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情快報:衛福部公布的三起屈公病本土案例,正式宣告台北市今年首度淪陷!萬華區華中里80多歲阿公中鏢,新北市更是不妙,從年初到現在已經累積高達14個案例。最讓人頭痛的是,這些個案活動足跡都指向中和錦昌里的國強嶺一帶,相關區域現在已經拉起管制線,新北市府更火速擴大中和區的防疫範圍到25個里,真的剉咧等!
屈公病到底是什麼碗糕?跟登革熱是兄弟嗎?
講到屈公病,很多人會跟登革熱傻傻分不清。沒錯啦,它倆確實是「蚊」兄「蚊」弟,都是靠病媒蚊叮咬在傳播的!主要兇手就是台灣常見的白線斑蚊跟埃及斑蚊。重點來了:人跟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染!一定是被帶有屈公病毒的蚊子叮到才會中獎。
最近北部時不時就下雨,家裡陽台、地下室隨便一個瓶瓶罐罐積水,根本就是在幫蚊子開「育嬰房」!疾管署1922防疫達人急喊話:清積水、防蚊蟲,現在不做等著被叮爆!
中鏢了會怎樣?關節痛到讓你「屈」成一團!
屈公病的名字可不是亂取的!它的英文名 “Chikungunya” 其實是從非洲土著的話來的,意思就是「痛到彎腰」!光聽就知道不妙。感染後的症狀跟登革熱有像,但還是有關鍵差別:
🔥 屈公病經典症狀(通常被叮後3-7天發作):
- 突然發高燒:來得又快又猛。
- 要命的關節痛/關節炎:手腳關節又痛又腫,嚴重時根本沒辦法走路,連拿筷子都崩潰!這個痛 不是幾天就好,很多人痛好幾週甚至幾個月,比登革熱折磨人。
- 全身不對勁:頭痛、肌肉痛、噁心、疲倦感超重,整個人像被卡車輾過。
- 起紅疹:大概一半的人身上會冒疹子。
❗ 屈公病 vs 登革熱 症狀PK(哪裡不一樣看這裡):
症狀特徵 | 屈公病 | 登革熱 |
---|---|---|
關節痛程度 | 劇痛!常持續數週至數月 | 較輕微,通常不會長期劇痛 |
倦怠感 | 可能持續數週,整個人超虛 | 恢復期較短 |
出血風險 | 較少見 | 可能出現嚴重出血、休克 |
痛到彎腰 | 是!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 典型登革熱較少見此形容 |
高雄美濃區衛生所特別提醒:很多阿公阿嬤中了屈公病,關節痛到沒辦法下床,那種持續好幾個月的痠痛跟疲倦感,真的很折騰人!雖然死亡率不高,大部分的人一週左右會退燒,但後續的關節問題千萬別鐵齒,有症狀快就醫!
⚠️ 這些人感染屈公病風險更高、要更小心:
- 剛出生的嬰兒:出生時如果感染,特別危險。
- 65歲以上的老人家:免疫力較弱,症狀可能更嚴重。
- 有慢性病的朋友:像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有問題的人,併發症風險高。
發現不對勁怎麼辦?關鍵動作快筆記!
如果你或家人最近去過中和國強嶺附近(或其他有案例的區域),又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出疹、尤其是關節劇痛這些症狀:
- 別撐了,快去看醫生!
- 務必老實告訴醫生:最近去過哪裡?有沒有去山上、公園?活動史超重要,醫生才能準確判斷。
- 發病前2天到發病後5天是病毒活躍期:這段時間要特別注意,減少被蚊子叮,避免蚊子再去叮你又叮別人,造成社區傳播。
- 有疑問就打1922:免付費防疫專線0800-001922(或1922),專業人員幫你解答。疾管署網站也有詳細資訊。
最強防蚊戰!居家「四字訣」+外出防護密技
想擋住屈公病?殲滅蚊子老巢+避免被叮是唯一正解!蚊子最愛在 「積水容器」 裡生小孩(孑孓),所以…
🏠 居家防治核心:徹底執行「巡、倒、清、刷」四字訣!
- 巡:當個偵探!每天或每兩三天就仔細檢查家裡、陽台、庭院、頂樓、地下室。任何可能積水的角落都不放過!重點區域:花盆底盤、桶子、廢棄容器、冷氣排水盤、帆布皺褶、屋簷排水槽、閒置輪胎、甚至丟在地上的寶特瓶蓋、零食袋!
- 倒:看到積水?馬上倒掉! 不需要的容器(像免洗杯、破花盆、廢輪胎)直接丟掉或回收,別讓它們有機會裝水。
- 清:還在用的容器怎麼辦?定期清空+刷洗!像花瓶、寵物水碗、澆花桶、冰箱底盤,每週至少徹底清空、刷洗一次。別只是倒水,容器壁上的蟲卵可能還黏著!
- 刷:倒掉水只是第一步!一定要用菜瓜布或刷子用力刷洗容器內壁,把蚊子黏在上面的蟲卵徹底清除,這樣才算斷根!
阿嬤的盆栽底盤、阿公的蓄水桶,常常是孑孓大本營!別偷懶,每週刷洗是基本!
🌳 出門在外防蚊必做:別讓蚊子有機可乘!
去菜市場、公園散步、爬山踏青,或是現在熱區(如中和國強嶺周邊管制區),防蚊措施要做足:
- 衣著防護:長袖上衣 + 長褲是最基本的物理防禦!顏色選淺色系(白色、淺黃、淺藍),蚊子比較不愛,深色衣服(尤其黑色)根本是蚊子吸鐵。
- 防蚊液不可少:皮膚裸露部位(手、腳踝、脖子)一定要噴!認明 政府核可的有效成分:
- DEET (敵避):效果最受肯定,濃度建議成人30-50%,兒童10-30%(看年齡)。
- Picaridin (派卡瑞丁):較無油膩感,效果也不錯。
- 依照產品說明定時補擦,特別流汗或下雨後。
- 避開蚊子高峰時段:清晨(日出前後1-2小時)和黃昏(日落前後1-2小時)是斑蚊最活躍的時段,這段時間待在戶外要特別加強防護。
社區齊心,疫情不侵!
面對屈公病這種靠蚊子傳播的疾病,光靠政府消毒噴藥絕對不夠!每個家庭、每個鄰里都要動起來:
- 互相提醒敦親睦鄰:看到隔壁巷子阿伯家門口堆了一堆瓶罐積水?友善提醒一下,大家一起清才有效!
- 配合里長、環保單位:如果公告要進行戶外噴藥或孳生源檢查,務必配合,該清的空地、該刷的容器一起動手。
- 通報不尋常積水點:發現社區裡廢棄空地、空屋有大量積水容器,通報里長或環保局來處理。
總結:面對屈公病,不恐慌但要警覺!
雙北出現屈公病案例確實讓人擔心,但掌握正確知識和行動,就能有效降低風險:
- 高度警覺症狀:特別是劇烈、持續的關節痛和不明原因發燒,尤其去過疫區者,速就醫並告知活動史。
- 殲滅孳生源是根本:把「巡、倒、清、刷」當成日常習慣,家家戶戶落實,蚊子就沒戲唱。
- 個人防護做紮實:出門到戶外,尤其蚊子多的草叢、樹蔭、山區,長袖長褲+有效防蚊液是標配。
- 高風險族群加強保護:老人家、慢性病患者、嬰幼兒要特別注意防蚊,避免前往高風險區域。
疫情當前,多一分準備,少一分風險。別讓小小的蚊子,影響你我的健康和生活!做好防蚊、清除積水,保護自己,也保護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