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保養

便祕退散!中醫師親授6大招 腹部按摩這樣做同時刺激大小腸

腹部按摩這樣做同時刺激大小腸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擾?坐在馬桶上使盡全力,臉都漲紅了,嗯嗯就是卡住出不來?肚子脹得像顆球,整天不舒服,連吃飯都沒胃口?便祕真的是現代人超常見的惡夢!尤其這幾年生活型態改變,很多人原本規律的運動習慣被打亂,健身房去不了、運動課停擺,結果「卡卡」的問題就找上門了。別擔心,這不是絕症!今天就來跟大家深入聊聊,怎麼用超實際的方法跟便祕說掰掰!

到底怎樣才算便祕?別再自己嚇自己!

很多人一天沒上廁所就緊張兮兮,以為自己便祕了。其實啊,醫學上對便祕有比較明確的定義:

  • 排便次數少: 一個禮拜上大號的次數 少於3次
  • 便便又乾又硬: 排出來的便便像一顆顆小石頭,或是很粗硬,上得很吃力。
  • 感覺沒上乾淨: 明明才剛從廁所出來,怎麼又覺得肚子裡還有?想回去蹲卻又擠不出東西。
  • 脹氣、腹痛超不舒服: 肚子整天鼓鼓脹脹的,嚴重一點還會痛,甚至引發胃酸逆流,胸口灼熱。
  • 肛門痛、出血: 因為便便太硬太粗,經過肛門時可能刮傷,造成肛裂,或是讓原本的痔瘡破掉流血,上廁所像上刑場!

如果你符合上面幾點,特別是「次數少」加上「便便硬」這兩項,那很可能真的被便祕纏上了!

便祕原因百百種!你是哪一種?

為什麼會便祕?原因真的超級多!每個人狀況都不太一樣,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

🌀 第一類:功能性便祕 (最常見!)

這個就是大腸本身功能出狀況,沒有什麼器官實質病變。想想看,你是不是有以下這些習慣?

  • 吃錯東西: 水喝太少!纖維吃不夠!整天吃精緻澱粉(白飯、白麵包、麵條)、肉類,蔬菜水果攝取少得可憐。
  • 亂忍便意: 工作一忙、開會中、或是覺得外面的廁所不乾淨,有感覺也硬是憋住。久了身體就不跟你報告了!
  • 懶得動: 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整天黏在椅子上、沙發上,腸子也跟著懶洋洋不想動。
  • 年紀大了: 隨著年紀增長,腹部肌肉力量變弱,推動便便的力道不夠。中醫也常說年紀大容易氣血不足,腸道蠕動變慢。
  • 壓力山大: 工作、家庭、經濟壓力大,緊張焦慮到睡不好?小心!這會搞亂你的自律神經,腸胃功能直接被打趴。很多人一緊張就拉肚子,但也有人是直接「關機」便祕。
  • 藥物的副作用: 吃一些精神科用藥、或是很強的鴉片類止痛藥,副作用清單裡常常有「便祕」這一項。
  • 濫用軟便藥、灌腸: 有些人一兩天沒上就緊張,馬上吞軟便藥或灌腸。長期這樣做,腸子會變得更懶惰,失去自己蠕動的能力,反而更依賴外力,惡性循環!

⚠ 第二類:器質性便祕 (這要注意!)

這種是因為肚子裡真的有東西擋住了,是器官實質病變造成的阻塞。這種就不能只靠調整習慣了!

  • 肚子裡長東西: 像是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或是大腸裡的息肉,甚至最讓人擔心的大腸癌,這些都有可能壓迫或阻塞腸道。
  • 腸子被「黏」住了: 曾經動過腹腔或骨盆腔手術(例如剖腹產、盲腸炎手術、婦科手術),術後可能產生腸沾黏,腸子被疤痕組織綁住動彈不得。嚴重的疝氣也可能卡住腸子。

很重要! 如果你是突然出現嚴重便祕,伴隨體重莫名減輕、嚴重腹痛、血便(顏色暗紅或像瀝青一樣黑)、嘔吐,或是便便變得非常細(像鉛筆一樣),一定要趕快去看醫生! 這可能是器質性問題的警訊!

