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腦瘤惡化擴散快!醫急喊「立刻放療」 預立遺囑遇五關卡到暈 律師教戰破解
66歲的資深媒體人陳文茜,這幾年健康狀況真的讓人捏把冷汗。先是在2019年時,她不幸確診肺腺癌,當時就經歷了一場硬仗,化療、吃藥樣樣來,整個人瘦了一大圈。好不容易撐過來,去年12月又爆出黑色素癌第四期,必須接受免疫治療。這還不夠慘,就在昨天(4日),陳文茜在臉書上透露,她的小腦又多了一顆腫瘤,醫生警告擴散速度超快,必須立刻處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台大癌醫中心院長楊志新直接點出:「這腫瘤長在小腦,位置很敏感,如果拖下去,擴散起來會像野火一樣,一發不可收拾。」陳文茜現在得趕緊做光子放療,整個人壓力山大,但她沒被擊倒,反而開始規劃身後事,沒想到預立遺囑時,被一堆規定搞到頭昏眼花,直呼「活人都被整暈」!律師蘇家宏跳出來教戰,用簡單方法破解這些難關,讓遺產和毛小孩都能好好安排。
眼前黑點一片片!生活變「歌劇魅影」 醫:擴散快得像賽車
陳文茜在臉書專頁「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上寫得超生動,她說因為黑色素沉澱的關係,眼前老是出現一大片黑點,雖然經過第四輪免疫治療後,黑點數量少了一半,但剩下的那些「一個個變超大,有的還長成毛髮狀」,聽起來就超嚇人。想像一下,你洗臉時眼前全是黑影晃來晃去,連簡單日常都變折磨。為了避開這些干擾,陳文茜乾脆把家裡的燈全關掉,自嘲開始過「Phantom of the Opera(歌劇魅影)」的人生,整天活在暗摸摸的環境裡。這種日子,換作是普通人,早就崩潰了吧?
但她沒在怨天尤人,反而對自己喊話:「生活少一點光,心中多一些光。」她覺得人生就是這樣,好事壞事交錯出現,既然壞事逃不掉,與其否認或抗拒,不如坦然接受。信心不是用來騙自己一定會好起來,而是面對挫折時,還能站穩腳步。這種豁達,真的讓人佩服。不過,醫生可沒那麼樂觀,楊志新院長強調,小腦腫瘤的特性就是擴散超快,如果不馬上用光子放療控制,很可能短時間內就影響到其他腦區,到時候連走路、說話都會出問題。陳文茜現在每週都得跑醫院,一邊做免疫治療,一邊準備放療,身體虛到不行,但她咬牙撐著,說這是「跟時間賽跑」。
預立遺囑嘆「五昏」卡關 活人整到暈!律師蘇家宏神解方
陳文茜面對疾病,沒有哭天搶地,但也沒天真以為一定能打敗病魔。她腦筋動得快,想趁還清醒時,把身後事搞定,免得拖累家人。尤其她最掛心的就是家裡的「毛小孩」,總不能自己走了,毛孩沒人照顧吧?還有,她打算把遺產捐給慈善機構,幫助更多人。沒想到,一翻開預立遺囑的規定,整個傻眼,直呼「活人都可以被整暈」!她列出五大難關,笑說自己得「好好活著」,不然光搞這些就累死。還好,律師蘇家宏在臉書上分享破解之道,讓預立遺囑變簡單,愛的人事物都能平安接手。
第一昏:遺囑不能打字,要手寫兩份!複寫影印通通不行
陳文茜看到這條規定,當場昏倒。都什麼年代了,還得親手寫兩份遺囑,而且必須用複寫紙一次寫成,不能先打字再影印簽名。她苦笑:「我現在手抖到不行,寫字像畫符,是要整死誰啊?」蘇家宏律師建議,別自己硬幹,改用「代筆遺囑」就搞定。方法超簡單:找三個證人在場(親友或律師都行),你親口說出遺囑內容,比如「房子給妹妹,現金捐公益」,然後請律師當場寫下來。寫完後,你確認內容沒問題,簽名蓋章就完成。證人也要簽名,這樣就具法律效力,免去你手寫的麻煩。蘇律師提醒,證人不能是繼承人,免得有利益衝突,最好找信任的鄰居或朋友。
