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台灣的朋友們!最近是不是覺得熱到受不了?冷氣開整天,溫度一路往下調,結果身體還是悶悶熱熱的,整個人「仙仙」的沒精神?別以為只是天氣熱,搞不好你已經中了中醫說的「陰暑」啦!我是個常跑冷氣房的上班族,上個月就親身經歷過:明明辦公室冷氣開到22度,我卻覺得頭痛、肩膀痠到爆,回家量體溫又沒發燒,整個人懶懶散散的,超不舒服。後來去看中醫,才知道是陰暑在作怪。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個夏季隱形殺手,中醫師賴睿昕的建議,加上我自己的經驗,包準讓你輕鬆避開這個健康地雷!
台灣夏天越來越熱,陰暑成隱形危機
先來看看台灣的天氣變化,真的不是開玩笑的!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台灣從1910年到2020年,平地年均溫居然上升了約1.6度,而且近30年還加速變暖。簡單講,就是夏天變得更長更熱了!像我阿嬤常說,以前七月還沒這麼難熬,現在八月根本是烤箱模式,冷氣不開不行。但問題來了,很多人跟我一樣,上班在冷氣房進進出出,回家又猛灌冰飲,結果身體搞到「當機」。這種忽冷忽熱的狀態,就是陰暑最愛的溫床啦!
賴睿昕中醫師提醒,陰暑特別容易找上女生或體質比較虛的人。為什麼?因為體溫調節功能沒那麼好,突然從戶外35度衝進冷氣房22度,溫差大到超過10度,身體根本來不及適應。這時候,血管會收縮又擴張,搞得氣血不順,症狀就來了:頭痛像被鐵鎚敲、噁心想吐、吃東西沒胃口,肩頸硬得像石頭。最詭異的是,量體溫居然正常,沒發燒!這就是陰暑的狡猾之處,它不像陽暑那樣明顯發熱,而是讓你從內在悶燒,整個人「虛累累」。
陰暑 vs. 陽暑,搞懂才不會誤判
說到中暑,很多人只想到陽暑,但陰暑才是冷氣族的噩夢。賴醫師解釋,這兩種差很大:
-
陰暑:發生在冷熱交替頻繁的環境,像辦公室、商場進出,或狂喝冰飲後。症狀偏向「內在悶熱」:倦怠無力、輕微頭暈、食慾差,但體溫正常。女性、長輩或常熬夜的人風險最高,因為體質偏虛,容易氣血不順。
-
陽暑:這才是大家熟悉的「熱到中暑」,多在戶外活動時發生,比如工地工人、運動員。症狀超明顯:高燒、臉紅氣喘、心跳超快,嚴重還會昏倒。體質燥熱、少喝水或曬太陽太久的人最容易中招。
重點是,賴醫師強調,不管是陰暑還是陽暑,水分流失都是主因!就算你整天窩冷氣房,以為沒流汗,其實身體默默在蒸發水分。像我之前就是忽略這點,一天喝不到兩杯水,結果陰暑上身,搞到請假三天。所以啊,補水超重要,不是等到口渴才喝,要隨時補充!
親身經歷:我的陰暑大作戰
分享一下我的慘痛教訓,讓大家引以為戒。上個月公司案子多,我天天加班,辦公室冷氣開超強,大概20度左右。中午出去買便當,外面35度,一冷一熱來回幾次,下午就開始頭痛欲裂,還以為是壓力大。回家後,我灌了兩杯冰奶茶,結果更糟:肩膀痠到不能動,噁心反胃,晚餐完全吃不下。老婆看我臉色發白,逼我去看中醫。
賴睿昕中醫師把脈後,直接說:「你這是典型陰暑啦!」他解釋,冷氣房讓毛孔緊閉,熱氣悶在體內,加上冰飲刺激腸胃,氣血整個卡住。治療方式超簡單:先停掉冰品,改用溫水小口喝,搭配穴位按摩(後面會教)。我乖乖照做,兩天後症狀就緩解八成。現在學乖了,冷氣只開26-27度,溫差控制在5度內,出門前喝杯常溫水,再也沒復發過!
