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乳房腫塊幾週暴增3公分!醫揭密:這種少見腫瘤可能良性也可能惡性

當妳在洗澡時摸到乳房硬塊,心跳會不會突然漏一拍?多數女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乳癌,不然就是常見的纖維腺瘤或囊腫。但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種比較少人知道,卻可能默默在妳身體裡快速長大的「葉狀瘤」!

💡 什麼是葉狀瘤?這些症狀要警覺

最明顯症狀:腫塊「暴風式成長」

很多患者都是這樣跟我說的:
「醫師,我明明每個月都自我檢查,上個月還好好的,這個月突然摸到左乳下面有個2-3公分的硬塊!
這種腫瘤最可怕的地方就是生長速度超快,可能短短幾週就從摸不到變成鴿子蛋大小,快到我常說它是「用生命在長大」的那種腫瘤。

好發族群與惡性風險

  • 40多歲女性最常見(但20歲到60歲都可能出現)
  • 年輕女生若得到多數是良性
  • 年紀越大,惡性機率越高
  • 臨床上約每4個就有1個是惡性

🔬 葉狀瘤三大特殊性格

1. 名字由來超形象

為什麼叫「葉狀」瘤?因為放在顯微鏡下看,腫瘤組織會像樹葉的紋路一樣散開,超特別的!

2. 超會偽裝成別人

這點最讓人頭痛!就算我做過上千次乳房檢查,光靠觸診或超音波也分不清是葉狀瘤還是纖維腺瘤。它們摸起來都是:

  • 邊界清楚
  • 硬硬的
  • 會滑動

3. 暗藏兩副面孔

葉狀瘤是個「雙面人」腫瘤,可能是:

  • 純良性
  • 純惡性
  • 或同時有良惡性特徵

唯一能揪出它真面目的方法只有切片檢查!就算影像檢查看起來很peace,只要它長得快或大得快(超過5公分),我就會強烈建議切開看真相。

🩺 確診流程大解析

檢查方式比一比

檢查方式 優點 缺點
粗針切片 傷口小、恢復快 組織量少易誤判
整顆切除 確診率超高 需動小手術

良心建議:如果懷疑是葉狀瘤,拜託直接選「整顆切除」!粗針切片像用吸管喝珍珠奶茶,常常吸不到珍珠(腫瘤組織),容易誤診耽誤治療。

良性葉狀瘤的真相

確診良性後先鬆一口氣!但要注意:

  • 不會增加乳癌風險(和一般乳癌無關)
  • 復發率高達20-30%
  • 可能術後1-2年就原地復活
  • 術後每半年要用超音波追蹤至少5年

有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28歲女生切除8公分良性葉狀瘤,兩年後回診又在同位置摸到3公分腫塊,還好及早發現再次切除!

⚠️ 惡性葉狀瘤 vs 一般乳癌 關鍵差異

本質大不同

雖然都長在乳房,但惡性葉狀瘤根本是「隔壁班同學」:

特性 惡性葉狀瘤 一般乳癌
來源組織 乳管旁的結締組織 乳管/乳小葉
轉移方式 幾乎不轉移淋巴 易淋巴轉移
擴散速度 長得快但少遠端轉移 可能全身擴散
治療核心 局部切除為主 常需全身性治療

治療方式大揭秘

手術是重中之重!

  • 要像吃甜甜圈連周圍正常組織一起挖掉
  • 腫瘤太大時可能需全乳切除
  • 不用清淋巴結(跟乳癌最大不同點)

什麼情況要化療?

  • 極少數轉移到肺或骨頭時
  • 腫瘤反覆復發控制不住
  • 絕對不用荷爾蒙治療(對它無效)

上個月有位45歲患者,7公分惡性葉狀瘤切除後,我明確告訴她:「妳不用化療也不用吃抗荷爾蒙藥,定期追蹤就好!」她當場哭出來,以為自己死定了…

🌟 給姐妹們的關鍵提醒

  1. 摸到硬塊先別自己嚇自己,但一定要就醫
  2. 每月自我檢查時特別注意:
    • 腫塊是否突然變大
    • 皮膚是否被撐到發亮
  3. 若確診葉狀瘤:
    • 良性也要當成會復發來追蹤
    • 惡性首重完整切除範圍
  4. 術後追蹤不能偷懶:
    • 每3-6個月超音波檢查
    • 至少持續5年

記得那位兩度復發的女生嗎?現在她每半年乖乖回診,最近剛結婚寄喜餅給我,笑著說:「醫師,我現在摸乳房比摸老公還勤勞啦!」

最後提醒大家,葉狀瘤雖然少見,但它的「暴衝式成長」特性就是身體給我們的警報器!下次自我檢查時,多花10秒感受腫塊變化,可能就是救自己一命的關鍵時刻喔!

本文由醫療團隊專業撰寫,提供最實用的女性健康知識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