第二昏:要一堆證明文件!戶籍謄本、身分證影本跑斷腿
這關更誇張,陳文茜說申請遺囑時,得準備自己、遺產管理人、受贈人的戶籍謄本、身分證影本,連受贈單位(像慈善機構)的證明文件都要。她嘆氣:「我一個病人,哪有體力跑戶政事務所?沒助理幫忙的話,光這關就掛了。」蘇家宏律師妙招是:遺囑裡不用硬塞所有文件,改用「特定描述法」。例如,寫「我妹妹的兒子王大寶」或「我在台大就讀時的同學李小美」,這樣就能鎖定對象,不用調閱一堆資料。如果怕出錯,在遺囑裡加個身分證字號或統一編號也行,但非必要。律師強調,重點是寫清楚人名和關係,法院通常認得出來,省去你奔波的時間。
第三昏:毛小孩不能當贈與者!生前就得搞定資金
陳文茜最揪心的就是這點,法律上寵物只是「物品」,不能直接繼承遺產。她擔心:「萬一我走了,誰來養我的狗?錢又不能留給牠。」蘇家宏律師說,要設計一套「寵物照顧制度」,方法有三種:第一,指定遺囑執行人(像信任的朋友),要求他按遺囑照顧毛小孩,比如每月撥錢買飼料。第二,把寵物和部分遺產「打包」送給親友,但加條件,像「收養狗就得每月帶牠健檢」,違反就收回遺產。第三,搞個「遺囑信託」,把錢交給銀行或律師管理,專款專用於寵物開銷。蘇律師提醒,最好生前就試著安排,比如先轉一筆錢給照顧者,避免法律漏洞。
第四昏:93歲媽媽有特留分!不能亂匯錢給朋友
陳文茜的媽媽高齡93歲,依法有二分之一的「特留分」繼承權,問題是媽媽不喜歡狗,陳文茜想匯錢給照顧狗的朋友,怕被媽媽反對。她無奈:「總不能讓媽媽和狗對簿公堂吧?」蘇家宏律師解釋,特留分是「扣減權」,意思是媽媽可以主張要回部分遺產,但如果她自願放棄,就沒問題。實務上,遺囑執行人(像律師)會在繳完遺產稅後,直接按遺囑分配。如果擔心衝突,遺囑裡可以寫明「媽媽已同意放棄特留分」,或設計部分遺產給媽媽、部分給朋友。律師強調,溝通是關鍵,生前和媽媽談好,就能避免糾紛。
第五昏:房產文件超複雜!權狀、謄本、稅單搞死人
陳文茜名下有不動產,但預立遺囑時,發現光有房屋土地權狀不夠,還得申請謄本和稅單。她翻箱倒櫃哀嚎:「繳費單早不知丟哪了!」蘇家宏律師教戰:用「門牌號碼」或「概括分配」省麻煩。例如,寫「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00號5樓之房屋及土地」,直接鎖定位置。如果房產太多筆,懶得一一列出,就寫「所有不動產由兒子繼承,現金由女兒繼承」,或按比例分配,像「50%捐公益,50%給家人」。律師說,法院接受這種寫法,重點是意思清楚,不用逼自己找齊所有文件。
陳文茜的覺悟:與疾病共處 預立遺囑反成活下去動力
經過這五關折騰,陳文茜反而看開了。她說預立遺囑不是詛咒自己,而是「愛的規劃」,讓自己活得更踏實。現在她一邊對抗病魔,一邊用律師的方法慢慢處理文件,笑稱這是「活下去的新動力」。她也呼籲大家,健康時就該思考身後事,別等病了才手忙腳亂。尤其台灣人常避談死亡,但提前規劃能減少家人負擔。陳文茜的故事,不只提醒我們重視腦部保健和癌症預防,更展現銀髮族的智慧:面對無常,用準備換心安。希望她的放療順利,繼續照亮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