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乳房保健必知!远离台湾女性头号癌症威胁的6道防护网

別輕忽!乳癌是台灣女性的健康頭號威脅

講到女性癌症,乳癌在台灣真的是穩坐「發生率第一名」的寶座,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幾乎每天都有好多位姐妹被診斷出來,這個數字真的讓人看了心驚驚!而且不只發生率高,它還是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五位,絕對是我們不能輕忽的健康殺手。你可能會想:「我還年輕,應該沒關係吧?」或是「我們家都沒人有,應該輪不到我?」拜託,千萬不要有這種僥倖心態!乳癌的風險因子比你想像的還多,而且很多跟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息息相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認識這個「粉紅殺手」,看看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更重要的是,我們平常到底能做什麼來築起防護網,把風險降到最低!

小心!你是乳癌的高危險群嗎?快來對照這7大風險因子

乳癌不是無緣無故找上門的,有些人的風險就是比別人高一些。醫生們根據長期的觀察和研究,歸納出以下這幾種情況的姐妹要特別提高警覺,定期檢查絕對不能偷懶:

  1. 家族有乳癌病史者: 這個超級重要!如果你的媽媽、親姐妹、或是女兒(醫學上稱為「一級親屬」)曾經得過乳癌,那你的風險就會比一般人高。特別是親屬很年輕就得病,或是家族中有好幾位都得過,那真的要更小心。這跟遺傳基因(像有名的BRCA1、BRCA2基因突變)很有關係。阿嬤、阿姨、姑姑(二級親屬)有病史的話,風險也會增加,只是沒有一級親屬那麼高。

  2.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者: 千萬別以為一邊得過、治療好了就沒事了。很不幸地,曾經有一側乳房得過乳癌的女性,另一側乳房或同側乳房復發的風險,確實是比沒得過的人高出許多。這是身體給的警訊,代表需要更積極的追蹤和保養。

  3. 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者: 這幾種癌症被歸類為「荷爾蒙相關癌症」。如果你曾經罹患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代表你的身體可能對某些荷爾蒙的作用比較敏感,或者存在某些共同的風險因子(比如基因),這也會讓妳罹患乳癌的機率上升。

  4. 生育相關因素:

    • 未生過孩子: 沒有懷孕生育過的女性,風險比生過小孩的女性高一些。
    • 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 比較晚才生第一胎,也是風險因子之一。
    • 未餵過母奶: 研究發現,哺乳對媽媽的乳房其實有保護作用。完全沒有餵過母奶,或是餵的時間比較短的媽媽,風險也會稍微高一點。哺乳時間越長,保護效果似乎越好哦!
  5. 月經史很長:

    • 初經早(12歲以前): 小小年紀(國小五、六年級甚至更早)就來月經的女生,因為身體暴露在雌激素的時間比別人長很多年,風險也會增加。
    • 停經晚(55歲以後): 同樣道理,如果到了55歲甚至更晚才停經,身體受雌激素影響的時間拉得很長,也是風險因子之一。
  6. 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更年期女性為了緩解不適症狀(如熱潮紅、盜汗、失眠),有時會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特別是「只補充雌激素」的類型,或是長期使用(好幾年),研究顯示會稍微增加乳癌風險。這點在考慮使用荷爾蒙補充劑時,一定要跟醫生充分討論利弊得失。

  7. 其他生活型態因子: 雖然上面沒列,但也很重要!

    • 肥胖(尤其停經後): 脂肪組織也會產生雌激素!停經後肥胖的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相對較高。
    • 飲酒過量: 酒精代謝物對細胞有害,且可能影響荷爾蒙。
    • 缺乏運動: 規律運動有助調節荷爾蒙和維持健康體重。
    • 高脂飲食: 尤其是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反式脂肪。
    • 長期暴露環境荷爾蒙: 如某些塑化劑、殺蟲劑等。

認清風險,不是為了嚇自己,而是要更積極保護自己! 如果你符合上面任何一項,別慌張,這只是提醒你要更重視乳房保健和定期篩檢(如乳房X光攝影、超音波)。即使都不符合,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還是有很多患者是沒有明顯風險因子的!

