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血管硬了就像老水管!醫嘆:血壓不吃藥,人生隨時GG

那天診間來了一位70幾歲的阿嬤,摀著屁股慢慢走進來,還沒坐下就急忙說:「醫師啊,我褲底整天溼答答又見紅,實在有夠見笑…」看痔瘡十幾年的我,什麼葡萄串、火山口型痔瘡都見過,但這位阿嬤的狀況還是讓我倒抽一口氣!

🩸 忍30年的驚人痔瘡

阿嬤的痔瘡根本是「痔瘡界101」!外痔像發酵過頭的麵團膨出來,內痔還自己扭了兩圈,卡在肛門邊邊擠成一大坨粉紅色肉球。我腦中瞬間浮現鄉下田邊黏滿福壽螺卵的石頭,真的不誇張!這種等級的痔瘡,連坐著吃飯都像在受刑,阿嬤居然忍了整整30年沒就醫。

「阿嬤妳這款情形,就像房子漏水漏到天花板要垮了,該動刀修理了啦!」我邊開檢查單邊搖頭。沒想到更驚人的還在後頭…

❗ 術前飆出220的恐怖數字

準備手術前量血壓,機器數字跳出來那刻,我以為自己眼花:「220?!阿嬤妳血壓衝到220!」眼前瘦小的阿嬤坐得直挺挺,還無辜眨眼睛:「可能來醫院緊張啦…」

「緊張也莫可能衝到220!平常有量血壓嘸?」我提高音量。阿嬤手指絞著衣角,越講越小聲:「去年健檢醫師講我血壓高啦…但吃藥就要吃一世人,我不想吃嘛…」

🩺 醫師親身經歷的血壓驚魂記

看阿嬤這樣,我拉張椅子坐到她旁邊。不是要說教,是想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40幾歲時還算健康,體重標準、飲食清淡,天天運動半小時。雖然家族有高血壓史,但產後血壓恢復正常就沒再追蹤。有天上刀到一半,突然整間手術房在眼前旋轉,耳鳴像有十台救護車在叫,冷汗把刷手衣浸得濕透!

麻醉科同事立刻讓我躺平量血壓——170! 當場塞降血壓藥到我舌下,連含兩次才降到150。那天之後,我乖乖開始吃血壓藥,診間抽屜永遠放著血壓計。

「阿嬤妳看,連醫師都會鐵齒!」我指著自己苦笑:「血壓高低不是用感覺的,沒量永遠不知道血管在抗議!

💥 血管就像你家水管(真人版解說)

拿原子筆在診間紙上畫給阿嬤看:

+ 年輕血管 ▶️ 全新橡膠水管
- 彈性超Q,水流順暢
- 用力擠壓立刻回彈
- 耐高壓不易破裂

+ 中年後血管 ▶️ 頂樓曬十年水管
- 管壁積滿水垢(膽固醇)
- 烈日曝曬脆化(自由基)
- 水壓過高就「啵!」爆裂

「爆在腦就是中風,爆在腎就要洗腰子。」我用力點著紙上爆裂的水管圖:「妳瘦瘦小小,血管卻像隨時要炸的高壓鍋!」

💊 關於吃藥的兩代對話

阿嬤突然抓住我的手:「可是吃藥就要吃一輩子對嘸?」診間安靜下來,我反握她皺皺的手: 「阿嬤,不吃藥的話,我們這『輩子』會變得很短喔!」看她眼眶紅了,我晃晃自己藥盒:「不然這樣,妳每天早上吃藥時,想說醫師也在吃,我們隔空乾杯啦~」

阿嬤噗哧笑出來:「你這醫師有夠不正經!」但總算點頭答應控制血壓。

⏳ 學長那句戳心真相

最後送她離開前,我想起學長的話:

「你煩惱的99件事,時間到了自然會解決;
唯獨高血壓——
放著不理,它只會默默掐斷你的時間。」

這三年疫情教會我們,再大的難關都會過去。被抄文章氣到腦充血的情緒會淡,手術傷口會癒合,唯有高血壓…它不會放過你。

📌 血壓管理實戰守則

  1. 量測眉角

    • 坐姿背靠椅,腳板貼地
    • 壓脈帶對準心臟高度
    • 量前30分鐘別喝咖啡、抽菸
  2. 吃藥地雷

    • ✖️ 自己停藥:「今天正常就不用吃」
    • ✖️ 偏方取代:「朋友說喝芹菜汁有效」
    • ✔️ 紀錄變化:手機拍藥單+血壓數值
  3. 血管保養術

傷血管行為 護血管妙招
鹽分超標 改用香草/檸檬調味
久坐不動 每小時抬腳跟30下
熬夜追劇 睡前按內關穴5分鐘
壓力爆棚 吹蠟燭式深呼吸法

🌟 醫師的日常保命儀式

現在我每天上演「血壓三部曲」:
起床量壓 → 配溫水吞藥 → 手機設提醒
診間更準備「共享血壓計」,讓忘記帶藥的病患當場量。有阿伯看完痔瘡順便量出血壓180,緊急轉心臟科救回一命!

血管健康是場馬拉松,沒有衝刺終點線。今天不量血壓,就像開車不看儀表板——等亮紅燈時,往往已經拋錨在人生半路了。

電腦螢幕前的你,
上次量血壓是什麼時候?

👩⚕️ 作者簡介
鍾雲霓 醫師
現任: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
日本大腸肛門醫學會會員(JSCP會員番號K123)
專長:內外痔瘡、血栓疼痛、肛裂等肛門疾病治療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