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外食防疫必看!譚敦慈親授「挑餐廳2大黃金守則」+食材回家這樣處理才安心

最近疫情又開始升溫,大家出門吃飯是不是心裡都毛毛的?病毒不只會人傳人,連食物包裝、餐廳環境都可能藏危機!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就提醒,防疫期間外食真的要多留幾個心眼,特別是餐廳怎麼挑、外帶怎麼處理、生鮮買回家怎麼清潔,這些眉角沒注意,可能就讓病毒有機可趁。今天就來把譚老師的防疫食安攻略一次整理給大家,守護健康真的不能偷懶啊~

🍽️ 餐廳防疫挑選法:座位「這樣排」才敢走進去

現在走在街上,你會發現每家餐廳的座位安排差超多!有些店家座位排得超寬敞,有些還是跟沙丁魚罐頭一樣擠。譚敦慈老師就強調,挑餐廳第一個要看的就是「座位排列方式」,這直接關係到飛沫傳染的風險高低:

✅ 條件1:座位間隔「超過2公尺」最理想

老師說現在挑餐廳,她一定先站在門口「目測」座位距離。最佳防護距離是2公尺(大約兩大步的長度),這個距離就算隔壁桌講話大聲點,飛沫也噴不過來。有些高檔餐廳會直接撤掉1/3的桌椅,每桌之間空出超大走道,這種就讓人比較安心。

✅ 條件2:沒辦法隔2公尺?至少「背對背」坐

當然啦~不是每家店都有這麼大的空間,尤其台北市寸土寸金。如果看到店家座位排得比較密,至少要確認椅子是「背對背」排列。像是吧檯座、卡座那種面對面的設計風險最高,背對背坐至少降低飛沫直接噴到臉的機率。

🙋‍♀️ 譚老師小叮嚀:如果店裡客人已經坐滿七八成,就算符合以上條件也建議換一家。人一多起來,走動、聊天都會增加接觸風險,不如外帶回家吃更安全!

📦 外帶防疫全攻略:紙盒勝塑膠!到家必做「消毒3步驟」

外帶看似安全,其實便當盒、塑膠袋都可能變成病毒溫床!老師特別提醒幾個關鍵動作:

🧪 關鍵1:自備餐盒先不要!「紙餐盒」是首選

我知道大家環保意識都很高,但譚老師直言:「防疫期間請暫時放下環保魂!」店家根本無法確認你的餐盒乾不乾淨,萬一交接時碰到手反而危險。重點來了:挑「紙餐盒」比塑膠更安全!因為研究發現:

  • 塑膠表面:病毒最長可活3天
  • 紙類表面:病毒1天就陣亡

🛡️ 到家後必做「消毒3部曲」

  1. 塑膠袋絕對不放桌
    很多人習慣整袋放桌上直接開吃,NO!那個提把和袋身可能沾滿病菌。正確做法是:在玄關就握住袋子底部,把餐盒「滑」出來,立刻把塑膠袋丟進垃圾桶或專用回收箱。

  2. 食物倒進自家碗盤
    別直接對著外帶盒吃!把飯菜倒進家裡碗盤的動作,等於多一層防護。尤其便當蓋邊緣、紙盒接縫處最容易藏污納垢,千萬別讓筷子去刮到那些地方。

  3. 吃之前一定要「再加熱」
    別嫌麻煩!無論是微波、電鍋蒸或倒進鍋裡炒,溫度超過60℃就能有效殺病毒。特別是湯品類最容易在路途中降溫,滾過再喝才安心。順帶一提:譚老師連買咖啡都選熱的,就是為了高溫防護!

⚠️ 隱藏地雷:手機別上餐桌!
吃飯滑手機是常態?譚老師急喊卡!研究顯示病毒在手機螢幕能活24小時,放餐桌上可能污染食物。建議用餐前用酒精棉片擦手機,吃飯時收進包包裡。

🥩 生鮮食材處理術:肉類、蔬果清潔法大不同

自己煮最安心?錯!如果沒正確處理食材,超市買回來的魚肉蔬菜照樣有風險。譚老師傳授「食材進門SOP」:

🧹 第一步:包裝先沖水

別急著把東西塞冰箱!保鮮膜、塑膠盒表面先用流水沖10秒(別用菜瓜布刷,避免刮痕藏菌)。像超市的冷藏肉品雖然在低溫環境,但運送過程難保安全。

🐔 肉類處理「眉角超多」

食材類型 處理重點 為什麼?
魚類 ▶️ 流水沖洗表面

▶️ 煮到「全熟」才吃
新冠病毒怕高溫!滾水煮5分鐘就能消滅
牛羊豬 ▶️ 市場買的:先清洗或汆燙

▶️ 超市盒裝:去膜後直接烹調
傳統市場暴露風險高,多一道汆燙更保險
雞肉 絕對別沖水!

▶️ 直接丟沸水汆燙
▶️ 汆燙後再分切料理
美國CDC警告:水洗會讓沙門氏菌噴濺到水槽、砧板,汆燙殺菌更安全

🥬 蔬果類:流動清水洗就夠

譚老師特別澄清:「蔬果不需要用肥皂、鹽巴或小蘇打洗!」反而可能殘留化學物質。正確做法是:

  1. 葉菜類:先泡水5分鐘讓農藥溶出,再開小水流沖洗葉片根部
  2. 水果:連皮吃的(如葡萄、番茄)用軟毛刷輕刷表面
  3. 根莖類:馬鈴薯、蘿蔔等要先削皮再切

🚫 生食風險高!壽司、沙拉暫時忌口
老師嚴肅提醒:防疫期間所有生冷食都先暫停。生魚片、沙拉菜就算洗過也難保完全無菌,尤其諾羅病毒、寄生蟲都可能潛伏,煮熟再吃最妥當。

🛡️ 加碼!外食族必備「安全裝備清單」

除了挑餐廳,出門吃飯帶對東西也能大幅降風險:

  • 酒精噴瓶:15ml小瓶裝隨身帶,摸完菜單立刻消毒手
  • 自備餐具組:免洗筷的漂白劑、免洗湯匙的溶出物都傷身
  • 保鮮袋:進餐廳後把手機裝袋,避免放餐桌污染
  • 有蓋水杯:不用餐廳提供的玻璃杯,避免飛沫落入

💡 譚老師的終極提醒:防疫不能只靠口罩!

「很多人在辦公室戴口罩很認真,一吃飯就全部破功!」老師點出關鍵:脫口罩吃飯的30分鐘才是高風險時段。與其焦慮病毒在哪,不如做到:

  1. 餐廳挑寬敞、人少的時段去
  2. 外帶食物回家立刻換裝加熱
  3. 處理生鮮記得「生熟分開」不混用
  4. 吃飯絕對不聊天、不碰手機

🌟 最後一句話送大家:防疫是長期抗戰,與其恐慌不如建立「安全飲食流程」。把這些動作變習慣,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