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保養

天天洗頭竟害頭皮更油?皮膚科醫師曝「關鍵判斷法」:洗錯當心狂掉髮!

你是不是那種寒流來襲,冷到皮皮挫,還是堅持要天天洗頭的「愛乾淨魔人」?覺得一天不洗頭,頭髮油膩膩、頭皮癢癢的渾身不對勁?先別急著對號入座!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最近就遇到一位60幾歲的阿嬤超困惑地問:「醫生啊,我洗頭洗了一甲子(60年),到底幾天洗一次才對啦?」這問題看似簡單,卻藏著超多學問,洗錯了,小心頭皮又癢又乾,頭髮還掉得比貓咪換毛季更誇張!

洗頭根本沒有「標準答案」!醫師:看你的頭皮是「中油」還是「台水」

蔡逸姍醫師在診間常常被問到翻掉,她直接破題:「洗頭頻率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啦!」這完全要看你是哪一種「頭皮體質」和過哪一種生活。她舉例說明:

  • 「中油派」頭皮(超會出油): 像是30歲上下的男生,活動量大、汗腺發達,頭皮油脂分泌旺盛,整顆頭像自帶油田。這種人醫師通常建議「天天洗」,把多餘油脂清掉,才不會堵塞毛孔,頭皮悶到長痘痘或發炎。
  • 「台水派」頭皮(出油量少): 很多20到50歲的女生屬於這一派。頭皮天生比較乾,或是生活型態偏靜態(像辦公室OL一坐8小時),油脂分泌沒那麼旺盛。醫師建議這群人「2~3天洗一次」就夠了!洗太頻繁反而是在幫頭皮「脫油」,脫到它受不了。

洗太少噁心,洗太多要命!「皮脂膜」被洗掉的下場超慘

蔡醫師特別強調,洗頭這件事真的是「過猶不及」:

  • 洗太少: 頭髮油到可以煎蛋,頭皮屑黏在油垢裡,又臭又癢不衛生,還可能孳生細菌、黴菌(像馬拉色菌),引發脂漏性皮膚炎,頭皮紅腫脫屑癢到抓狂。
  • 洗太多(過度清潔): 這才是很多人忽略的大地雷!你以為洗得「咕嘰咕嘰」很乾淨?錯!頭皮表面有一層天然的保護膜叫「皮脂膜」,它就像頭皮的隱形保濕防護罩。你天天用洗髮精猛力搓洗,就像拿強力清潔劑狂刷牆壁,把這層保護膜都洗掉了!結果就是:
    • 頭皮變得超乾、超緊繃,彷彿戴了尺寸太小的安全帽一整天。
    • 乾到發癢、甚至產生刺痛感,尤其冷風一吹或碰到水時更明顯。
    • 失去保護膜的頭皮,脆弱不堪,更容易敏感、發炎,然後…掉髮就來了!

超簡單!30秒判斷你是「油性頭皮」還是「乾性頭皮」

到底怎麼知道自己屬於「中油派」還是「台水派」?蔡逸姍醫師教你一個超簡單的「懶人判斷法」,不用儀器、自己在家就能測:

👉 「撐不過兩天」測試法:

  • 試試看 「兩天不洗頭」
  • 如果才到第二天,你的頭髮就已經塌陷貼頭皮,瀏海變成「三太子條碼」,甚至髮根處油光閃閃,用手一摸指尖都是油膩感…

恭喜你(?),你就是標準的「油性頭皮」! 乖乖選用「油性頭皮專用」的洗髮精吧!

相反的,如果兩天不洗,頭髮看起來還算蓬鬆,摸起來也不會油膩膩,那你就是出油量較少的族群,不用跟風天天洗頭折磨你的頭皮啦!