預防勝於治療!6件超有感日常小事,幫乳房健康加分

除了定期去醫院做檢查,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才是預防乳癌最強大的武器!不用花大錢,也不用搞得自己很痛苦,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以下這6件事,就能有效幫身體打造更健康的環境,降低乳癌發生的機會:

1. 餐餐加點「彩虹」與「粗食」:多吃膳食纖維及植化素

*   **膳食纖維是腸道清道夫:** 它本身雖然不是營養素,但作用超大!它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縮短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如果排便不順,體內一些廢物或不好的物質可能被重新吸收,影響健康。而且,腸道菌相好壞跟全身健康、甚至免疫力息息相關。膳食纖維就是好菌的糧食!目標是每天至少攝取25公克以上。
*   **怎麼吃?** 糙米飯、五穀飯取代白飯是基本款。早餐可以吃大燕麥片泡鮮奶或無糖豆漿。蔬菜每餐至少1.5碗(煮熟後),種類越多越好,深綠色蔬菜(地瓜葉、菠菜、空心菜)、菇類(香菇、金針菇、木耳)、海帶紫菜都是好選擇。水果每天2-4份(1份約一個拳頭大),連皮吃更好(但要洗乾淨),蘋果、芭樂、奇異果、小番茄都很棒。豆類如黃豆、黑豆、毛豆,也是纖維和好蛋白質的來源。
*   **植化素是植物的防護罩,也是你的抗氧化戰士:** 這些存在於植物中的天然化學物質(不是維生素礦物質哦!),賦予蔬菜水果鮮豔的顏色和特殊氣味,更是它們抵抗病蟲害、紫外線的武器。對人體來說,它們具有強大的抗氧化、抗發炎、調節免疫力、甚至輔助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的植化素,所以「吃彩虹」原則絕對要記住。
*   **怎麼吃?** 紅色的番茄、紅椒(含茄紅素);橙黃色的胡蘿蔔、南瓜、玉米、柑橘(含β-胡蘿蔔素、葉黃素);綠色的花椰菜、菠菜、綠茶(含兒茶素、葉綠素、吲哚);藍紫色的藍莓、葡萄、紫高麗菜、茄子(含花青素);白色的洋蔥、大蒜、菇類(含硫化物、多醣體)。盡量選擇當季新鮮的,用「清炒」、「蒸」、「煮湯」或「生食沙拉」(注意清洗)等方式,避免高溫油炸破壞營養。

2. 跟「油滋滋」說掰掰:聰明選擇,少攝取脂肪及膽固醇

*   **重點在「質」與「量」:** 不是所有脂肪都不好,但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確實被認為與乳癌風險上升有關。飽和脂肪多存在於動物性油脂(豬油、牛油、肥肉、奶油)和某些植物油(椰子油、棕櫚油)。反式脂肪則是人工氫化植物油,常見於酥油、人造奶油、以及用這些油製作的糕餅、酥皮、油炸食品、洋芋片等。高膽固醇食物通常也伴隨著高飽和脂肪。
*   **怎麼做?** 減少吃紅肉的頻率(如牛、豬),改吃去皮雞肉、魚肉。少吃油炸物、酥皮點心、奶油蛋糕、冰淇淋。喝牛奶選低脂或脫脂。烹調時捨棄豬油、牛油,改用好的植物油(後面會講)。吃肉時把看的到的肥肉部分去掉。外食時,滷、燙、清蒸的菜比油炸、紅燒(通常油多)的更好。零食選擇堅果(但也要適量,因熱量高)取代洋芋片、巧克力棒。

3. 動起來,身體更暢快:規律運動,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

*   **運動是天然的荷爾蒙調節劑:** 規律運動的好處多到數不完!對預防乳癌來說,它能幫助維持健康體重(減少脂肪堆積產生的雌激素),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高胰島素也與某些癌症風險有關),直接調節荷爾蒙平衡(如降低雌激素濃度),增強免疫系統功能,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研究明確顯示,有運動習慣的女性,乳癌風險較低。
*   **怎麼動?** 「333原則」很好記:**每週至少3天,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左右**(感覺有點喘、還能講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運動類型不拘,找自己喜歡、能持續的最重要!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跳有氧舞蹈、上健身房、打羽球、瑜伽、太極拳都可以。通勤時提早一站下車走路、午休時間去爬樓梯、看電視時原地踏步或做簡單肌力訓練(如深蹲、抬腿),都是累積運動量的好方法。重點是「規律」和「持續」!

