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保養

免吃藥!台灣醫師最推3招「防失智運動」 每天這樣動,大腦年輕10歲

每天這樣動,大腦年輕10歲

看到這個數字真的會嚇一跳!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資料說,2018年全台就有28萬個失智症患者,更恐怖的是,預估到2065年會暴增到89萬人,等於每天增加36人。內政部也算過,65歲以上的長輩,每12人就有1人失智,而且年紀愈大風險愈高。

你是不是也開始擔心了?雖然現在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治好失智症,但好消息是,很多研究都發現「運動」超級有效!不只可以拖慢失智症找上門的速度,還能讓心情變好、腦袋更靈光。不管你是擔心自己將來會中招,還是家裡已經有失智的長輩,今天這篇一定要看仔細!

失智不是老番顛!搞懂2種最常見類型

很多人誤會失智只是「老化了啦」,覺得長輩變固執、記性差是正常的,結果拖到很嚴重才去看醫生。拜託!失智症真的是一種病,是腦部神經細胞壞掉造成的。患者可能走路不穩、講話卡卡、忘記剛發生的事、搞不清楚時間地點,連個性都會大轉變。台灣常見的失智症分三種:

❚ 血管性失智症(佔20%)

這種通常是中風或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腦部血液循環變差,腦細胞就慢慢壞死。如果你有三高、心臟病問題,風險比別人高很多。

❚ 阿茲海默症(佔一半以上)

最常見也最麻煩!是退化性且不可逆的疾病,主要因為大腦的海馬迴(管記憶的重要區域) 受損。患者會漸漸認不得人、搞錯時間地點,最後連家人都不記得。

❚ 其他類型(有機會治好)

這類通常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像喝酒喝到腦傷、嚴重憂鬱症、愛滋病、腦瘤等等。如果即早發現原因治療,有機會恢復正常。

76歲韓國博士親證:3種運動改善失智超有效

失智症長輩最常遇到表達困難、時空錯亂的問題,阿茲海默患者更慘,腦部會堆積「類澱粉蛋白」(就像垃圾堵住腦神經),導致身體協調變超差,動不動就跌倒,胃口不好體重直直落。衛福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輩,每100人就有8人失智

雖然沒藥可根治,但失智是慢慢退化的!提早預防絕對能延緩惡化速度。為什麼運動這麼神?耕莘醫院神經科劉議謙醫師說,運動能:

  1. 🩸 讓腦部血流增加:像幫大腦洗澡,帶走廢物
  2. 🧠 促進海馬迴神經再生:記憶力庫房修復工程
  3. ⚡ 強化腦神經連結:資訊傳更快、更順暢

76歲的韓國運動科學博士李淳國更猛!他在《70歲運動也不遲》書裡分享法國研究:失智長輩規律運動7週後,溝通能力變好、比較願意跟人互動,跌倒次數減少,連睡眠品質都提升!他親自推薦這3種「防失智黃金運動」,動作簡單在家就能做:

🧘 第一招:伸展運動(動態+靜態暖身)

別小看拉筋!它能放鬆緊繃肌肉,避免運動傷害,還能刺激腦部協調性

  • 靜態暖身:像小學體育課的「4個8拍拉筋」
    👉 舉例:坐姿單腳伸直,手摸腳尖(停留10-20秒)
  • 動態暖身:最典型就是「弓箭步」
    👉 做法:前腳膝蓋彎曲90度,後腳打直,雙手叉腰穩住身體
    持續:每個動作10-20秒
    🔁 組數:每種做3組
    📅 頻率:每週至少3天

台灣阿嬤小技巧:邊看八點檔邊拉筋,廣告時間做弓箭步,不知不覺就完成!

💪 第二招:肌力運動(彈力繩超萬用)

肌肉量夠,才撐得住身體不跌倒!彈力繩輕巧好收納,坐著也能練

  • 推薦動作
    • 坐姿「推胸」:彈力繩繞背後,雙手往前推(練胸肌)
    • 站姿「划船」:腳踩繩中段,手肘往後拉(練背肌)
    • 抬腿「勾腳」:彈力繩套腳踝,單腳往後勾(練臀腿)
      🔢 次數:每動作10-20下
      🔁 組數:做3輪
      📅 頻率:每週至少3天

台灣阿公經驗談:買不同顏色彈力繩(阻力不同),從最輕的黃色開始,三個月升級到紅色超有成就感!

🚶 第三招:心肺耐力運動(微喘程度剛好)

加強心肺功能,腦部氧氣更充足,思考更清晰

  • 首推健走:不用特殊裝備,公園、超商散步都能練
    👉 關鍵:速度要「微喘但能講話」的程度
  • 進階選游泳/騎腳踏車:對膝蓋負擔小
    持續:20-30分鐘
    📅 頻率:每週至少3天

台灣歐巴桑真心話:揪鄰居組「菜市場健走團」,買完菜繞公園3圈,社交運動一次滿足!

免流汗也有效!台日專家推「4類休閒活動」降5成失智風險

台灣失智症協會和日本腦科學博士加藤俊徳都強調:動腦和動身體一樣重要!研究發現,常做創造性活動的人,失智風險比不做的足足少一半。兩邊專家綜合推薦這些「腦力活化術」:

活化類型 台灣接地氣活動推薦
記憶力 故宮看展、聽廟口歌仔戲、種菜種花、學煮古早味料理
思考力 看報紙猜數獨、寫家族故事、玩麻將或桌遊
表達力 和孫子視訊、參加社區茶話會、跟攤販老闆聊天
感知力 報名長青學苑課程、規劃進香團行程、學用手機拍照

台灣人情味秘訣:每天和早餐店老闆聊5分鐘,買菜時問攤販「這菜怎麼煮」,都是免費的腦力訓練!

給照顧者的暖心提醒:動得開心更重要!

如果家裡長輩已經確診失智,運動時要把握幾個原則:

  • ❤️ 安全第一:避開濕滑地板,椅子靠牆做肌力訓練
  • 😊 鼓勵取代責備:做對動作就大力稱讚「阿嬤好厲害!」
  • 🕒 短時間多頻率:一次10分鐘,每天分幾次做比硬撐半小時有效
  • 👨‍👩‍👧‍👦 全家一起玩:孫子陪阿公拉彈力繩,女兒帶媽媽跳廣場舞

最重要是讓長輩覺得「運動很快樂」!從每天5分鐘開始,慢慢增加時間。很多家屬分享,持續運動三個月後,長輩情緒變穩定,晚上比較少爬起來亂走,照顧壓力也減輕不少。

記得啦!預防失智沒有捷徑,「持續動」比「拼命動」更重要。今天開始就挑一個你最喜歡的運動,每天進步一點點。為自己、為爸媽,現在就行動吧!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