油頭人必看!洗頭兩大關鍵動作做錯=白洗

蔡醫師特別叮嚀油性頭皮的朋友,就算選對洗髮精,洗頭時有兩個動作超級重要

  1. 沖水要衝到「超級無敵乾淨」: 洗髮精殘留是頭皮發炎、發癢的元兇之一!一定要用大量的清水(水溫別太燙!後面會講),把頭髮翻開,仔細沖洗頭皮,沖到摸起來完全沒有滑膩感,髮絲感覺「吱吱叫」那種乾淨程度才算合格。別貪快隨便沖兩下就結束!
  2. 別用指甲當「九陰白骨爪」猛摳頭皮: 頭皮癢起來真的忍不住想抓?但用指甲用力摳抓絕對是大忌!這會刮傷頭皮,造成肉眼看不見的小傷口,讓細菌有機可乘,引發毛囊炎(頭皮長痘痘),嚴重還會導致掉髮!正確是用指腹(手指頭肉肉的地方),用畫圓的方式「輕輕按摩」帶走髒污就好。

洗頭洗到狂掉髮?元凶可能就是「你洗太乾淨」!

很多人發現洗頭時排水孔卡一堆頭髮,嚇到魂飛魄散,以為自己快禿了。日本抗老名醫南雲吉則點出一個顛覆觀念的真相:洗頭洗到掉髮變多,問題可能就出在「洗得太乾淨」!

頭皮留點油,其實更衛生?「皮脂屏障」是關鍵!

南雲醫師解釋,多數人都誤會「洗頭 = 要把所有油脂徹底殲滅」。但其實,頭皮上保留「適量的皮脂」超級重要!它就像一層天然的「抗菌保鮮膜」:

  • 隔絕細菌灰塵: 健康的皮脂膜能阻擋外來病菌、髒污直接接觸頭皮。
  • 維持頭皮弱酸性環境: 抑制有害菌(如造成頭皮屑的馬拉色菌)過度生長。
  • 保濕防護罩: 鎖住頭皮水分,避免過度乾燥。

如果你每次洗頭都追求「洗到超級澀、一點油感都沒有」,等於親手拆掉頭皮的保護牆!沒有了皮脂屏障,頭皮門戶大開,細菌容易入侵毛囊,造成毛囊發炎。發炎的毛囊就像生病的土壤,頭髮怎麼可能長得穩?當然就掉給你看!而且發炎久了,毛囊壞死,那就真的長不出頭髮了,超可怕!

洗頭水溫是學問!「溫水派」才能養出健康頭皮

南雲醫師還傳授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小秘訣:洗頭的水溫!很多人(尤其冬天)愛用熱騰騰的水沖頭,覺得超爽快。但太熱的水會刺激頭皮、過度去除油脂。

黃金水溫:36~38°C (接近體溫的溫水)

  • 溫水能溫和地促進頭皮血液循環,讓血流順暢地把養分送到毛囊。
  • 髮根和頭皮的微血管得到充足營養,才能強健髮根,幫助改善白髮、掉髮問題。想像溫水就像幫頭皮做SPA,暖暖的很舒服又不會燙傷。

頭皮乾癢到睡不著?日本醫師:先別天天洗!

日本皮膚科權威吉木伸子醫師也警告,過度清潔導致頭皮乾燥,最直接的症狀就是「癢到受不了」!尤其乾性頭皮的人,在乾冷的冬天還天天洗,簡直是雪上加霜。她建議:

👉 如果頭皮已經出現緊繃、脫屑、癢到一直抓的狀況,請立刻調整:

  • 降低洗頭頻率: 先試著拉長到2~3天洗一次,給頭皮休養生息的時間。
  • 改用溫和、保濕型洗髮精: 避開強力去油、含SLS/SLES等刺激性介面活性劑的產品。
  • 必要時尋求皮膚科醫師: 如果調整後還是很癢,可能是頭皮炎或其它問題,別亂擦成藥,快去看醫生!

