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跌倒腳腫得像麵龜?先做「這三步」防二次傷害!
阿明騎車自摔,腳踝瞬間腫痛到無法站,到診間一照X光——果然是骨折!醫師說還好骨頭沒移位,不用開刀,但復健路還很長。其實像這種意外受傷,第一步真的不能鐵齒硬走!
🚑 受傷當下黃金處理口訣:「冰、高、定」
- 冰敷降溫:
用冰袋或冷凍豆子(外面包毛巾)敷腫脹處,每次15分鐘,一天至少4次。重點是「腫多久就冰多久」,別讓發炎繼續擴大。 - 抬高消腫:
腳踝骨折的話,躺著時用枕頭墊高到「比心臟高」,坐著也要翹腳在椅子上。這招讓血液回流,腫痛感會差很多! - 完全固定:
- 腳踝扭傷?先用彈性繃帶八字纏繞固定
- 懷疑骨折?找硬板(雜誌/木板)夾住關節上下,用布條綁緊
- 絕對禁忌:不要轉動測試傷處! 可能讓裂痕變斷裂
🚨 什麼狀況該衝急診?
✓ 關節變形歪掉
✓ 按壓骨頭有「喀喀」摩擦感
✓ 腳趾發紫或完全沒知覺
✓ 痛到冒冷汗甚至想吐
骨頭癒合時間表|不同部位復原期差很大!
「醫生啊,我的骨頭到底要多久才會好?」這是門診最常被問爆的問題。其實就像傷口結痂,骨頭修復也有自己的步調:
骨折部位 | 基本癒合時間 | 完全負重時間 | 復健關鍵工具 |
---|---|---|---|
手指腳趾 | 4-5週 | 6週 | 鋁板副木、膠帶固定 |
手腕手肘 | 6-8週 | 8-10週 | 前臂吊帶、護腕 |
脊椎 | 8-10週 | 3個月↑ | 背架、核心肌群訓練 |
大腿股骨 | 3個月↑ | 4-6個月↑ | 助行器→單拐→肌力訓練 |
小腿脛骨 | 3-4個月 | 5-8個月 | 膝關節護具、平衡板 |
📍 醫師小提醒:老人家或有糖尿病者,時間可能要多抓1.5倍!定期照X光追蹤才安心
復健不是等骨頭長好才做!3階段運動攻略
🔥 第1階段:發炎期(0-2週)|重點在「消腫不動骨」
這時候骨折處像工地灌漿,亂動會讓「骨漿」流掉!復健目標很明確:
-
關節不動但肌肉要動:
👉 腳踝骨折:躺著練習「勾腳尖→壓腳板」動作(不轉動腳踝)
👉 手腕骨折:用力握拳再張開,每天做50下
👉 大腿骨折:膝蓋後方壓床面,用力5秒放鬆(等長收縮) -
消腫神隊友:
✓ 冰敷後擦薄荷腦藥膏輕按摩
✓ 睡前腳靠牆抬30分鐘
✓ 短波治療促進深層循環
🛠 第2階段:修復期(2-12週)|「骨痂長牢」關鍵期
X光看到裂縫變模糊了!但這時的骨頭像嫩豆腐,復健要「輕柔加壓」:
-
溫和關節活動:
👉 腳踝:坐著用腳趾夾毛巾→腳掌滾寶特瓶
👉 手腕:手肘貼桌,掌心向上翻轉練習翻面
👉 脊椎:趴著用肘撐起上半身(醫師同意才做) -
阻力訓練起手式:
✓ 彈力帶輕拉(力道<疼痛感的3成)
✓ 水中走路減輕負重
✓ 低能量雷射刺激骨細胞
💪 第3階段:重塑期(3個月↑)|「強化骨密度」衝刺期
骨頭夠硬了!重點是讓肌肉重新記憶日常動作:
-
負重訓練菜單: 目標 下肢訓練 上肢訓練 肌力重建 靠牆深蹲→單腳站→階梯上下 啞鈴側舉→推牆伏地挺身 平衡訓練 閉眼單腳站→軟墊上走路 拋接網球訓練反應力 功能恢復 倒退走→Z字型繞锥 扭瓶蓋→擰毛巾練習 -
年長者防跌加強:
✓ 太極拳雲手練習重心轉移
✓ 廚房流理台當扶手練微蹲
✨ 新科技助攻:自費「震波治療」打骨痂生長點,適合癒合遲緩者
吃對才長得快!5類超補食物清單 🍳
「阿嬤說吃鈣補骨?其實光喝牛奶不夠啦!」營養師點名這些必吃:
-
維生素C雙雄:
- 芭樂(半顆就達標)
- 奇異果(連籽吃纖維更多)
作用:促進膠原蛋白包覆骨頭
-
礦物質鐵三角: 營養素 冠軍食材 偷吃步吃法 鈣 黑芝麻>起司>小魚乾 芝麻粉撒飯/優格 鋅 牡蠣>南瓜籽>牛腱肉 蚵仔麵線/種子能量棒 鎂 紫菜>香蕉>黑巧克力 飯糰包海苔/下午茶 -
蛋白質修復組:
✓ 植物性:板豆腐>毛豆>天貝
✓ 動物性:雞胸肉>鯛魚>豬里肌
料理Tip:滷雞腿時加醋,幫助鈣質溶出 -
維生素D陽光組:
✓ 乾香菇(日曬過)>蛋黃>鮭魚
✓ 每天曬手腳10-15分鐘(防曬要擦臉!) -
抗發炎必備:
- 薑黃粉(加黑胡椒提升吸收)
- 深海魚油(秋刀魚便宜又有效)
- 堅果:每天一掌心無調味綜合堅果
🚫 地雷飲食:
✘ 咖啡/可樂(磷阻礙鈣吸收)
✘ 酒精(破壞造骨細胞)
✘ 泡麵(高鈉加速鈣流失)
復健過程「3大迷思」別踩雷!
❌ 迷思1:打石膏要完全不能動?
→ 錯!手指腳趾要每天活動防僵硬,醫師示範「石膏內運動法」
❌ 迷思2:復健痛才有效?
→ 大錯!當下痛感超過3分(滿分10)就該停止,隔天痠痛正常
❌ 迷思3:骨頭長好就沒事了?
→ 小心「代償性傷害」!很多人因姿勢歪斜,半年後腰背開始痛
貼心小總結|骨折照顧心法
- 急救口訣:先冰鎮→再固定→快就醫
- 復健原則:腫痛期練肌肉→癒合期動關節→穩定期練功能
- 飲食關鍵:維生素C+蛋白質是基底,鈣鋅鎂D助攻
- 心態調整:骨頭修復像慢火煲湯,急不得但步驟不能少
💡 復健科醫師真心話:
「看過太多人忍痛走路,結果骨頭長歪要開刀重接。記得:好好休息不是偷懶,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只要跟著階段調整復健強度+吃對營養,即使年過60也能順利康復!現在就分享給身邊的「鐵拐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