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灣的上班族,是不是一天沒喝咖啡就渾身不對勁?台灣人的咖啡消費力真的超驚人,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咖啡廳。但喝多了,你是不是也常擔心:「啊,今天心臟怎麼又蹦蹦跳?」、「胃好像又開始悶悶燒燒的…」這些問題困擾著超多咖啡愛好者。別擔心,這篇就是要來幫你解決這些煩惱,讓你喝得開心又安心!
咖啡不只提神,更是全球「黑金」!
講到咖啡有多紅?它現在可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飲料,只輸給「水」這個基本款!厲害的是,早在2011年,那個很有名的商業網站《Business Insider》就講過,咖啡全球一年的生意額,竟然高達千億美金!這個數字比黃金、天然氣這些我們覺得超重要的物資還值錢,難怪會被叫做「黑金」,地位直逼石油啦!就是因為它那個獨特的香氣跟提神效果,讓人一喝就上癮,但同時也讓大家忍不住擔心:「喝這麼多,到底對身體好不好啊?」這個問題真的吵超久的。
從神秘儀式到你的辦公桌:咖啡的奇妙旅程
你知道咖啡最早是拿來幹嘛的嗎?它可不是一開始就在便利商店等著你喔!咖啡樹的老家其實在非洲跟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最早有紀錄把咖啡當飲料喝的,是15世紀在葉門的一群人——蘇非派穆斯林。他們在進行很神聖的宗教儀式時,會大夥兒一起喝咖啡!為什麼?就是看中它提神醒腦的威力,可以讓大家更專心,感覺也更團結。沒多久,咖啡就隨著這些人傳教,一路紅到紅海周邊,到了16世紀,更是紅到歐洲跟印度去了,變成世界級的飲料。
亞洲人初體驗:「這啥?像藥水一樣難喝!」
那咖啡是啥時飄洋過海來到亞洲的呢?中國最早關於咖啡的紀錄,大概在19世紀初。不過啊,那時候的中國人喝慣了茶,第一次碰到咖啡那個苦味,整個超不習慣!銷量當然拚不過茶葉啦,很多人還嫌棄咖啡「像咳嗽藥水一樣難喝」!至於台灣咧?因為對外貿易的關係,其實更早!在1884年,就有英國人從馬尼拉把咖啡帶進來,還在新北三峽那邊試著種種看呢!想想看,從被嫌棄的「藥水」變成現在人手一杯的時尚飲品,咖啡的翻身仗打得真漂亮!
中醫怎麼看咖啡?原來屬性會變!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中醫歷史那麼久,古書有寫咖啡嗎?」嗯…答案是:還真的沒有! 因為咖啡傳進中國的時間點,大概在1890年左右,那時都清末民初了,在這之前的中醫經典藥書,當然找不到咖啡的影子啦!一直要到1989年,中國的中醫藥管理局集合了一大票專家,編了一本超完整的《中華本草》,才第一次把咖啡當成一味「藥」記錄下來。
咖啡的「性味」不是固定牌!
《中華本草》裡面寫,咖啡「味微苦、澀,性平。主治:醒神;利尿;健胃。」看起來好像蠻溫和的?不過中醫師會告訴你,事情沒那麼簡單!中藥的屬性(是寒?是熱?),除了原本植物的特性,還要看「怎麼處理它」(就是炮製啦)。咖啡也是一樣道理!你喝的那杯咖啡是「寒」還是「熱」,關鍵在於你怎麼喝、豆子怎麼烘!
- 冰咖啡:加了冰塊,整杯屬性就偏寒涼了。如果你本身體質比較虛寒,或是胃不好,喝完可能會覺得更不舒服。
- 深焙熱咖啡:豆子烘得深,喝的時候又是熱的,屬性就偏溫熱。這種比較適合怕冷、手腳容易冰冷的人。
- 淺焙咖啡:豆子烘得淺,酸味比較明顯,中醫認為這類偏涼一點,對胃的刺激也可能比較大。
所以啊,別再說「咖啡就是怎樣怎樣」了,你喝的方式,大大決定了它對你身體的影響!
愛恨交織!咖啡對身體的優缺點大公開
講到咖啡的好處跟壞處,醫學界真的辯論超久!一邊的人會說:「喝太多咖啡傷胃、害骨質流失、心臟亂跳,還會讓你焦慮睡不著!」另一邊的人則大力擁護:「亂講!咖啡明明可以防失智、還能降低某些癌症風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真相是什麼?
