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50歲後牙齦露一截?當心骨頭變”脆皮蛋糕”!日醫教3招防骨折

“阿公昨天在浴室滑一跤,髖骨竟然斷了!”
這種故事在台灣的醫院天天上演。你知道嗎?跌倒骨折可是台灣高齡者失能的頭號殺手!更驚人的是,每年有2萬台灣人因骨鬆骨折,其中每5人就有1人在一年內死亡,高達8成患者生活無法自理超過一年…

💡 照鏡子就能測骨折風險?牙齦藏著骨頭警訊

日本骨科名醫中村幸男在健康節目透露超簡單的自我檢測法:

  1. 站在鏡子前咧嘴大笑(像拍大頭照那樣)
  2. 特別注意下排牙齒根部
  3. 如果看到明顯的牙根暴露(如下圖示意)
正常牙齦:[🦷🦷] 牙齒被粉嫩牙齦完整包覆  
異常牙齦:[🦷▔🦷] 牙根露出像"牙齒變長了"

為什麼牙根暴露=骨折高風險?

這得從松本齒科大學的突破性研究說起:

  • 脊椎骨密度偏低的人,下顎骨密度通常也差(尤其50歲後女性最明顯)
  • 下顎骨流失後會”縮水”,導致牙齦退縮露出牙根
  • 骨密度就像建築物的鋼筋,密度不足時,輕微碰撞就像”脆皮蛋糕”般碎裂

🚨 除了看牙齒!這3個生活徵兆也要警覺

中村醫師提醒,如果合併以下狀況,骨折風險再升級

警訊 真實案例反映 科學原因
勾不到高處物品 “曬衣服拿衣架突然搆不到” 脊椎被壓扁導致身高縮水
常莫名踉蹌 “走平地像踩棉花,最近常絆到門檻” 核心肌群退化影響平衡感
身高矮3公分↑ “兒子說我怎麼比去年矮半顆頭” 脊椎椎體因骨鬆產生壓迫性骨折

🛡️ 逆轉骨本流失!台日醫師聯手推薦3招

❶ 補鈣不是喝牛奶就好!台灣人最易忽略的細節

日本健康俱樂部所長小林晃大強調:

  • 50歲後每日需800mg鈣(約1.5杯鮮奶+2片起司+半碗小魚乾
  • 超實用台版補鈣菜單

• 早餐:饅頭夾起司蛋+黑芝麻豆漿(芝麻鈣質是牛奶10倍!)
• 午餐:九層塔炒蜆仔+紫菜蛋花湯(貝類+藻類雙重補鈣)
• 點心:傳統豆腐花淋黑糖蜜(石膏製的豆腐含鈣量高)

❷ 維生素D+K是神隊友!沒吃等於鈣白補

  • 維生素D:幫腸道”開門”吸收鈣質
    ✓ 台灣人必學:上午10點赤腳曬背15分鐘勝過吞補給品
    ✓ 食材選秋刀魚(便當常見款)連肉帶骨吃最補
  • 維生素K:像”水泥”把鈣質固定在骨頭
    納豆是首選(怕味道可混泡菜)
    地瓜葉比菠菜更優(草酸低不阻礙鈣吸收)

❸ 懶人運動法!看電視就能強化骨質

小林晃大建議的”無痛強骨術”:

▍爬樓梯升級版
• 改用”踮腳尖上樓“:每一步多刺激小腿骨20%受力
• 下樓時”腳跟先著地“:產生微震盪促骨質增生

▍客廳負重訓練

  1. 雙手持600cc寶特瓶裝水(約1.2kg)
  2. 看廣告時做”高舉過頭→慢慢放下
  3. 每天30次,手腕骨密度有效提升

▍追劇深蹲法
• 背靠牆屈膝成90度(像坐隱形椅子)
• 撐住直到進廣告,大腿骨頸部直接受刺激

骨科醫師臨床證實:每週3次負重運動,半年後骨密度可升5%

📢 台灣醫師加碼提醒:這些地雷加速骨流失!

高雄長庚骨科主任實戰觀察:

喝咖啡配奶茶:咖啡因+磷酸雙重阻鈣吸收
狂吃燙青菜:過水燙掉鎂/鋅等造骨礦物質
防曬做過頭:全身包緊緊導致維生素D不足
吃素只靠豆乾:豆乾含磷高反易鈣磷失衡

💬 真實見證:阿嬤的強骨逆襲

彰化72歲林阿嬤分享:

“去年照鏡子發現下排牙根露超多,孫女說像’牙齒戴圍巾’…
照醫師建議每天早上去公園倒著走(訓練平衡防跌),
下午吃芝麻優格(優格乳酸助鈣吸收),
睡前做踮腳尖運動,今年檢查骨密度從-2.8升到-2.1
連牙醫都說我的牙齦退縮速度變慢了!”

📌 關鍵行動清單
✅ 早晨曬太陽時雙手高舉摸天空(同時補D+刺激脊椎)
✅ 煮湯時加小魚乾或蝦皮(起鍋前放避免釋放嘌呤)
✅ 穿防滑襪取代室內拖鞋(降低居家跌倒率70%)
✅ 每半年用指甲按小腿骨:若壓下去遲遲不回彈,當心骨質流失!

骨頭是沉默的器官,當你發現牙齦退縮、身高縮水時,它早已發出求救訊號!從今天開始實踐「曬、動、補」三原則,別讓自己的骨架變成脆弱的玻璃屋!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