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糖尿病併發症大全!三高失控恐讓全身器官都遭殃,這些警訊別輕忽

糖尿病絕對不是只有「血糖高一點點」那麼簡單!很多糖友一開始沒症狀就輕忽,等到手腳麻、視力模糊、泡泡尿出現,往往器官損傷已經不可逆。這篇帶你搞懂糖尿病併發症有多可怕,更要教你怎麼提早發現、有效預防,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為什麼糖尿病會搞壞全身?關鍵在「血管」與「神經」

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好,就像把全身器官泡在糖水裡,尤其會傷害細小的血管敏感的神經。併發症不是馬上出現,而是慢慢侵蝕你的健康,等你有感覺時通常已很嚴重!我們可以把這些併發症分成三大類來看:

🩸 一、大血管病變:心臟、腦部、四肢血管都遭殃

高血糖會讓血管提早硬化、阻塞,就像水管卡滿水垢,血流不過去器官就缺氧壞死!這包含:

1. 腦血管疾病 (腦中風風險飆高!)

  • 糖友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很多! 尤其合併有腎臟問題(蛋白尿)、眼睛病變(視網膜病變)的人更要小心。
  • 預防關鍵: 戒菸、嚴格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按時服藥追蹤。
  • 中風救命口訣 FAST 一定要記牢:
    • F (Face 臉歪): 請他笑一下,看臉有沒有歪一邊、不對稱。
    • A (Arm 手軟): 請他雙手平舉,看會不會有一隻手無力掉下來。
    • S (Speak 大舌頭): 請他講一句簡單的話(如:今天天氣很好),看是否口齒不清或講不出來。
    • T (Time 搶時間): 只要上面任何一項有問題,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馬上打119送醫! 搶在黃金3小時內治療,後遺症差很多!

2. 冠狀動脈疾病 (心肌梗塞、心絞痛)

  • 糖尿病是心臟病的高危險群!很多糖友第一次發現心臟病就是心肌梗塞,甚至沒有典型胸痛! 可能只是喘、冒冷汗、噁心。
  • 元兇不只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抽菸、腎功能變差(蛋白尿) 都是共犯。
  • 糖友必做: 每年至少做一次心血管風險評估(包含血壓、血脂、心電圖等)。如果會胸悶、走路喘、心電圖異常,一定要進一步檢查心臟!

3. 周邊血管疾病 (手腳冰冷、傷口好不了)

  • 最常影響腳部血管。早期可能沒感覺,或走一段路就腳痛、痠麻(間歇性跛行),休息就好,常被忽略。
  • 高危險群要篩檢: 50歲以上糖友,或不到50歲但有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超過10年者,應定期檢查腳部脈搏。
  • 保命關鍵:
    • 一定要戒菸!
    • 每天仔細檢查雙腳:有無傷口、破皮、顏色變黑變紫?
    • 控制三高、規律運動 (如散步),促進血液循環。

4. 血壓異常 (高高低低好困擾)

  • 高血壓: 糖友超常見!是傷腎、傷心、傷腦的幫兇。
    • 量血壓時機很重要: 建議早上起床排尿後,靜坐床邊3-5分鐘再量,比較準確。
    • 控制要點: 按時吃藥、飲食少鹽少醬料、注意水分控制(尤其腎不好的人)。
  • 低血壓: 可能因自主神經病變或某些藥物引起,會頭暈、眼前發黑。
    • 重點:姿勢變換要慢 (如起床先坐一下再站),並告知醫師調整藥物。血壓標準因人而異,有疑問要問清楚。

👁️ 二、小血管病變:眼睛、腎臟首當其衝!

小血管密密麻麻佈滿重要器官,高血糖傷害下,最常出事的就是眼睛和腎臟:

1.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成人失明最大兇手!)

  • 初期沒症狀! 等視力模糊、看到黑影時,通常已到中後期。
  • 檢查不能拖:
    • 第1型糖友:發病5年內要做第一次眼底檢查。
    • 第2型糖友:一確診糖尿病就要馬上檢查!之後每年至少追蹤一次
    • 糖媽咪:懷孕起每3個月檢查一次,產後一年也要持續追蹤。
  • 治療關鍵: 嚴格控制血糖、血壓是根本!嚴重者需雷射或手術,但目的是阻止惡化,視力恢復有限,預防勝於治療!