其實關鍵在於「量」!美國 FDA 在2018年底就根據一堆研究報告給出建議:健康的成年人,一天喝4到5杯(咖啡因總量大約400毫克)是OK的! 研究發現,每天喝含300-400毫克咖啡因的咖啡,不只沒有健康風險,還真的能找到不少對健康有益的證據!但是!如果超過這個量,身體不舒服的風險就大大增加,失眠、焦慮、心悸這些討厭的傢伙就很容易找上門了。
☕ 咖啡的「優點」清單:不只提神那麼簡單!
- 顧心臟,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2007到2012年間,有三篇重量級的統合分析報告(就是把很多研究結果綜合起來看,證據力更強)都指出:每天適量喝個3到5杯咖啡,真的跟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係!咖啡裡面含的「亞油酸」,本身就有幫助血液流通、防止血栓形成的好處,對心血管健康有加分效果。
- 預防第二型糖尿病: 哈佛大學的團隊超認真,2014年就在糖尿病專業期刊上發表研究。他們發現,跟完全不喝咖啡的人比起來,每天喝咖啡的人,得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平均降低了33%!咖啡對於改善身體的代謝,特別是預防糖尿病,看來是幫得上忙的。
- 大腦升級!專注力、記憶力UP UP: 想讓腦袋更靈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14年的研究給你一個好理由喝咖啡!他們發現,喝完咖啡之後的24小時內,你的專注力和記憶力會明顯提升!難怪早上開會前總想來一杯。
- 對抗神經退化疾病: 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痴呆)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有些研究顯示,每天喝適量(大約3-4杯)的咖啡,對於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有「令人信服的保護作用」!而且好處不只這些,適量喝咖啡還可能降低中風、乳癌、卵巢癌的風險,甚至對減少自殺傾向和憂鬱症也有幫助!咖啡的保護力,比你想的更強大。
⚠️ 咖啡的「缺點」清單:喝過量就慘了!
- 頭痛來襲: 咖啡因是種「中樞神經興奮劑」,適量可以提神,但喝太多反而會讓血管收縮,結果就是…頭痛!這招對有些人特別有效(痛)。
- 數羊到天亮 – 失眠: 這點大家應該不意外。咖啡因讓你的中樞神經太High了,晚上當然會睡不著或睡不好。特別是下午或晚上才喝,更容易干擾睡眠。
- 一直跑廁所 – 頻尿: 咖啡因本身就有利尿效果,會讓身體排出更多水分。如果你本來就容易頻尿,喝咖啡可能會讓你跑廁所跑到懷疑人生。
- 胃在抗議 – 胃痛: 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特別是空腹就猛灌咖啡,咖啡因會直接刺激你的胃,讓它分泌更多胃酸,結果就是胃痛、悶脹不舒服,感覺像胃在燒。
破解迷思!喝咖啡真的會胃食道逆流、心悸、害你骨鬆嗎?
這三個問題大概是咖啡被嫌棄的最大宗原因!但真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 迷思一:喝咖啡 = 胃食道逆流?
- 真相: 很多大型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其實都說,喝咖啡跟胃食道逆流之間,並沒有很強的關聯性!有些綜合分析還發現,喝咖啡甚至可能降低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 關鍵在「賁門」和「時間點」: 咖啡因的確會讓「賁門」(食道跟胃之間的一個小閘門)的肌肉比較放鬆。喝太多時,賁門太鬆了,關不緊,胃酸就比較容易逆流回食道,讓你感覺「火燒心」。這時候,如果又是空腹喝咖啡,咖啡因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兩邊夾攻,當然更容易不舒服!所以很多人就會覺得「都是咖啡害的」。其實,喝的量和有沒有先吃點東西墊胃才是關鍵!
❓ 迷思二:喝咖啡一定心悸?
- 真相: 這真的要看「基因」!哈佛研究團隊發現,我們肝臟裡有種酵素叫 CYP1A2,專門負責代謝咖啡因。而這個酵素活不活躍,是由你的 CYP1A2 基因決定的!
- 你是「快代謝型」還是「慢代謝型」? 多倫多大學的Ahmed El-Sohemy教授做了超多研究。結果發現:
- 如果你是「慢代謝型」(身體缺少足夠的CYP1A2蛋白),咖啡因在你體內待的時間會特別長,就容易刺激心臟,導致心悸,甚至可能增加36% 的心臟病風險!這類型的人喝咖啡就真的要很小心量。
- 如果你是「快代謝型」(擁有正常的CYP1A2基因),那麼在適量飲用的情況下,咖啡不只不會害你心悸,反而可能對心臟有保護作用!所以別人喝沒事,你一喝就心慌慌,真的不是你想太多,是基因不同!
❓ 迷思三:喝咖啡會偷走鈣質,害你骨質疏鬆(骨鬆)?
