、蛋糕、餅乾、鬆餅、甜甜圈、麻糬、年糕、蘿蔔糕(煎的油又多)、泡麵、科學麵。
    • 糊化過度的食物: 像長時間熬煮的稀飯、勾芡很濃的羹湯、燴飯。

秘訣4:掌握「3少1高」原則 ▶️ 少油少鹽少糖 + 高纖維

為什麼有效? 糖尿病友除了血糖,也要注意心血管健康(高血壓、高血脂風險也高)。「3少」減少身體負擔,「1高」的纖維是控糖護腸的關鍵幫手!

具體怎麼做?

  • 少油:
    • 烹調方式改為:蒸、煮、烤、滷、涼拌、清炒(用不沾鍋可減少用油)。避免:煎、炸、酥烤。
    • 選好油: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適量堅果。少吃:豬油、牛油、奶油、椰子油(飽和脂肪高)、人造奶油/植物酥油(含反式脂肪)。
    • 吃肉去皮、去肥肉。
  • 少鹽:
    • 利用天然辛香料提味:蔥、薑、蒜、洋蔥、辣椒、八角、花椒、檸檬汁、醋、香草(迷迭香、百里香)。
    • 少吃加工品:香腸、臘肉、火腿、罐頭、醬菜、泡麵、湯底塊(鈉含量爆高!)。外食湯汁別喝光。
    • 買東西養成看營養標示「鈉」含量的習慣。
  • 少糖:
    • 拒絕含糖飲料!喝水、無糖茶、黑咖啡最好。
    • 小心「隱形糖」:番茄醬、甜辣醬、部分麵包、調味優格、部分早餐穀物片。
    • 需要甜味可選用糖尿病專用代糖(如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甜菊糖、赤藻糖醇等),但要適量,並注意是否適合自己。
  • 高纖維:
    • 蔬菜吃好吃滿: 每餐至少1.5~2碗各種顏色的蔬菜,深綠色葉菜(菠菜、地瓜葉、空心菜)纖維尤其豐富。菇類、藻類(海帶、紫菜)也很棒。
    • 水果挑低GI、連皮吃: 芭樂(帶籽吃纖維更多)、小番茄、奇異果、蘋果(連皮)、柳丁(吃果肉別只喝汁)、藍莓、草莓。份量:一次一個拳頭大
    • 全穀雜糧取代精緻澱粉: 糙米、燕麥、全麥製品。
    • 豆類是纖維寶庫: 黃豆、黑豆、各種豆類。
    • 適量堅果種子: 奇亞籽、亞麻籽、杏仁、核桃(注意份量,一小把就好,熱量不低)。
  • 這些食物真的要少吃(NG食物清單加長版):
    • 澱粉類:白吐司、白麵包、蛋糕、餅乾、酥皮點心、麻糬、年糕、糯米製品(油飯、肉粽)、薯條、洋芋片、玉米片(很多調味過含糖鹽)。
    • 水果類:罐頭水果(糖水泡)、果醬、蜜餞、水果乾(葡萄乾、芒果乾等,濃縮糖分高)。
    • 油脂類:豬油、牛油、奶油、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動物皮、肥肉、油炸物(鹽酥雞、炸排骨)。
    • 內臟類:豬肝、腰花、大腸等膽固醇較高。
    • 加工品:香腸、熱狗、培根、臘肉、罐頭肉醬。
    • 高鹽食物:醬菜、泡菜、鹹魚、滷味(很鹹)、速食湯品。
    • 飲料類:汽水、果汁、含糖奶茶、三合一咖啡、運動飲料、調味乳。

秘訣5:特殊狀況別硬撐,適度補充專屬營養品

什麼時候需要考慮補充?
有些糖友可能因為:

  • 年紀大,食量變小、胃口不好。
  • 牙口不好,咀嚼困難,或是吞嚥有問題(如中風後)。
  • 太忙沒時間買菜、備餐、煮飯,外食又難挑到均衡的。
  • 生病、手術後需要額外營養支持。
  • 即使努力吃,抽血報告還是顯示某些營養素不足。

該怎麼選擇?
千萬不要隨便買一般的奶粉或營養品!一定要選擇衛福部核准的「糖尿病專用配方」營養品,它們的設計有考慮到糖友的特殊需求。

以桂格完膳營養素糖尿病適用配方為例,它的優點很適合糖友:

  • 官方認證: 衛福部核准的特殊營養食品,專門設計給糖尿病患者,成分比例有講究。
  • 營養超均衡: 一次補充30多種身體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不用擔心東缺西缺。可以當一餐正餐(代餐),或是當點心補充營養。
  • 控糖關鍵6因子:
    1. 低GI (升糖指數低): GI值只有38.97,喝了血糖不會大起大落。
    2. 鉻: 幫助維持醣類正常代謝,是胰島素作用需要的小幫手。
    3. 雙膳食纖維: 包含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幫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也能延緩糖分吸收。
    4. 綠茶萃取物: 含兒茶素,具抗氧化能力。
    5. MCT中鏈脂肪酸: 比較快被吸收利用,提供能量效率高,對消化吸收功能較弱的人有幫助。
  • 含DHA: 這是好的Omega-3脂肪酸,對維持身體機能、尤其是心血管和腦部健康有幫助。
  • 配方友善: 低糖、低鈉,不含乳糖(對喝牛奶會拉肚子的人比較友善),喝起來味道不會太甜膩,身體比較沒負擔。

使用小提醒: 營養補充品是「補充」角色,是在飲食不夠均衡或有困難時的好幫手,不能完全取代天然食物。最好在使用前諮詢醫師或營養師,看怎麼搭配日常飲食最恰當。

結語:糖尿病飲食是健康飲食,更是愛自己的方式

糖尿病友的飲食,真的不是想像中那麼悲情!它其實就是一套更講究均衡、更重視食物品質的「健康飲食法」。掌握好「進食順序」、「少量多餐」、「選對澱粉」、「三少一高」以及「必要時聰明補充」這五大秘訣,你絕對可以吃得飽、吃得巧、吃得開心,同時把血糖管理得妥妥當當。別再讓恐懼限制了你享受食物的權利,學會跟食物當好朋友,才是控糖又健康的長久之道。記得,有任何飲食上的疑問,隨時找你的營養師聊聊,他們是你最強大的飲食顧問團!開始實踐這些秘訣,你會發現,健康跟美味,真的可以同時擁有!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