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後才懂,餵母奶根本是場硬仗!明明想給寶寶最好的營養,卻常遇到「奶量不足」或「塞奶痛到哭」的窘境。別擔心!這篇結合中醫智慧的哺乳攻略,用阿母們都聽得懂的話,教你如何輕鬆發奶、暢通乳腺,讓母乳之路不再淚汪汪~
💡 為什麼餵母奶這麼辛苦?中醫這樣看
懷孕生產已經耗盡媽媽元氣,哺乳更是長期抗戰!中醫古書《三因極病證方論》早就點破關鍵:「產婦有二種乳汁不行,有血少氣弱澀而不行者,有氣血盛而壅閉不行者。」簡單說就是:
- 氣血虛弱型:生完虛累累,根本沒原料造奶
- 氣血壅滯型:身體有能量卻卡關,奶水出不來
以下針對哺乳三大魔王關卡,分享超實用破解法👇
🍼 第一關:奶量不足|4招讓妳變「奶牛」
✅ 1. 寶寶就是最佳發奶神器
▶️ 怎麼做:別管什麼「3小時餵一次」的規則!寶寶餓了就塞奶,每天至少親餵8-12次。夜間泌乳激素旺盛,千萬別省略半夜那餐! ▶️ 科學原理:寶寶吸吮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催產素」和「泌乳激素」,吸越多次=告訴大腦:「快產奶啊!」 ▶️ 過來人經驗:剛開始奶少別灰心!新手媽小琳分享:「第一週只能擠10ml超挫折,持續親餵+手擠,滿月後居然能存凍奶了!」
✅ 2. 餵奶前必做「通關按摩」
▶️ 黃金四穴位:
💆♀️ 膻中穴|兩乳頭連線中點
💆♀️ 乳根穴|乳頭正下方,乳房下緣
💆♀️ 膺窗穴|乳頭正上方第三肋間
💆♀️ 天谿穴|乳頭旁開2寸(約三指寬)
▶️ 按摩手法:
- 用指腹輕壓穴位各10秒(避開乳頭)
- 手掌包覆乳房,從外往乳頭方向「螺旋畫圈」按摩
- 像擠牛奶般輕柔捏壓乳暈(超有感!) ▶️ 小技巧:洗澡時抹點椰子油更好推,溫熱水沖背也能促進循環
✅ 3. 發奶食療這樣吃才有效
▶️ 中醫推薦食材:
體質類型 | 適合藥膳 | 日常食補 |
---|---|---|
氣血虛弱 | 黃耆枸杞紅棗茶、當歸羊肉湯 | 黑芝麻糊、紫米紅豆粥 |
陰虛燥熱 | 山藥蓮子湯、麥門冬燉雞 | 木瓜燉鮮奶、蓮藕汁 |
▶️ 必喝湯水:
🌟 平民神湯:雞爪花生湯(膠質滿滿)
🌟 素食首選:紅藜毛豆濃湯(蛋白質爆表)
🌟 懶人法寶:即食滴雞精+溫鮮奶(隨時補充)
⚠️ 注意:喝湯同時要吃料!光喝湯不吃肉=補水不補蛋白
✅ 4. 放輕鬆!壓力是母乳殺手
▶️ 真實案例:「每次擠奶盯著刻度看,越急越擠不出…後來把奶瓶蓋住,聽著冥想音樂,奶量反而多30ml!」——二寶媽咪阿雅
▶️ 減壓妙招:
- 聞寶寶衣服的奶香味(催產素激升)
- 看搞笑育兒影片轉移注意力
- 和哺乳社團媽咪吐苦水(同溫層最暖)
▶️ 重要觀念:
「混合餵養也能養出健康寶寶!我前兩週補配方奶,第三週成功轉全母乳,別給自己太大壓力」——護理師兼三寶媽
🔥 第二關:乳腺阻塞|5招疏通不發炎
✅ 1. 人體疏通器-寶寶下巴
▶️ 神操作:
- 摸到硬塊後,用橄欖球抱姿或69式姿勢
- 讓寶寶「下巴對準硬塊位置」吸吮
- 吸奶時下巴會像小拳頭按摩阻塞處
▶️ 實測:塞奶時讓寶寶吸20分鐘,硬塊從50元硬幣大縮成10元!
✅ 2. 冷敷才是王道!