4. 大海的恩賜:每週至少吃三次深海魚,補充ω-3脂肪酸

*   **ω-3脂肪酸是抗發炎高手:** 這是一種人體必需但無法自行製造的「好脂肪」,必須從食物攝取。深海魚是EPA和DHA這兩種重要ω-3脂肪酸的最佳來源。它們具有強大的「抗發炎」效果。慢性發炎被認為是許多慢性疾病(包括癌症)的溫床。研究也發現,ω-3脂肪酸可能有助於抑制癌細胞生長、轉移。
*   **怎麼吃?** 選擇體型中小型的**深海魚**,如:**秋刀魚、鯖魚(花飛)、四破魚、竹筴魚、鮭魚(特別是野生鮭魚)、土魠魚**。每週至少吃**2到3次**,每次約一個手掌心大小的份量(約70-100克)。烹調方式以「清蒸」、「烤」、「煮湯」為佳,避免高溫油炸破壞營養素,也減少額外油脂攝取。如果真的很難吃到魚,在諮詢醫生或營養師後,可以考慮品質好的魚油補充劑,但「吃魚」能同時獲得優質蛋白質、維生素D等其他營養素,效果通常更好。

5. 東方養生智慧:每天喝三次綠茶,補充抗癌的抗氧化物與多酚類

*   **綠茶多寶庫:兒茶素是明星成分:** 綠茶未經發酵,保留了最多的天然「兒茶素」,特別是EGCG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是公認抗氧化、抗發炎、抗癌潛力強大的植化素。它能幫助清除體內有害的自由基,保護細胞DNA免受損傷,並可能透過多種途徑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與血管新生。
*   **怎麼喝?** 選擇**無糖**的綠茶(自己泡的最好,市售瓶裝常含糖)。每天喝**2到3杯**(每杯約250cc)。水溫不要用滾燙的沸水(約80-85°C),泡1-3分鐘即可,避免過度萃取苦澀味和破壞營養。飯後喝一杯很不錯。注意咖啡因含量,對咖啡因敏感的人,下午三點後就別喝,或選低咖啡因綠茶。別把綠茶當水喝,過量也可能影響鐵質吸收或造成其他不適。**烏龍茶、紅茶的兒茶素含量會因發酵程度降低,效果不如綠茶。**

6. 廚房裡的健康學問:聰明用油,植物油是首選,但「火侯」是關鍵!

*   **選好油:** 烹調用油建議以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或**Omega-9脂肪酸**的植物油為主,這類油相對穩定,且對心血管較友善。台灣常見的好選擇包括:**橄欖油(特級初榨適合涼拌,精製橄欖油可炒)、苦茶油(發煙點高,適合煎炒)、酪梨油(發煙點高,用途廣)、芥花油(發煙點高、味道中性)、葵花油(選高油酸型更好)、葡萄籽油**。盡量避免使用豬油、牛油等動物油,以及椰子油、棕櫚油(飽和脂肪高)。
*   **控油溫:這是超級重點!** 再好的油,只要加熱超過它的「發煙點」(油開始冒煙、變質的溫度),就會產生有害的致癌物質(如丙烯醯胺、多環芳香烴)。所以:
    *   炒菜時,鍋子不要太熱才倒油(看到油紋或冒煙就太熱了),用「熱鍋冷油」或中小火烹調。
    *   避免大火快炒到油煙狂冒。
    *   絕對不要重複使用煎炸過的油。
    *   需要高溫煎炸時,選擇發煙點高的油(如精製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並盡量縮短時間。
    *   涼拌、煮湯、低溫烹調時,使用營養價值高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亞麻仁油(亞麻仁油絕對不能加熱!)。
*   **減用量:** 即使用好油,也要控制總量。多用蒸、煮、燉、滷、涼拌等低油烹調法。炒菜時可以用「水炒法」(先加少量水,再放油)。善用不沾鍋減少用油量。

健康是每一天的累積!為自己,也為愛你的人

乳癌雖然是台灣女性的頭號健康威脅,但它絕對不是不可預防的絕症!了解自己的風險因子,是主動出擊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預防的觀念落實在每天的飲食選擇、運動習慣、生活細節中。上面提到的6件事,每一件都不難,關鍵在於「持續去做」。別小看每天一杯綠茶、每週幾次快走、餐盤裡多點蔬菜、烹飪時小心用油的威力,這些點點滴滴的累積,正是為你的健康築起最堅固的防護網。當然,該做的乳房篩檢(乳房X光攝影、超音波)千萬別拖延,政府有補助,要好好利用!記得,關心自己的乳房健康,就是愛自己、也是愛家人的最好方式。從今天開始,為自己的健康多做一點點吧!

參考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臺大醫院衛教資訊、台灣癌症基金會衛教文章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