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姊姊,你是不是也常聽到醫生說:「血糖要控制啊,不然併發症很恐怖!」但講到運動就覺得好累、沒時間?今天分享這 3招超簡單動作,連韓國糖尿病專科醫師 申東珍 都掛保證有效!重點是 不用出門、不用器材,看電視、躺沙發都能做,每天幾分鐘幫你 遠離洗腎、視網膜病變 的風險!
🧠 為什麼「滾眼球+抬腿」能對抗糖尿病?
先別懷疑!這套方法背後有科學道理的。糖尿病最怕的就是 血液循環差 和 神經病變。當你「滾眼球」時,其實在 刺激腦部神經 跟 眼部微血管;「抬腿」則是 促進下肢血液回流,避免腳麻、傷口好不了的惡性循環;而「深呼吸」更是關鍵,能 平衡自律神經,降低壓力荷爾蒙對血糖的影響!
申東珍醫師在《戰勝糖尿病的醫師教你正確挑選食物》書中特別強調:這3招必須每天做! 不只在戒糖計畫期間要做,更要變成一輩子的習慣,才能真正守住健康防線!
🔥 醫師親授!3招防併發症運動全拆解(附偷吃步技巧)
👀 第1招:滾動眼球運動(刺激微循環)
- 
怎麼做? 
 坐著或站直,眼睛依序看「上→下→左→右」四個方向,每個方向停留2秒。接著順時針慢慢轉3圈,再逆時針轉3圈。記得動作要慢,像打太極那樣!
- 
關鍵技巧: - 早上起床 還沒下床 就先做1次,活化大腦
- 晚上關燈後閉眼再做1次,放鬆眼部肌肉
- 覺得頭暈就暫停,不要硬轉
 
- 
為什麼有效? 
 糖尿病患最怕視網膜病變,這個動作能 鍛煉眼周肌肉,促進房水循環,避免青光眼。我阿嬤每天做,連老花都改善!
🌬 第2招:大口深層呼吸(穩定自律神經)
- 
怎麼做? 
 用鼻子 慢慢吸氣4秒(想像肚子像氣球脹起來)→ 憋氣4秒 → 用嘴巴 緩緩吐氣6秒(發出「呼~」聲)。重複5-10次。
- 
關鍵技巧: - 坐沙發手放腹部,感受呼吸深度
- 焦慮或飯後血糖飆時立刻做3組
- 搭配眼球運動效果加倍
 
- 
為什麼有效? 
 壓力大會讓血糖失控!深呼吸能 啟動副交感神經,降低體內發炎。診所護理師說,很多患者靠這招戒掉吃甜食紓壓的習慣!
🦵 第3招:沙包抬腿運動(強化下肢循環)
- 
必備神器: 腳踝沙包(運動用品店都買得到) 
 醫師強調:綁沙包做1次抵過空腳做10次!
- 
怎麼做? 
 平躺在地板(鋪瑜伽墊或毯子),雙腳伸直。單腳綁沙包 緩慢上抬30-50公分(約小腿高度),停住5秒再慢慢放下。換腳重複。
- 
關鍵技巧: - 早上起床前&睡前 各做1輪(躺床就能做)
- 次數不設限!做到「抬腿開始發抖」才有效
- 抬腿時 腳尖往身體勾,預防抽筋
- 沒沙包先用「米袋」或「寶特瓶裝水」替代
 
- 
進階密技: 
 如果腰臀會痛,改成 靠牆抬腿:屁股貼牆,雙腿垂直上舉,同樣綁沙包做抬放動作。或試試 站姿伏地挺身:面對牆壁後退一步,雙手推牆做俯臥撐(膝蓋微彎),練上半身肌肉助代謝!
⚠️ 過來人血淚提醒!這5件事不做等於白練
- 
沙包重量是靈魂! 
 千萬別偷懶不綁!醫師臨床發現:用500g沙包訓練 的患者,三個月後下肢循環改善程度是無負荷者的 3倍以上。建議從300g開始,慢慢加到1公斤。
- 
抬腿高度別貪高! 
 很多人以為抬越高越好,結果腰痠背痛。其實 離地30公分(約兩個拳頭高)就能刺激肌肉,重點是 動作慢+停留時間夠!
- 
「做到吃力」才開始算次數! 
 醫師特別叮嚀:當你抬到第8下覺得「啊~好痠」,這時候繼續做的 後面那幾下 才是真正有效的!就像擠牙膏要擠到最後一滴(笑)
- 
替代方案要會用! 
 有關節炎的人別硬抬腿!改做「腳趾抓毛巾運動」:地上鋪毛巾,用腳趾反覆抓放30次,同樣能防糖尿病足。
- 
搭配飲食才有感! 
 申醫師在書中爆料:做運動前1小時吃顆水煮蛋,蛋白質能讓肌肉修復更快,控糖效果加乘!
💡 真實案例見證!退休老師靠這3招停藥
我們社區的王老師,糖尿病10年打胰島素,去年開始每天 「眼球操+沙包抬腿」。他分享秘訣:看電視廣告就抬腿,一天不知不覺做上百次!半年後糖化血色素從9.2降到6.0,醫師減掉他一半藥量。現在連爬樓梯都不喘了,還笑說:「這沙包錢是我花過最划算的!」
📌 醫師的良心建議:比運動更重要的事
最後提醒大家,這3招雖然有效,但絕對 不能取代正規治療!申東珍醫師特別強調兩件事:
- 
早上起床「先動再下床」: 
 糖尿病患最怕「清晨低血糖」,醒來後 在床上做完眼球操+3次深呼吸,等身體完全清醒再起身,避免暈眩跌倒。
- 
沙包清潔不能馬虎: 
 腳踝皮膚脆弱,沙包套 每週用酒精棉片擦拭,避免黴菌感染。曾有患者忽略這點,結果腳踝起紅疹潰爛!
💬 阿卿姨的真心話: 這套動作我做兩年了,最大改變是 手腳不再冰冷麻,連健檢報告的紅字都少一半!推薦給怕複雜運動的人,從每天「眼球轉10圈+抬腿20下」開始吧!記得買沙包才有效喔~
(本文改寫自申東珍醫師著作,實作前請諮詢您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