▶️ 錯誤迷思:熱敷可能讓發炎更嚴重!
▶️ 正確做法:
❄️ 冷敷時機:餵奶後/硬塊紅腫痛時
❄️ 推薦材料:高麗菜葉(冷藏後剝掉硬梗)、退熱貼(避開乳頭)
❄️ 時間:每次15分鐘,一天可敷4-5次
✅ 3. 卵磷脂+喝水=天然通乳劑
▶️ 關鍵吃法:
- 急性塞奶:每日補充 4800mg 卵磷脂(約4顆1200mg膠囊)
- 日常保養:每日 2400mg
▶️ 食物來源:
🥚 蛋黃(每天可吃2顆)
🥛 無糖豆漿(一天800c.c.)
🌰 堅果醬(抹吐司超方便)
▶️ 喝水公式:每公斤體重x35c.c.+親餵額外500c.c.(例:60kg媽咪=60×35+500=2600c.c.)
✅ 4. 經絡按摩自救術
▶️ 三大特效穴:
穴位 | 位置 | 按摩方式 |
---|---|---|
太衝穴 | 腳背大拇趾與二趾骨縫 | 用拇指關節深壓30下 |
少澤穴 | 小指甲根部外側 | 用指甲輕掐20下(餵奶前按) |
天宗穴 | 肩胛骨中央凹陷處 | 請老公用拳頭按壓超痠爽 |
▶️ 加碼密技:
- 用刮痧板輕刮腋下到側胸(避開乳房)
- 梳頭梳背法:用寬齒梳從乳房外緣往乳頭梳
✅ 5. 疏肝解鬱茶飲
▶️ 中醫解析:
「肝經通乳房,壓力大就像把乳腺捏住!」肝氣鬱結會塞奶,推薦喝:
🌿 玫瑰枸杞茶:玫瑰花5朵+枸杞1匙
🌿 薄荷橘皮水:新鮮薄荷葉10片+陳皮1塊
🌿 月子中心秘方:柴胡6g+王不留行9g煮水(需諮詢中醫師)
🚫 第三關:退乳時機|溫柔離乳不塞奶
✅ 漸進式退奶法
▶️ 實用時程表:
週數 | 行動重點 | 身體變化 |
---|---|---|
第1週 | 每日減少1次擠奶,每次縮短5分鐘 | 微脹但可忍受 |
第2週 | 拉長擠奶間隔,只擠到不痛為止 | 乳房變軟,奶量減半 |
第3週 | 24小時以上沒脹才擠,每次<5分鐘 | 偶有硬塊需冷敷 |
第4週 | 完全停止擠奶,穿合身運動內衣 | 可能滴奶數週屬正常 |
✅ 退奶食物紅黑榜
▶️ 有效食材:
✅ 韭菜炒蛋(每天一盤)
✅ 麥芽水(生麥芽60g煮1000c.c.水)
✅ 人參雞湯(薄片3片就夠)
✅ 冰涼綠豆湯(退心火兼減奶)
▶️ 地雷食物:
❌ 花生豬腳(膠質催奶)
❌ 黑麥汁(發酵麥芽反而發奶)
❌ 青木瓜(酵素活化乳腺)
✅ 藥物退乳注意事項
▶️ 西藥選擇:
- Bromocriptine(需醫師處方,可能頭暈)
- 含Pseudoephedrine感冒藥(短期使用)
▶️ 中藥調理:「退奶藥材多寒涼,搭配當歸白芍可護脾胃」——臨床中醫師提醒
常用方:炒麥芽1兩 + 神麴3錢 + 烏梅5顆煮水
🌸 給母乳媽媽的暖心小語
記得那位邊擠奶邊哭的新手媽媽嗎?她後來笑著說:「現在回頭看,那些追奶的日子就像乳房上的妊娠紋——是辛苦的印記,更是驕傲的勳章。」無論妳是全親餵、混餵,或選擇配方奶,那份想給孩子最好的心意,早已是100分的愛。
產後哺乳小幫手:
📅 記錄神器:APP記錄餵奶時間/奶量
👯 支持團體:FB「母奶娃娃考考你」社團
🆘 緊急救援: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本文由昌盛堂中醫診所專業審訂,融合臨床經驗與最新哺乳研究。哺乳路上妳不孤單,有需要時隨時尋求專業協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