便祕久了,痔瘡一定來報到?八九不離十!

常常用力解硬便,肛門裡面的小血管壓力山大!血液回流不順,血管就被撐大、腫起來,變成痔瘡。久了,痔瘡可能掉出來(脫垂),或是磨破流血,痛得要命!

哪些人特別容易得痔瘡?

  • 長期便祕冠軍: 這絕對是最常見的兇手!
  • 久坐、久站、不運動族: 辦公室上班族、櫃姐司機大哥要小心!
  • 孕媽咪: 肚子變大壓迫,荷爾蒙變化也影響。
  • 體重過重: 腹部壓力大。
  • 腹內壓常常飆高的疾病: 像是肝硬化有腹水、高血壓控制不好、或是男生有攝護腺肥大問題。

所以啊,搞定便祕,也是預防和減輕痔瘡痛苦的根本之道!

益生菌、優格真的有用嗎?怎麼挑才對?

腸子裡面住著一大堆細菌,有「好菌」也有「壞菌」。好菌夠多、夠強壯,腸子蠕動消化才會順暢。如果壞菌當道,脹氣、消化不良、便祕、拉肚子這些問題就通通來了!當你出現這些腸胃不適,就代表腸道菌相失衡啦!

  • 吃優格、納豆有用嗎? 當然有幫助!這些發酵食品本身就含有好菌(活菌),是日常保養腸胃的好選擇。挑選優格記得看成分,選「原味」、「無加糖」或「低糖」的,添加物越少越好。
  • 市售益生菌怎麼選? 琳瑯滿目,看得頭都暈了!重點在這裡:
    • 菌種多樣性: 腸道就像一個小社會,需要多元菌種合作。挑選含有多種菌株(如A菌、B菌、C菌…)的產品通常比單一菌種好。
    • 菌數要足夠: 包裝上會標示「每包含XX億菌」,通常建議至少50億以上,且要標示的是「出廠時」的活菌數(經過保存、運送、胃酸膽鹼考驗後,真正到腸道的會打折扣)。
    • 替換品牌吃: 這點很多人不知道!不要長期只吃同一牌、同一個配方的益生菌! 腸道生態是動態平衡的,固定吃同一種,容易讓某幾種菌獨大,反而可能失衡。建議可以吃2-3個月後,換另一個不同菌種組合的品牌試試。
    • 注意保存方式: 有些要冷藏,有些常溫即可,照著說明做才能確保活菌效力。
  • 吃益生菌的時機: 飯後吃最好!這時胃酸濃度較低,比較不會把好菌殺光光。搭配一些蔬果(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如膳食纖維),效果更棒!

益生菌是輔助,不是仙丹!生活習慣(下面會講)沒改,光靠吃益生菌效果有限喔!

中醫怎麼對付難搞的便祕?不只給藥而已!

中醫看便祕,非常重視個人體質根本原因,不是通通給瀉藥了事!

  • 針對功能性便祕:

    • 量身訂做中藥: 醫師會根據你的體質開藥。例如:
      • 腸子蠕動無力、氣虛型的:用補氣的藥(如黃耆、黨參)加一點促進腸動力的藥。
      • 火氣大、大便乾硬像羊屎的:用清熱、滋潤腸道的藥(如大黃、生地、麥冬、玄參)。
      • 壓力大、緊張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型的:用疏肝理氣、放鬆緊繃的藥(如柴胡、白芍、枳殼)。
      • 血虛腸燥型的(常見於女生或手術後):用養血潤腸的藥(如當歸、何首烏、黑芝麻)。
    • 針灸幫忙調氣機: 在腹部或手腳相關穴位下針,幫助調節腸胃功能,促進蠕動,同時也能放鬆緊繃的情緒。
    • 中醫師的叮嚀: 「吃藥有效,但習慣不改,停藥照樣卡!」 中藥幫你調整體質、恢復腸道功能,但如果還是水喝不夠、菜吃不多、有便意硬憋、不運動,那藥效一停,問題鐵定回來報到!所以一定要配合調整生活習慣。
  • 針對器質性便祕:

