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糖尿病友必學!白飯加匙油冷藏12小時,血糖不飆升

身為糖尿病友,你是不是常常為了「吃飯」這件事傷透腦筋?尤其台灣人愛吃飯,一餐沒飯就好像沒吃飽,但看到血糖機上的數字往上跳,心裡又怕怕的?別擔心!今天就來分享一個超實用的「降血糖小撇步」,讓你吃飯不再心驚驚!連韓國醫師都在用這招喔!

東方人胰臟天生較弱?醫師點名三大「血糖炸彈」

韓國首爾牙山醫院的內科宇昌允醫師(우창윤)特別提醒:「跟西方人比起來,我們東方人胰臟裡面負責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數量本來就比較少啦!」意思就是說,我們的身體在處理血糖這件事上,先天上就比較吃虧,所以後天在「吃」的方面,真的要更細心、更講究,絕對不能亂吃一通!

宇醫師特別點名三大類食物,是糖尿病友或血糖已經有點高的朋友,絕對要閃遠一點的「血糖大地雷」

🚫 地雷一:精緻澱粉(高GI食物)

  • 什麼是GI值? 簡單講,就是一種指標,告訴你吃下去的東西,讓血糖上升的速度有多快、有多猛。葡萄糖是100分當基準。
  • 安全區在哪? 宇醫師強調:「GI值在55以下的食物,算是比較安全的選擇,血糖比較不會坐雲霄飛車。」那絕對要避開的紅線區呢?就是GI值超過70以上的食物!
  • 為什麼這麼可怕? 吃下高GI食物,血糖瞬間飆高,你的胰臟就得拚老命分泌胰島素來降血糖。對胰臟功能已經不太好的糖尿病友來說,這根本是「疲勞轟炸」,長期下來胰臟累垮了,各種可怕的併發症就來了,真的會威脅到生命!
  • 哪些是常見的「刺客」? 白米飯、白麵包、白吐司、蛋糕、餅乾、各種麵條(油麵、陽春麵、意麵)、糯米製品(像粽子、油飯)通通榜上有名!宇醫師語重心長地說:「就算是吃飯,也盡量把白米飯換成五穀雜糧飯、糙米飯,營養多、纖維多,血糖上升也慢很多!

🚫 地雷二:含糖飲料

  • 為什麼比澱粉更恐怖? 宇醫師一針見血:「含糖飲料根本是『液體炸彈』!」因為液體喝下去,幾乎是『秒吸收』! 而且你喝飲料的時候,通常不會配其他食物(像吃便當會配菜配肉),血糖上升的速度比吃一碗白飯還要快、還要猛!
  • 哪些飲料是陷阱? 手搖杯(全糖、半糖都危險)、可樂汽水、果汁(就算是100%純汁,糖分也超高)、運動飲料、維他命發泡錠飲、即溶三合一咖啡(裡面都是糖和奶精)、調味乳、甚至有些標榜健康的「穀物飲」、「蜂蜜水」… 只要是喝起來甜甜的,幾乎都中標!
  • 運動也難救? 宇醫師解釋,如果不小心吃了精緻澱粉,可能散步30分鐘還能補救一下。但如果是灌下一杯含糖飲料?「你需要做更激烈、時間更長的運動,才可能把那個血糖壓下來!」結論?最好的解渴飲料,就是白開水! 覺得無味?氣泡水、無糖茶(綠茶、烏龍茶、花草茶)都是好選擇!

🚫 地雷三:反式脂肪

  • 跟血糖有什麼關係? 宇醫師點出關鍵:「當你血糖經常處於『高檔』狀態,身體出現血脂異常(像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的風險也會飆高!」這時候,血管就像泡在糖水加劣質油裡,壞膽固醇(LDL)更容易卡在血管壁,造成發炎、硬化、阻塞。 糖尿病可怕的併發症,像是中風、心臟病、腎病變、視網膜病變,很多都是血管壞掉造成的!
  • 反式脂肪藏哪裡? 這傢伙很陰險,常躲在:
    • 人造奶油、乳瑪琳
    • 酥油、烤酥油(做麵包、餅乾、蛋撻、派皮、酥皮濃湯常用)
    • 油炸食品:炸雞、薯條、鹽酥雞、油條、甜甜圈(尤其反覆油炸的油)
    • 烘焙零食:夾心餅乾、酥餅、派、蛋糕、爆米花(有些微波爆米花很恐怖)
    • 奶精、奶精粉(很多咖啡伴侶、三合一咖啡裡都有)
  • 醫師叮嚀: 避開這些壞油的同時,更要多吃「好油」!像橄欖油、苦茶油、富含Omega-3的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土魠魚)都是保護心血管的好夥伴!