2. 糖尿病腎病變 (台灣洗腎最大原因!)

  •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等到泡泡尿(蛋白尿)、水腫、容易累時,腎功能常已嚴重衰退。
  • 篩檢很重要:
    • 第1型糖友:得病滿5年開始,每年驗尿(微量白蛋白)和抽血(腎功能eGFR)。
    • 第2型糖友:一確診就要每年篩檢!
  • 保腎之道:
    • 血壓控制比血糖更重要! 沒蛋白尿者<140/90 mmHg;有蛋白尿者嚴格要求<130/80 mmHg
    • 控制血糖、避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偏方。
    • 飲食注意蛋白質適量、少鹽、遵醫囑控制水分

⚡ 三、神經病變:手腳麻、腸胃亂、排尿卡卡

高血糖會讓神經線像電線短路,全身神經都可能受影響:

1. 自主神經病變 (內臟功能大亂)

  • 心臟: 休息時心跳過快、姿勢改變時頭暈(姿勢性低血壓)。
  • 腸胃道: 吃一點就飽脹(胃輕癱)、嚴重便秘或拉肚子(常發生在晚上)、噁心想吐。
  • 泌尿道: 膀胱無力尿不乾淨、頻尿、尿失禁,男性可能有勃起功能障礙。
  • 皮膚: 手腳汗腺失調,異常出汗或完全不出汗。
  • 很複雜! 症狀五花八門,需要醫師詳細評估才能對症治療。

2. 感覺神經 & 運動神經病變 (手腳麻刺無力)

  • 最常見! 從腳底開始麻、刺痛、像穿襪子或戴手套、對冷熱感覺遲鈍,嚴重會肌肉萎縮無力。
  • 篩檢時機:
    • 第1型糖友:青春期後或得病滿5年開始,每年檢查。
    • 第2型糖友:一確診就要檢查,之後每年追蹤!
    • 檢查包含:敲腳踝反射、用細纖維(10g單股尼龍絲)測試腳底壓力覺、音叉測震動感、針刺測試等。
  • 治療困境: 目前沒有特效藥能完全修復神經! 首要還是嚴格控制血糖。疼痛嚴重時可請醫師開藥緩解症狀(如某些抗癲癇藥、抗憂鬱劑),但效果因人而異。

🛡️ 結論:遠離併發症,糖友必做的自保功課!

糖尿病併發症雖然可怕,但絕對不是必然發生!關鍵在於 「及早發現」與「積極控制」

  1. 血糖控制是根本: 按時用藥/打胰島素,規律監測血糖(飯前、飯後都要量),與醫師衛教師討論適合你的目標值。
  2. 三高管理缺一不可: 高血壓、高血脂的危害不亞於高血糖!定期量血壓、抽血驗血脂,藥物絕不可自行停掉。
  3. 定期檢查不能省:
    • 眼睛:每年眼底檢查。
    • 腎臟:每年驗尿蛋白、驗腎功能。
    • 腳部:每天自己看,每年給醫師檢查神經與血管。
    • 心臟:定期做心電圖,有症狀立刻檢查。
  4. 健康生活是基石:
    • 均衡飲食: 定時定量,多選高纖(蔬菜、全穀)、優質蛋白(豆魚蛋肉),少油少鹽少糖。戒掉含糖飲料!
    • 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降血糖、改善循環。
    • 絕對戒菸: 抽菸會讓血管病變雪上加霜!
    • 體重管理: 維持健康體重(BMI 18.5-24)。
  5. 有問題找專業! 身體出現任何怪怪的變化(麻、痛、視力模糊、泡泡尿、水腫、傷口好不了…),千萬別拖、別亂試偏方,趕快回診找你的醫師討論!早期發現,才有機會阻止併發症惡化。

記住:糖尿病控制是一輩子的功課,投資在今天的嚴格管理,就是為明天的健康存老本! 好好跟醫療團隊配合,你絕對可以擁有和一般人一樣的生活品質與壽命!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