洗髮精怎麼用才不傷頭皮?美容專家曝「起泡→從後腦勺洗」黃金SOP

連洗髮精怎麼抹上頭都有講究!日本知名美容專家君島十和子分享正確的洗髮精使用技巧,關鍵在於「減少洗髮精直接刺激頭皮」:

  1. 稀釋發泡是王道: 絕對不要貪方便,把洗髮精「直接擠一坨」在頭頂上!這樣高濃度的洗髮精直接接觸頭皮,超級刺激。正確做法是:

    • 手心是起泡台: 先把洗髮精擠在手掌心(用量看頭髮長度,一般女生中長髮約10元硬幣大小)。
    • 加水搓揉: 加一點點清水到掌心。
    • 搓搓搓到起泡: 雙手合十,用力搓揉,把洗髮精搓出豐富細緻的泡沫。泡泡越多越綿密,清潔力越好,也越溫和!
  2. 「從後腦勺開始進攻」戰略: 抹泡沫的順序很重要!很多人習慣先洗最顯眼的「頭頂」,但君島老師強烈建議:

    • 第一站:後腦勺! 先把豐富的泡沫抹在後腦勺靠近脖子髮際線的地方。
    • 理由: 後腦勺的頭皮通常比較不敏感,而且這區域容易堆積汗水和髒污(尤其綁頭髮或戴帽子)。先從這裡開始,讓泡沫有時間稍微被稀釋,再往頭頂較敏感的區域帶過去,能大幅減少刺激。
    • 手法:指腹把泡沫均勻塗抹到整個頭皮,輕輕按摩(再次強調:不要用指甲抓!)。

30歲後掉髮危機浮現?血液循環是保髮關鍵!

南雲吉則醫師也提醒,人過了30歲左右,身體的血液循環功能會開始走下坡。頭皮上的微血管非常細小,如果血液流不動,代謝廢物(就像垃圾堆積)就會卡在微血管裡。時間一久,這些微血管就會「罷工」失去功能。

⚠️ 頭皮微血管罷工的後果:

  1. 養分送不到毛囊: 頭髮缺乏營養,長不好、長不壯。
  2. 白髮增多: 黑色素細胞得不到足夠養分,無法製造黑色素。
  3. 掉髮加劇: 毛囊長期營養不良,頭髮變得細軟脆弱,容易脫落,甚至可能萎縮!

所以,想要頭髮健康、減少掉髮,促進頭皮血液循環絕對是根本之道!除了前面提到的用溫水洗頭,南雲醫師也建議:

  • 規律運動: 讓全身血液動起來,頭皮也會受益。
  • 避免熬夜、壓力大: 這些都會讓血管收縮,循環變差。
  • 適度按摩頭皮: 用指腹輕輕按壓(不是抓!),或使用寬齒梳輕輕梳頭,都能促進血流。

總結:頭皮健康自評表 & 行動指南

最後幫大家整理懶人包,對照看看你該怎麼做:

你的頭皮狀況 / 生活型態 建議洗頭頻率 重點行動
油性頭皮 (兩天不洗就塌+油亮) / 活動量大、易流汗 每天洗 ✔️ 選用油性頭皮專用洗髮精

✔️ 沖水務必沖到超級乾淨
✔️ 水溫36-38°C溫水
❌ 勿用指甲猛抓
中性/乾性頭皮 (兩天不洗還算蓬鬆) / 靜態生活 2~3天洗一次 ✔️ 選用溫和保濕型洗髮精

✔️ 洗髮精務必先搓泡
✔️ 從後腦勺開始抹泡沫
✔️ 特別注意頭皮保濕
頭皮已出現乾癢、緊繃、脫屑 降低洗頭頻率 (至少隔天洗或更長) ✔️ 立即改用超溫和保濕洗髮精

✔️ 水溫絕不可過熱
✔️ 嚴重時務必看皮膚科醫師
❌ 禁止抓頭皮!
洗頭時掉髮量明顯增多 檢視是否過度清潔 ✔️ 確認洗頭頻率是否適合自己頭皮

✔️ 檢查水溫是否過熱
✔️ 洗髮精是否太強力?
✔️ 是否用指甲抓洗?
✔️ 注重促進頭皮血液循環

頭皮跟臉皮一樣,都是你的門面! 別再用「我覺得」、「我習慣」來決定洗頭方式。花點時間觀察自己的頭皮屬性,用對的方法清潔保養,才能擺脫又癢又油又掉髮的惡性循環,養出健康強韌的秀髮。下次洗頭前,先問問你的頭皮:「今天,我該洗你嗎?」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