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嗎?」
這句話根本是台灣人見面的制式開場白,比「吃飽沒」還常見。
但你有沒有發現,就算忙到快往生,我們還是會嘆氣說:「瞎忙啦!」
可要是真的閒下來呢?打死都不敢承認,彷彿「沒事做」是種原罪…
台灣人的「忙碌恐慌症」真相大揭密
為什麼我們把「閒」當成髒字?
捷運上聽到兩個OL的對話超經典:
「妳週末去哪玩?」
「沒啦就…在家處理些雜事」(明明追劇追到黑眼圈)  
台灣人骨子裡刻著三句魔咒:
- 🤯 休息=偷懶
- 🤯 空白行程=沒出息
- 🤯 說「我很閒」=社會性自殺
不信?試試下次聚餐時說:「我最近超閒超爽的!」
保證全桌突然安靜,有人還會尷尬補刀:「真好…我都忙到沒時間生病…」
(然後開始比誰加班時數長,根本自虐俱樂部)
忙碌基因是這樣被養大的
回想你的成長史,根本是部「防閒手冊」:
| 人生階段 | 「防閒」措施 | 後遺症 | 
|---|---|---|
| 學生時期 | 寒暑假輔導塞好塞滿 | 覺得放假心虛 | 
| 大學時代 | 實習/打工/社團三頭燒 | 空堂反而焦慮 | 
| 出社會後 | LINE群組24小時轟炸 | 已讀不回罪惡感 | 
最可怕的是潛意識洗腦:
當你好不容易空出下午,身體卻自動進入「待機模式」——
坐立難安、狂刷求職網、甚至開始整理三年沒動的衣櫃…
因為我們早就忘記「純粹放鬆」是什麼感覺了!
時間管理的最大謊言:省下時間做更多事
老闆最愛說:「學會時間管理,效率提升就能準時下班!」
結果呢?省下的兩小時馬上被塞進三個新任務。  
真正的時間管理高手都懂這個祕密:
把行事曆切出「空白格」比塞滿行程難十倍
敢在Google日曆寫「發呆時段」才是真勇者
我朋友阿凱的覺醒超經典:
他用番茄鐘工作法省下時間,主管卻說:「既然效率這麼好,那順便接手離職同事的專案吧!」
從此他學會在行事曆埋伏筆——
每天保留「神聖不可侵犯」的耍廢時段,標註「與重要客戶視訊」(客戶是他家貓咪)
發呆實戰手冊:從5分鐘開始奪回人生
破除「廢物感」心魔
當罪惡感襲來時,請對自己唸這句解毒真言:
「休息不是在充電,是在換電池」
想想手機就知道:
邊充邊用→電池壞超快
關機充電→電力滿格衝更快  
台灣版「廢物練習」三階段
階段1️⃣ 初階:當個都會隱形人(每日5分鐘)
- 🚇 捷運通勤時收起手機,看窗外發呆
- ☕ 買咖啡後坐著喝完(別外帶!)
- 🛋️ 回家先在沙發發呆5分鐘再開燈
重點: 被同事撞見就說「在構思企劃」,保證獲得敬佩眼神
階段2️⃣ 中階:建立耍廢防護罩(週末2小時)
- 📵 手機開飛模式藏在抽屜深處
- 🧩 玩實體拼圖/樂高(禁用數位版)
- 🌳 去公園當「樹洞觀察員」(偷聽松鼠對話)
真實案例:
文案小美用這招後,客戶竟稱讚她「提案有生活感」
(其實靈感來自看阿伯下棋時聽到的幹話)
階段3️⃣ 高階:廢物理直氣壯術(挑戰半日空白)
- 📝 提前在團隊日曆公告:「本日下午大腦硬體升級中」
- 🎮 認真打電動(像文中跑跑卡丁車練到彩虹手套)
- 🍜 慢食一碗牛肉麵,數清楚有幾塊肉
驚人效果:
工程師大雄每週「廢物下午」後,bug率下降40%
「原來發呆時大腦在背景除錯啊!」(他的神解讀)
從韓國發呆大賽學到的生存智慧
還記得轟動全球的「2014首爾發呆大賽」嗎?
評選標準超顛覆:
✅ 心跳最穩定者勝出
❌ 睡著或偷滑手機直接淘汰  
這比賽根本是現代人照妖鏡!
參賽者阿哲分享:「前10分鐘焦慮到冒汗,後來發現雲在天空打架超精彩…」
更諷刺的是:評審拿著平板監測心跳時,自己緊張到數值飆破百  
打造你的日常發呆儀式
| 情境 | 進階耍廢法 | 
|---|---|
| 辦公室 | 躲進廁所單間做「馬桶冥想」(計時器設7分鐘) | 
| 家庭主婦 | 宣布「冰箱檢修時段」(坐廚房地板喝咖啡) | 
| 學生族 | 下課衝頂樓「看雲打卡」(IG發限動標#廢物練習) | 
重寫人生腳本:當個理直氣壯的閒人
我採訪過的時間管理顧問Luna說破盲點:
「客戶總問『省下的時間能做什麼』,我反問:『為什麼非得做什麼?』」  
她有個絕招:把「閒」寫進職場優勢
- 面試時說:「我擅長保留空白時段維持創作品質」
- 開會提案強調:「本專案已預留沉澱期,避免決策失誤」
最後的靈魂拷問:
當你躺在病床回望人生,會驕傲地說:
「我當年企劃書交得超快!」
還是
「我和女兒在河堤看過27次日落」?  
真正的時間自由不是擠出更多小時
而是敢在行事曆寫:「本時段專職呼吸」
從今天開始,當同事再問:「最近忙嗎?」
試著微笑回答:
「在練習當個稱職的閒人喔!」
(然後欣賞對方瞳孔地震的精彩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