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揪風險,但癌症真會遺傳?醫師這樣說
最近好多人在問:「做癌症基因檢測是不是就能知道自己會不會得癌?」基因功能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直接點破迷思:「癌症會遺傳是真的,但其實只占所有致癌因素的10%左右啦!」也就是說,就算檢測發現帶有癌症基因,也不用嚇到吃手手,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影響更大!
劉醫師解釋:「環境毒素、飲食習慣這些後天因素,其實佔了致癌風險的60-70%以上!」像是重金屬、塑化劑這些環境賀爾蒙,還有現代人愛吃的精緻食物、整天坐著不運動導致身體慢性發炎…這些才是真正的大魔王。
抗癌不用靠運氣!7招日常神隊友清單
既然生活習慣才是關鍵,劉醫師特別分享7個超接地氣的防癌撇步,台灣人天天做得到:
🫙 1. 水喝夠就是排毒神器
「別小看白開水!」劉醫師強調,水溶性塑化劑要靠充足水分代謝。建議每天喝「體重x30c.c.」的常溫水,隨身帶水瓶提醒自己小口喝。
🥬 2. 蔬菜吃滿,水果適量就好
「台灣水果超甜要節制!」劉醫師提醒,每天蔬菜量要比水果多兩倍,深綠色蔬菜優先。水果選芭樂、小番茄等低糖款,拳頭大一碗就夠。
🚫 3. 手搖飲?戒糖先做戰!
「珍珠奶茶比你想的更傷!」劉醫師直言,含糖飲料會加速發炎反應。戒飲料從「減頻率」開始,改成無糖茶、檸檬水,慢慢擺脫糖癮。
🚶 4. 懶人運動法:走路就能爆汗
「不必逼自己跑馬拉松!」每週3天到公園或學校操場快走30分鐘,走到微喘能說話的程度,就是CP值最高的抗癌運動。
🛌 5. 熬夜追劇?癌細胞也陪你嗨
「超過12點睡就是慢性自殺!」劉醫師發現多數慢性病患者都是夜貓族。試著提前半小時關手機,用溫水泡腳幫助入眠。
🧘 6. 壓力不洩洪,身體就遭殃
「台灣人太愛硬撐了!」找到適合的紓壓方式超重要,像是下班後聽療癒Podcast、種小盆栽,甚至對枕頭大叫也行!
🐟 7. 營養補充不是吃心安的
「挑對營養素才有用!」醫師點名三大類:
- 益生菌:選有菌株編號的調整腸道
- 維生素D:多數台灣人都缺乏
- 魚油:挑rTG型式吸收率最佳
醫師真心話:防癌就像存健康老本
劉博仁醫師最後提醒:「與其糾結基因報告上的紅字,不如今天就把水瓶裝滿水、晚餐多加一碟青菜!」環境毒素躲不掉,但戒糖、多動、睡飽這三件事做到就有60分。想知道更多個人化建議,找專業醫師聊一聊,訂做你的防癌計畫才實在!
養成這些習慣其實不難,重點是持續做。就像存錢一樣,每天存一點健康本錢,未來才有底氣跟癌症說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