    • 針灸改善沾黏: 如果是手術後的腸沾黏造成的便祕,中醫常會用針灸(特別是在疤痕周圍或相關穴位)來幫助放鬆緊繃的疤痕組織,促進氣血循環,讓腸子被「綁住」的感覺減輕,蠕動空間變大。通常治療幾次後,排便狀況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這需要時間和耐心。
    • 強調:器質性問題要優先處理! 如果便祕是因為腫瘤(如大腸癌、大的子宮肌瘤)或嚴重阻塞引起,針灸和中藥是輔助角色,一定要先去西醫婦科、腸胃科或大腸直腸外科檢查清楚,該開刀處理的就要處理! 千萬別延誤治療黃金期。

💯 超實用!居家戰勝便祕6大招 (醫師認證)

要擺脫便祕,關鍵在每天的生活習慣!以下這些方法,招招見效,趕快筆記:

  1. 飲食習慣大改造:

    • 水喝夠是基本! 目標每天1500-2000cc白開水(視體重、活動量調整)。早上起床空腹先喝一杯溫開水,喚醒腸胃道。
    • 膳食纖維是便便的骨架! 多吃各種顏色的蔬菜(葉菜類、菇類、瓜類)、水果(帶皮吃更好,如蘋果、梨子、奇異果、火龍果)、全穀雜糧(糙米、燕麥、藜麥、地瓜、南瓜、豆類)。纖維像海綿一樣吸水,能讓便便變軟、體積變大,刺激腸子蠕動。它還是腸道好菌的糧食(益生元)!記得,增加纖維要循序漸進,一下子吃太多,肚子可能脹得更厲害,同時一定要多喝水,否則纖維吸不到水,反而更卡!
    • 好油潤腸不可少: 適量攝取好的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堅果(一小把)、酪梨,有潤滑腸道的效果。
    • 避開地雷食物: 油炸、燒烤、辛辣、精緻甜食吃太多,容易讓腸道上火、大便變乾硬。
  2. 建立黃金排便習慣:

    • 有感覺馬上去! 這是鐵則!千萬別憋。便意通常只持續幾分鐘,錯過就要等下次了。憋久了,直腸對糞便的敏感度會下降,便意越來越不明顯。
    • 培養固定排便時間: 利用腸胃的生理反射。早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是腸子蠕動最活躍的「黃金時間」之一(另一個是早上起床後)。即使沒很強烈的感覺,也可以去馬桶上坐個5-10分鐘,放鬆身體,培養習慣。試著在早餐前喝一杯常溫開水(約200-300cc),或是溫牛奶、溫的無糖豆漿、山藥薏仁漿,溫熱液體能促進腸胃反射。
    • 給自己安靜的如廁時間: 別帶手機、平板進去!專心感受身體變化,避免分心或坐太久(超過10-15分鐘沒動靜就該起來,避免痔瘡惡化)。
  3. 動起來!腸子才會跟著動:

    • 有動總比沒動好: 不需要激烈運動。每天飯後散步20-30分鐘,輕鬆快走就好,幫助消化、刺激腸道。
    • 鍛鍊核心肌群: 腹部肌肉是排便時的重要幫手!簡單的腹式呼吸平躺抬腿橋式、甚至瑜伽的一些動作,都能溫和強化腹部力量。重點是持之以恆,在能力範圍內每天做一點點。
    • 避免久坐: 每坐30分鐘到1小時,就站起來活動3-5分鐘,走動一下、伸展身體。
  4. 放輕鬆!壓力大腸子就罷工:

    • 緊張、焦慮、壓力大,是很多現代人便祕的隱形殺手。學會紓壓很重要!
    • 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聽音樂、泡澡、深呼吸練習(吸氣4秒、憋氣4秒、吐氣6秒)、冥想、培養興趣嗜好。每天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好好放空。
    • 睡眠要充足! 熬夜、睡眠不足也會打亂自律神經和腸胃功能。
  5. 💆 超有效!醫師親授「腹部按摩」手法: 這招超推薦!簡單、隨時可做,直接刺激你的腸子動起來!建議在飯後1.5-2小時睡前進行,躺著做最放鬆。

    • 手法一:順著大腸走向按壓 (ㄇ字型按摩)

      1. 手指併攏,用指腹或手掌根部。
      2. 右下腹(約盲腸位置)開始,用穩定、溫和但深層的力道點狀按壓
      3. 順著升結腸方向,往上按到右肋骨下緣
      4. 接著往左橫向按壓,經過上腹部(橫結腸),到左肋骨下緣
      5. 最後往下按壓降結腸,一直到左下腹(乙狀結腸、直腸位置)。想像你在畫一個大大的「ㄇ」字型。
      6. 每個點可以按壓停留幾秒鐘,感覺有微微的酸脹感即可,不用按到痛。整個路徑重複5-10次。
      7. 配合呼吸:按壓時嘴巴緩緩吐氣,放開時鼻子吸氣
    • 手法二:肚臍周圍順逆時鐘畫圈按摩

      1. 手掌心(或四指併攏)輕輕放在肚臍上。
      2. 以肚臍為中心,用掌心或指腹的力量,順時針方向畫大圈按摩整個腹部(涵蓋大腸小腸區域)。圈圈越畫越大。
      3. 按摩50圈
      4. 再換逆時針方向按摩50圈
      5. 力道要溫和、平穩、深入,感覺力道有透到腸子,不是在摩擦皮膚。一樣配合呼吸(畫圈時吐氣)。
      6. 如果摸到某個地方特別硬或脹,可以在那個點多按揉一下。

    按摩好處: 直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氣體排出(減輕脹氣)、促進腹部血液循環、放鬆緊繃的腹部肌肉。每天花個5-10分鐘按摩,效果真的很有感!

  6. 正確的排便姿勢與心法:

    • 姿勢很重要! 傳統坐式馬桶其實不太符合人體工學。試試看:
      • 腳下墊個小凳子! 高度約15-25公分。身體稍微前傾,讓膝蓋位置略高於骨盆。這個姿勢能讓直腸的角度變直,減少肛門括約肌的阻力,讓便便更容易通過。超簡單但超有效!
      • 不要彎腰駝背,保持脊椎自然伸展。
    • 不!要!過!度!用!力! 解不出來時,硬擠、憋氣用力(像生小孩那樣),只會讓肛門壓力爆表,增加痔瘡、肛裂甚至心血管的風險!如果真的解不出來,就起來活動一下,喝點溫水,等有更強烈的便意時再去試試。或者搭配腹部按摩。
    • 放鬆肛門: 坐在馬桶上時,可以試著深呼吸,想像肛門像花一樣打開(放鬆),而不是緊縮關門。聽起來有點抽象,但練習放鬆會很有幫助。

總結:甩開便祕,找回順暢人生!

便祕真的很惱人,但絕對不是無解的難題!關鍵在於:

  1. 找出原因: 先搞清楚是功能性還是器質性問題?是水喝太少、纖維吃不夠、還是壓力太大?必要時尋求醫師診斷。
  2. 對症下藥: 根據原因調整。器質性問題優先處理病灶;功能性問題則從根本的生活習慣著手。
  3. 持之以恆: 改善便祕沒有速效仙丹。飲食、喝水、運動、按摩、放鬆…這些好習慣要天天做,把它們融入你的日常生活,才能讓腸道恢復健康規律的運作。

別讓便祕影響你的生活品質和心情!從今天開始,試試上面這些醫師認證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簡單又舒服的腹部按摩,幫你的腸子加加油,一起找回順暢輕鬆的感覺吧!

(本文資訊綜合中、西醫觀點,由昌盛堂中醫診所專業醫師團隊提供日常保健建議。如有嚴重或長期便祕問題,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