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注意!失智不是老人專利
大家常覺得失智症是阿公阿嬤才會得的病對吧?大錯特錯!失智症根本沒在管你年紀,65歲前發病的「年輕型失智症」比例比你想像中高很多。最近一份由富邦人壽、商周集團和世新大學合作的調查就發現,台灣人對失智症的觀念還停在石器時代:
- 近4成民眾 堅信失智症要65歲以上才會得
- 多數人以為失智只跟老化、遺傳有關
- 完全忽略憂鬱症、爆肝工作、日夜顛倒這些現代人通病也是危險因子
全台恐慌卻不行動的矛盾現象
這份針對30~65歲的調查結果超矛盾!85%的人坦承超怕自己得失智症,而且不分年齡層都怕爆。問他們在怕什麼?答案清一色是:「萬一我失智了,整個家會被拖垮啊!」但更驚人的在後面——超過80%的民眾根本沒開始存失智照護金!怕歸怕,實際行動是零。
照護費用認知大落差
問到「你覺得失智照護每月要準備多少才夠?」,結果顯示:
年齡層 主流認知 實際所需
───────────┬───────────
50歲以下族群 │ 3萬元以下 │
├───────────┤
50歲以上族群 │ 3~5萬元 │ 5~6萬元
───────────┼───────────
全體民眾 │ 近2成民眾"完全沒概念"
│ 7成認為5萬以下就夠
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祕書長李會珍直接點破問題:「年輕人低估費用的關鍵,是沒算到無法工作的隱形損失!」舉個例:45歲中階主管確診失智,每月照護費6萬,加上原本10萬月薪歸零,實際缺口是16萬,這才是恐怖真相。
照護費從哪來?74%靠老本超危險
調查問到「你的失智照護金哪裡來?」,答案更讓人捏把冷汗:
- 銀行存款(74.89%):多數人想靠老本硬撐
- 商業保險(48.93%):有買保險的不到半數
- 政府補助(35.2%):顯然高估補助額度
- 子女支援(28.7%):把壓力轉嫁下一代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會選商業保險的人,近6成是平常就在關注長照議題的。這群人明顯有較強風險意識,但問題是——你買的保險真的賠失智嗎?
保險眉角大解析
險種 | 失智理賠條件 | 地雷區 |
---|---|---|
長照險 | 經醫師診斷”持續失智”或智能測驗達標 | 需符合”認知功能障礙”定義 |
失能扶助險 | 依”神經障害”等級認定 | 未明確定義”失智”狀態 |
特定傷病險 | 僅限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 | 其他類型失智完全不賠 |
保險業務員阿誠跟我透露血淚案例:「客戶確診血管性失智症,以為買了失能險穩賠,結果卡在『神經障害認定標準』,快兩年還沒理賠下來…」
年輕型失智的隱形風暴
你知道嗎?2018年全台30~64歲失智人口高達1萬2,638人!雖然比例比長者低,但李會珍警告:「年輕型失智惡化速度更快!」這群人通常是家中經濟支柱,發病等於全家瞬間斷炊:
- 房貸車貸不會消失
- 孩子學費照樣要繳
- 照護費每月5萬起跳
- 可能還要負擔父母養老金
前科技業主管陳先生就是典型案例:「45歲確診額顳葉型失智,三年內從管理200人團隊變成不會用遙控器。太太辭職照顧他,兩個高中生被迫打工,全家靠賣房撐著…」
破除迷思3行動
1. 重新認識失智症
- 年輕型失智常見症狀:工作效率暴跌、判斷力失常、情緒大變
- 非典型前兆:常迷路、重複購物、搞錯金錢數額
2. 費用準備這樣做
年齡 | 行動清單 |
---|---|
30~40歲 | ► 開設專用戶頭每月強制存5千~1萬 |
► 檢視保險缺口(優先補強失能險+長照險) | |
40~50歲 | ► 試算家庭”收入中斷風險值”(房貸+基本開銷×12個月) |
► 與配偶討論照護分工(誰顧家?誰工作?) | |
50歲↑ | ► 盤點現有資產變現速度 |
► 簽署意定監護契約 |
3. 超前部署防失智
神經內科張醫師建議每日必做:
✓ 有氧運動30分鐘(快走也有效) ✓ 學習新技能(手機操作、外語單字) ✓ 地中海飲食(堅果+魚油+深綠色蔬菜) ✓ 深夜追劇改聽ASMR(睡飽6小時是鐵律)
殘酷現實vs.暖心建議
調查最扎心結論:多數人知道失智會毀掉人生,卻選擇把頭埋進沙裡。我問過精算師老吳,他算給我看:「如果從40歲開始月存3,500元買長照險,確診後每月領6萬到80歲,等於用84萬本金撬動432萬保障!」
這年頭與其祈禱自己不會失智,不如老實面對——當我們在客廳看著《俗女養成記》哈哈大笑時,別忘了失智症可能正在廚房燒你的退休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