💡 非吃白飯不可?韓國中醫師傳授「神奇降澱粉法」

我知道!我知道!有時候就是想吃一口香Q的白米飯啊!特別是阿嬤煮的滷肉飯、或是熱騰騰的控肉飯配白飯,完全抗拒不了!別擔心,韓國中醫師朴恩念(박은념)教你一招,讓你在「非吃白飯不可」的時候,也能把對血糖的衝擊降到最低!

✨ 步驟超簡單:

  1. 煮好白飯: 跟平常一樣把飯煮熟。
  2. 加油拌勻: 趁飯還熱熱的時候,加入1湯匙的「好油」,像是椰子油、麻油(香油)、紫蘇油或橄欖油,然後充分拌勻,讓每顆飯粒都沾到一點油光。
  3. 冷藏12小時: 把拌好油的飯放涼後,蓋上蓋子或保鮮膜,放進冰箱冷藏至少12小時(放一晚最方便!)。
  4. 重新加熱享用: 要吃之前拿出來,可以用電鍋蒸熱、微波加熱,或做成炒飯。這時候的飯,對血糖的影響就會小很多囉!

❓ 為什麼這樣做有效?

關鍵在於產生了 「抗性澱粉」

  • 什麼是抗性澱粉? 簡單說,它是一種「頑固分子」。一般澱粉吃下肚,會被小腸的消化酶分解成葡萄糖吸收,血糖就飆上去了。但抗性澱粉不一樣,它「抵抗」消化,直接跑到大腸去,成為腸道好菌的食物(益生元)。
  • 冷藏的魔力: 白飯煮好放涼冷藏的過程中,裡面的澱粉分子結構會改變(學名叫「回凝」Retrogradation),變得更緊密、更難被消化酶分解,抗性澱粉的含量就增加了!
  • 油脂的角色: 加進去的那一匙好油,扮演了重要的「助攻」角色:
    • 包裹飯粒: 油脂會在澱粉顆粒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讓消化酶更難接觸和分解澱粉。
    • 延緩消化吸收: 整體來說,澱粉被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變慢、吸收的量也可能減少一些。
    • 降低升糖負荷: 綜合以上,這碗「加油又冷藏過」的飯,吃下去後血糖上升的速度(GI值)和總幅度(升糖負荷GL)都會比熱騰騰剛煮好的白飯低很多!
    • 減少胰島素刺激: 血糖上升得慢又平穩,胰臟就不用突然爆量分泌胰島素,負擔大大減輕!

🛢️ 油脂怎麼挑?醫師推薦這幾種「好油」

朴醫師特別提到可以選用的油品:

  • 椰子油: 富含中鏈脂肪酸(MCT),代謝路徑比較特別,是很多執行「低醣」或「生酮」飲食者的愛用油。用來做這個降澱粉法效果不錯。
  • 麻油(香油): 台灣人熟悉的香味,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質(芝麻素、芝麻酚)。注意選冷壓、未精製的更好。
  • 紫蘇油: Omega-3脂肪酸(α-亞麻酸)含量超高!是非常好的抗發炎油脂,但非常怕熱,只能冷用(像拌飯、淋在煮好的菜上)。開封後要冷藏,盡快用完。
  • 橄欖油: 地中海飲食的核心,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和抗氧化多酚。選擇「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品質最好。適合中低溫烹調或冷用。

小提醒: 這個方法主要是「降低」白飯對血糖的影響,不是鼓勵你餐餐吃、大吃特吃。份量控制還是根本!而且這個方法對其他精緻澱粉(像白麵條、白吐司)也有效,但效果可能因食物而異。

🍞 戒不掉麵包癮?醫師教你「補救法」

宇醫師知道很多朋友,尤其是早餐,真的很難抗拒麵包的誘惑。他建議:

  1. 「減少」是終極目標: 把吃麵包的次數和份量慢慢降下來。例如從每天吃改成一周吃2-3次,一次吃半個代替一整個。
  2. 挑選原則: 如果非吃不可,優先選「全麥」、「裸麥」、「雜糧」成分比例高、看得出完整穀粒、吃起來紮實、不甜膩的麵包。避免白吐司、可頌、菠蘿麵包、起酥麵包、甜甜圈這類高油高糖又精緻的。
  3. 「飯後散步」是關鍵補救: 宇醫師強調:「吃完麵包後,立刻去散步!」不用跑不用跳,輕鬆走個15-30分鐘就有效。這個動作能讓肌肉細胞「主動」去抓取血液中的葡萄糖來當能量消耗掉,避免血糖一下子衝太高。這招對不小心吃多了精緻澱粉時也適用!

🥤 含糖飲料退散!「無糖」才是王道

再強調一次,含糖飲料真的是糖尿病的大敵!宇醫師苦口婆心:

  • 水、無糖茶、無糖氣泡水,是你最忠實的朋友! 隨身帶水瓶,養成習慣。
  • 黑咖啡可以嗎? 適量的黑咖啡(不加糖奶)對多數糖尿病友是OK的,甚至有研究認為可能有助血糖控制。但對咖啡因敏感或血壓控制不好的人要留意。
  • 豆漿怎麼選? 選「無糖」高纖豆漿。注意份量(約190ml-240ml一杯為宜),因為豆漿本身也有熱量和少量醣類。
  • 牛奶呢? 牛奶含有天然乳糖,屬於醣類。可以喝,但要算進一天的總醣量裡,選擇低脂或脫脂的更好。乳糖不耐症的人改喝無糖優格或無糖優酪乳(也要算醣量)。

🧈 好油、壞油分清楚!血管健康要靠它

避開反式脂肪的同時,積極攝取「好脂肪」 對保護血管至關重要!宇醫師建議:

  • 廚房用油首選: 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耐高溫一點)。適合涼拌、低中溫烹炒。
  • 攝取Omega-3好油:
    • 魚油: 每周至少吃2次富含油脂的「青背魚」,像鯖魚(花飛)、秋刀魚、四破魚、土魠魚、鮭魚(三文魚)、沙丁魚。新鮮魚獲比魚油補充品更天然全面!
    • 植物性Omega-3: 亞麻籽、奇亞籽、核桃。把它們磨碎或泡開加入優格、沙拉中吃,吸收更好。
  • 適量攝取好油脂來源: 酪梨、各式無調味堅果種子(杏仁、腰果、南瓜籽、葵花籽,注意份量一小把就好)。

📝 總結:控糖生活這樣做最實在

  1. 白飯怕升糖? 試試「煮好趁熱拌好油→冷藏12小時以上→再加熱吃」,增加抗性澱粉,降低升糖指數。
  2. 三大地雷絕對閃: 精緻澱粉(白飯、白麵包、白麵條)、含糖飲料、反式脂肪(人造奶油、酥炸烘焙食品)是控糖大忌!
  3. 非吃不可有補救: 精緻澱粉吃下肚,飯後散步15-30分鐘,幫助肌肉消耗血糖。
  4. 飲料只喝無糖款: 水、無糖茶、無糖氣泡水是首選。
  5. 油脂聰明挑: 拒絕反式脂肪,擁抱橄欖油、苦茶油、紫蘇油(冷用)、椰子油(特殊烹調法可用),多吃Omega-3好魚。
  6. 整體飲食大方向: 多蔬菜、適量優質蛋白質(豆魚蛋肉)、選低GI醣類(全穀雜糧)、用好油、喝足水。 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也很重要!
  7. 監測不能少: 乖乖聽醫囑用藥/打胰島素,定期量血糖(飯前、飯後2小時),了解食物對自己血糖的影響,才能調整出最適合自己的吃法。
  8. 尋求專業協助: 找營養師諮詢,量身打造個人化的飲食計劃,是最精準有效的方式!

糖尿病控制是一輩子的功課,飲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與其把它想成處處受限,不如看作學習「更聰明、更健康」的飲食方式。掌握這些原則和實用小技巧,你一樣可以享受食物的美好,同時把血糖穩穩顧好,遠離併發症的威脅,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從今天開始,試試那招「白飯加油冷藏法」吧!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