預防陰暑的實用絕招
賴醫師的建議,加上我自己的心得,整理成這些接地氣的方法,大家一定要筆記:
-
控制冷氣溫度:別貪涼!冷氣設在26-28度最理想,跟室外溫差別超過5度。像我現在都用遙控器定溫,避免手癢亂調。進出冷氣房時,先在門口緩衝30秒,讓身體適應。
-
補水有技巧:不是狂灌冰水喔!中醫說,冰水傷脾胃,反而加重陰暑。改喝常溫或微溫水,每小時喝200-300cc。賴醫師推薦加片檸檬或一點鹽,補充電解質。我隨身帶保溫瓶,裝檸檬水,一天至少喝2000cc。
-
飲食大忌:炸雞、麻辣鍋這些燥熱食物,夏天少碰!冰品更是地雷,我現在改吃水果冰沙,用香蕉或芒果天然甜味,不加糖。如果非得喝涼的,選室溫的綠豆湯,慢慢啜飲。
-
簡易穴位按摩:賴醫師教我一招,超有效!按合谷穴(手背虎口位置)和風池穴(後頸凹窩處),每個穴位按壓30秒,重複5次。能舒緩頭痛肩痠,我每天午休按一次,精神好很多。
-
生活小調整:穿透氣棉質衣服,幫助散熱;睡眠要充足,別熬夜追劇(我戒掉了!);輕度運動如散步,促進血液循環。記得,冷氣房放盆水,增加濕度,避免皮膚乾癢。
清熱消暑食材大全,中醫師掛保證
賴睿昕中醫師特別推薦這些食材,不是隨便吃吃,而是針對陰暑的體質調理。我照著做,感覺身體清爽多了,分享詳細做法和好處:
補充電解質,平衡體內水分
-
檸檬水:超簡單!一顆檸檬擠汁加500cc水,不用加糖。賴醫師說,檸檬的鉀離子能防脫水,維生素C提升免疫力。我早上空腹喝一杯,整天精神飽滿。
-
甘蔗汁:選新鮮甘蔗現榨,加點薑汁更好。中醫認為甘蔗生津止渴,適合陰暑後的口乾舌燥。但別過量,一天一小杯就好,免得血糖飆高。
-
椰子水:天然運動飲料!買新鮮椰子,水汁直接喝。含豐富電解質,能快速補水。我運動後必喝,取代寶特瓶飲料。
清熱消暑,趕走體內悶熱
-
薏仁湯:薏仁50克加水煮軟,加點冰糖(可不加)。賴醫師解釋,薏仁利濕消腫,專治陰暑的倦怠感。我週末煮一大鍋,冰冰箱慢慢喝,但記得回溫再飲用。
-
綠豆湯:綠豆100克泡水後煮爛,加冬瓜塊更讚。綠豆清熱解毒,冬瓜利尿,雙重打擊悶熱。老婆常煮給我當點心,超退火!
-
菊花茶:乾菊花5克熱水沖泡,涼了再喝。菊花疏散風熱,緩解頭痛。我辦公桌常備,下午泡一杯,代替咖啡。
-
深綠色蔬菜湯:像菠菜、地瓜葉煮湯,加點豆腐。蔬菜的纖維和礦物質,幫助腸胃蠕動,改善陰暑的食欲不振。我每餐必喝一碗,簡單又營養。
生津消渴,適量才有效
- 瓜類家族:苦瓜、西瓜、小黃瓜,這些是夏季寶貝!賴醫師提醒,適量攝取是關鍵。例如:
- 苦瓜:切片炒蛋或涼拌,一天半條就好,吃多可能腹瀉。
- 西瓜:飯後一小碗,清甜解渴,但別冰過頭。
- 小黃瓜:當沙拉生吃,一天1-2條,助消化。
我愛用苦瓜鑲肉蒸煮,西瓜打成果汁(不加糖),小黃瓜沾醬油當零食。記住,任何食物過量都反效果,均衡最重要!
陰暑不輕忽,健康一夏沒煩惱
總歸來說,陰暑不是大病,但拖久了會搞壞體質。賴睿昕中醫師再三叮嚀,夏天保健核心就是「水分平衡」和「溫差管理」。從我的經驗看,只要做好預防,陰暑完全能避免。現在我冷氣開27度,定時喝水,搭配這些食材,整個人都輕盈起來。台灣的夏天只會更熱,與其抱怨,不如行動起來!分享這些心得,希望大家遠離悶熱不適,清爽過每一天。如果有症狀加重,記得找專業中醫師調理喔~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啦!
小提醒:本文經驗分享,非醫療建議。症狀持續請諮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