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體育鍛鍊

運動黃金時段大解密!醫師曝『這時』練重訓效果多21%

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早上鬧鐘響的時候,身體像被黏在床上,連翻身都覺得吃力;但到了傍晚下班後,反而覺得精力充沛想活動筋骨。到底哪個時段運動才對?台灣健身圈超高人氣的史考特醫師(王思恒)用科學證據幫你破解迷思!

生理時鐘的驚人力量:地底實驗揭密

你知道人體自帶「活體鬧鐘」嗎?1962年法國有個超狂科學家直接住進伸手不見五指的地底坑道,整整62天沒陽光、沒時鐘、沒手機(那年代當然也沒有啦)。結果咧?他每天的作息居然像原子鐘一樣準,維持著24小時又30分鐘的規律循環!

graph LR
A[生理時鐘] --> B[體溫調節]
A --> C[荷爾蒙分泌]
A --> D[肌肉力量]
A --> E[睡眠品質]

這個藏在身體裡的時鐘不只管睡覺吃飯,連你舉啞鈴能多舉幾公斤都被它控制!史考特醫師在《一分鐘健身教室》影片中強調:

「下午4點到8點是身體的『巔峰狀態』,這時候做重訓、TABATA這類高強度運動,爆發力比早上多出3%到21%,肌肉成長效果也多0.8%!」

為什麼傍晚才是重訓黃金期?

科學家發現兩個關鍵原因:

  1. 體溫高峰:下午體溫比清晨高約1°C,肌肉就像預熱過的引擎,收縮更快更有力
  2. 神經敏感度:脊椎傳導速度在傍晚提升,大腦命令肌肉的「徵召效率」飆升

不過別急著改約教練課!史考特醫師特別提醒:

習慣的力量比生理時鐘更強大! 長年晨練的人,早上表現反而比下午好。身體會自己調整節奏適應訓練時間。」

有氧運動迷思破解:早晚真的沒差?

如果你熱愛的是慢跑、飛輪這類中低強度有氧,恭喜你不用糾結時間!研究顯示:

運動類型 受生理時鐘影響 建議時段
重量訓練 ⭐⭐⭐⭐⭐ 16:00-20:00
HIIT高強度間歇 ⭐⭐⭐⭐ 16:00-20:00
慢跑/游泳 ⭐⭐ 任何有空檔的時間
快走/瑜伽 晨間醒神或睡前舒壓

真實案例分享:在科技業輪班的陳先生原本硬擠清晨5點健身,結果整天精神不濟。改成下班後19:00訓練,同樣做硬舉重量直接多15公斤,三個月體脂降了3%!

晚上運動=失眠?醫師親測真相

「教練!晚上練會不會睡不著啊?」這是健身房十大熱門問題之一。史考特醫師直接搬出2018年《運動醫學》期刊的綜合報告:

九成以上的人晚上運動反而睡更好! 重訓能紓解壓力激素,就像幫大腦做按摩。不過…」

他特別畫出危險紅線

- 睡前60分鐘內避免「力竭式訓練」
- 失眠者別碰戰繩、波比跳這類超高強度運動
+ 推薦搭配舒緩瑜伽或泡沫軸放鬆

台灣上班族終極解方:3層時間策略

面對工時長、通勤久的現實,史考特醫師提出超務實的「運動時間金字塔」:

pie
    title 運動時間選擇優先級
    “固定時段” : 35
    “個人空檔” : 50
    “完美傍晚” : 15
  1. 基礎層(50%人群適用)
    「管他早上還晚上,能動就是好時間!」接小孩前、午休快走20分鐘都算數

  2. 進階層(35%人群適用)
    固定每週二四19:00訓練,身體會自動調節提前熱機,效果堪比傍晚練

  3. 完美層(15%人群適用)
    自由業或彈性工時者,鎖定16:00-20:00訓練,榨乾那21%體能紅利

健身呆的真心話:別讓完美主義毀掉你的運動習慣

「我遇過太多人糾結『最佳時間』,結果三個月沒進健身房!」史考特醫師分享自身經驗:當住院醫師時,他常利用凌晨值班空檔練徒手深蹲。重點不是練得多完美,而是:

「當你持續運動三個月,生理時鐘會自動優化:晨型人早上的皮質醇濃度升高,夜貓族傍晚的睾酮分泌更旺盛——你的身體比你更懂適應!

最後他給台灣健身族的良心建議:
與其賭那0.8%的增肌優勢,不如把握100%能執行的時間。今天能動,就是你的黃金時段!

備註:高強度運動建議搭配「自律神經調節」技巧,運動後用4-7-8呼吸法(吸氣4秒→閉氣7秒→吐氣8秒)快速切換休息模式,助眠又增肌!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