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啊,看有沒有精神科幫他掛個號!」
當我在病房大喊「吃泡麵啦!」時,我媽翻著白眼這樣吐槽。但當她捧著熱騰騰的碗,臉上露出久違的光芒——我知道這碗「不健康」的泡麵,比任何營養品都珍貴。
那些化療教會我們的事:當「健康飲食」成為沉重枷鎖
還記得媽媽剛確診時,全家像打仗似的研究抗癌超級食物,每天綠花椰、藍莓、鮭魚輪番上陣。但隨著化療次數累積到十幾二十次,看著她面對精心準備的餐點卻皺著眉頭說「吃不下」,我才驚覺:當進食變成任務,生命就失去了滋味。
醫院的午後總是漫長。化療機器規律的「滴、滴」聲像在倒數時間,空氣裡飄著消毒水混著藥劑的氣味。媽媽半躺在病床上,眼皮沉重得睜不開。我輕聲問:「中午想吃什麼?」她連搖頭的力氣都沒有,只喃喃說:「唉,能吃什麼?」那語氣,像走進一間菜色全不合胃口的餐廳,絕望得讓人心碎。
▍當營養補充變成壓力源…
- 強迫進食的惡性循環:硬塞健康食物 ➔ 噁心嘔吐 ➔ 更抗拒吃飯
- 情緒黑洞的開始:每餐的推拒都在消耗照顧者與病人的耐心
- 尊嚴的流失:連「想吃什麼」的選擇權都被剝奪
那碗病房裡的「違禁品」:我們與泡麵的叛逃時刻
那天不知哪來的衝動,我突然對著滿室寂靜大喊:「靠!吃泡麵啦!」剛進門的護理師嚇得差點摔了藥盤。媽媽先是一愣,接著笑罵:「你神經病啊!」——那是她當週第一次笑出聲。
當我把泡開的碗麵捧到她面前,蒸騰熱氣模糊了她的眼鏡。她小口啜著湯,突然輕聲說:「這湯頭⋯⋯是以前加班回家常泡的味道耶。」那一刻我差點哭出來。整整三個月沒看過她吃完一整份食物,此刻她卻連湯都喝得一滴不剩。
為什麼「垃圾食物」能打開胃口?
| 科學真相 | 人性需求 |
|---|---|
| 濃郁香氣刺激嗅覺神經 | 熟悉感喚起愉快記憶 |
| 高鈉湯頭觸動疲乏味蕾 | 自主選擇重拾生活掌控權 |
| 軟滑麵體好入口不費力 | 罪惡感帶來心理釋放 |
治療師的掙扎:醫學訓練 VS 真實病房的衝擊
身為職能治療師,我比誰都清楚泡麵高鈉、高油還含添加物。但當護理師皺眉質問:「健康飲食你懂不懂?」我看著媽媽發亮的眼睛,只能苦笑回應:「當她連水都喝不下時,熱量比營養素更重要。」
這不是鼓勵病人天天吃泡麵!而是想對所有癌友家屬說:化療是長期抗戰,偶爾的「放縱」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後來我們發展出「80/20法則」:
- 80%嚴守營養原則:高蛋白、天然食材、足量蔬果
- 20%保留彈性空間:一週選1-2餐吃「想吃的」,哪怕只是半碗冰淇淋
素食癌友必看!營養師沒告訴你的關鍵補充法
媽媽曾堅持吃素養生,卻在化療第三個月驗出嚴重貧血。醫師嚴肅警告:「再缺鐵就得暫停療程!」我們才驚覺:素食者化療期間要特別注意這些:
🔥 易缺乏營養素|快速補充方案
-
維生素B12
➤ 奶蛋素者:每天1顆雞蛋+200ml牛奶
➤ 全素者:早餐加1湯匙營養酵母粉(非一般酵母) -
鐵質
➤ 飯後吃維他命C:促進植物性鐵吸收(如:飯後吃芭樂)
➤ 避開喝茶咖啡:至少間隔2小時
➤ 黑芝麻糊+奇異果是絕配! -
優質蛋白質
| 食物組合 | 蛋白質含量 | 秘訣 |
|---|---|---|
| 毛豆糙米飯 | 15g/碗 | 撒上亞麻籽粉更佳 |
| 豆腐味噌湯+海帶芽 | 12g/碗 | 用昆布熬湯底增加鮮味 |
| 鷹嘴豆泥抹全麥饅頭 | 10g/份 | 加芝麻醬提升風味 |
副作用退散!照顧者必學的實戰餵食技巧
媽媽最怕化療後嘴破像含刀片的時期。有次我遞上營養師推薦的精力湯,她喝一口就痛到掉淚。後來我們發展出「三階段進食法」:
🥄 口腔潰瘍期|溫柔餵食SOP
-
前戲:冰鎮止痛
➤ 用紗布包冰塊輕敷潰瘍處30秒
➤ 喝室溫蜂蜜蘆薈汁形成保護膜 -
開胃:無痛刺激食慾
➤ 芒果布丁:芒果酵素助傷口癒合
➤ 茶碗蒸:用柴魚高湯取代水,鮮味更足 -
主餐:隱形營養補給
[成功配方] 地瓜燕麥粥 ► 蒸熟地瓜壓泥 + 無糖燕麥片煮爛 ► 關火拌入酪梨泥增健康油脂 ► 灑堅果粉補蛋白質 (杏仁/南瓜子打粉) ► 關鍵:放涼到室溫再吃!
治療師的領悟:病房裡最珍貴的營養素叫「快樂」
有次回診,主治醫師看到媽媽體重竟回升,驚訝問秘訣。我尷尬承認:「其實…她最近常偷吃麥當勞薯條。」醫師卻笑了:「能吃就是福!你看她氣色多好。」
這句話點醒我:當我們斤斤計較每克營養素時,常忘了心靈滿足才是最好的消化酶。現在我們依然認真準備健康餐,但也會做這些事:
- 每月1次「垃圾食物日」:鹽酥雞、泡麵任選
- 偷渡營養的快樂餐:自製地瓜薯條+氣炸杏鮑菇
- 用儀式感喚醒食慾:鋪餐墊、放爵士樂、用漂亮碗盤
還記得那個泡麵午後,媽媽吃完最後一口,突然哼起年輕時愛的老歌。陽光穿過百葉窗,在她花白的頭髮上跳躍。那一刻我懂了:在對抗死神的戰場上,一碗泡麵承載的,是活著的滋味。
本文改寫自職能治療師真實照護經驗,營養建議已諮詢臨床營養師。個案狀況因人而異,飲食調整請務必與醫療團隊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