- 真相: 早期認為咖啡豆含「草酸」,會阻礙鈣質吸收,久了就骨鬆。但!現在的研究發現,咖啡豆經過烘焙、研磨、沖泡成我們喝的咖啡後,裡面的草酸含量其實低到不行!
- 數字會說話: 咖啡裡的草酸含量,估計只有紅茶的 1/5、高麗菜的 1/100、菠菜的 1/1000!這麼低的量,對鈣質吸收的影響真的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啦!所以現在醫學界已經很少說「喝咖啡會導致骨質疏鬆」了。重點還是整體的鈣質攝取夠不夠(例如多喝牛奶、吃小魚乾、深綠色蔬菜),以及有沒有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
用茶代替咖啡?差別在哪裡?
有時候想換換口味,或擔心咖啡影響睡眠,很多人會改喝茶。那效果一樣嗎?
英國薩里大學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同一個人分別在不同天喝等量咖啡因的茶跟咖啡。結果發現:
- 白天提神效果差不多: 兩者都能讓你在白天保持差不多的專注力。
- 晚上差很大!: 喝咖啡的人,晚上比較容易睡不著,或者睡眠品質比較差。但喝茶的人呢?他們的睡眠時間比較長,而且感覺更放鬆!
- 成分大不同:
- 咖啡:主要成分是綠原酸、咖啡酸,提神效果比較直接快速。
- 茶(尤其綠茶):除了咖啡因,還有個很重要的成分叫「茶胺酸」。一杯綠茶大概含25-50毫克的茶胺酸。這個寶貝能讓人感覺放鬆、平靜,對抗壓力和焦慮特別有幫助!而且茶葉的抗氧化能力,整體來說是比咖啡更強的喔!所以喝茶感覺比較溫和、放鬆,不是沒道理的。
中醫師教3招!咖啡控必學,降低不適感
身為愛咖啡又懂中醫的專家,當然要教你幾招「聰明喝咖啡」的方法,把好處最大化,壞處最小化!記住這三招,讓你繼續享受咖啡香:
-
🔥 挑「深焙」比「淺焙」更友善!
- 為什麼? 淺焙咖啡通常酸度比較高!這個酸,正是刺激胃酸分泌的元兇之一。深焙咖啡在烘焙過程中,酸性物質被破壞得比較多,整體酸度大幅降低,喝起來口感也比較醇厚、不刺激。
- 怎麼做? 如果你喝咖啡容易胃不舒服、胃酸多,下次點單時,記得選「深焙」的豆子或咖啡品項(像義式濃縮、法式烘焙這類),避開淺焙的(像耶加雪菲、肯亞AA這種通常偏酸)。差別真的會很明顯!
-
✅ 咖啡豆「品質」是關鍵!別貪便宜!
- 為什麼? 這點超重要但常被忽略!保存不當、品質差的生咖啡豆,很容易長黴菌,產生一種叫「赭麴毒素」的壞東西!這種毒素就算經過烘焙也很難完全消除。喝到含有赭麴毒素的咖啡,會嚴重刺激你的胃,長期下來更會傷肝傷腎!後果比咖啡因本身的影響還可怕。
- 怎麼做? 一定要選擇信譽良好、標示清楚(產地、烘焙日期)的咖啡品牌或店家。別買來路不明、價格超便宜或放太久的豆子。新鮮、品質好的豆子,喝起來更安心,風味也更好!多花一點錢投資健康絕對值得。
-
⏰ 喝咖啡的「黃金時間」:半飽狀態!
- 為什麼? 前面提過,咖啡因會讓「賁門」放鬆,空腹喝等於讓胃酸有機可乘,逆流而上!而且空腹時咖啡因直接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雙重打擊下,胃食道逆流、胃痛當然找上你。
- 怎麼做? 絕對不要一早起床就空腹灌咖啡! 最好的喝咖啡時機點,是在你已經吃了一些食物,胃裡不是空空如也,感覺大約七分飽(半飽) 的時候。這時胃裡有食物當緩衝,咖啡因對胃的直接刺激減少了,賁門也比較不會因為空腹+咖啡因而過度放鬆。例如:吃完早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或是午餐後一段時間。
結語:享受咖啡,聰明喝是王道!
咖啡香真的讓人難以抗拒!了解咖啡的兩面性,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別是對咖啡因的代謝能力),再搭配上面中醫師教的3個實用小技巧—— 選深焙、挑好豆、半飽喝,你就能大大降低心悸、胃食道逆流這些不適發生的機會。別再讓恐懼阻止你享受一杯好咖啡,當個懂得「聰明喝」的咖啡控,才能讓健康跟美味同時擁有!Cheers,為下一杯安心又美味的咖啡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